太原vlog-穿搭/独自看电影/溜达/搓澡 #日常vlog
73 2025-05-05
引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我们仍有许多的人考察古时候文化,这些文化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发展历程,极具考察意义。近年来,国家倡导尊重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汉服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很多人逐渐关注汉服,开始购买汉服,有的甚至还会在日常的生活中穿搭汉服。
人们对衣服的需求从最初的遮羞蔽体,发展到后来追求美感,甚至在服饰里面体现出了礼俗规矩,等级秩序等。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具有自己极具特色的服饰魏晋南北朝服饰,还有与之搭配的发饰、首饰之类的。这篇文章将从春秋战国开始讲起,为大家介绍历史上的女子服饰演变。
一、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端庄大方
1.春秋战国:深衣袍服
深衣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古代女子服饰深衣的特点:长衣大袖,多出现在礼服当中,这种衣着看上去会比较端庄大方。在春秋战国时期,衣着上尚且还没有分等级,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穿的都是深衣。只是颜色,服装上的装饰以及布料有所不同,当时款式都是一致的。这种服饰也没有消失,一直存在各个朝代当中。后来演变成了大袍宽衣,人们多在正式的聚会中穿着。
2.秦汉∶褒衣广袖
秦汉时期的服饰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大致相同,只是在局部做了改变。《后汉书》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皆深衣制”。从这处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的服饰以深衣为主。不过在秦汉时期,衣服的袖子和下摆部分做的更加的宽大,行动起来更加的方便,腰带也会做的更加的紧。还有就是衣服的层数有所增加,如穿几件衣服,每一层的衣服都是领子露在最外面,然后再用腰带将这些衣服统一束起来。
在秦汉的服饰当中,袖子又称为“袂”,这种造型在整个世界的服装造型当中是比较独特的。到了东汉时期,汉服更具特色了,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即衣襟是交叉在胸前的,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两者相互交错,并且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同时也凸显出我国古代以右为尊的观念。
二、魏晋南北朝——气质飞扬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呈现出两大的特点,一是大致继承秦汉时期的服饰特点,二是吸收了胡服的服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其穿着打扮方面受到了胡服的影响,服装是上短下长的特点。下长指的是女子的裙摆及堤,若是富贵人家的女儿的裙长要碰地五尺以上。
因此在那个时候,判断一个女子是否为贵族,主要看裙长,飘逸的长裙是富贵人家的标志。这个时期女子的裙子总是及地的,让人看上去有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看上去非常有气质的原因。另外这时候服饰的袖口已经不像春秋战国时候那样的宽大,由宽衣博带逐渐转变为窄袖紧身,这样的服饰也更加能体现女性的形体美。
三、唐朝时期——开放包容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一个很辉煌的朝代,历史上还有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两次,大繁荣的景象,甚至还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这种政治的繁荣也体现在了服装上。唐朝服装的用料已经很多样了,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这时候已经出现了缂丝技术,这种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先进的技术,还能生产绢、绫、锦、布、纱、绮等的纺织品。
花笼裙和百鸟裙都是当时文明世界的两套服装,这两件衣服的工艺精巧到令人惊叹。
《旧唐书·五行志》一书中是这样描写花笼裙的“镂金为花鸟,细如丝发,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今见之。”
在这样的描写当中,我们可感受到裙子做工的精美。如此繁华的服饰以及高超的技艺,从侧面体现出了当时大唐的政治经济的繁荣。
不仅如此,这时候的外交也是进展的比较频繁,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有玄奘东渡,鉴真西行,文成公主入藏等事件,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大量的文化传入了唐朝。这个时候唐朝的思想也是比较开放和包容的,这样的思想同时体现在了服装上。
相信不少人看过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之后魏晋南北朝服饰,都会感叹里面服饰的开放程度。开放的思想理念使得唐朝的服装极具特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唐代的服饰,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抹胸的设计,女子们可以大胆的露出自己的肩膀、如此有特色的服装造就了唐代一幅多色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四.明清时期——等级鲜明
1.明朝
到了明朝时期,人们的等级差别已经体现在了衣服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明清两朝的统治者都对衣服的样式以及颜色做了规定,以区分人们之间的等级。在明代,贵妇或者是官家女子多是穿正红色的衣服,以表示尊贵,但是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明朝时期的服饰还是比较多样的,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百姓们的选择还是挺多的。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对服饰做了以下的规定:士绅百姓在头顶上束发,不得有过多的头饰装饰;朝廷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穿官服;士子百姓戴丝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玄两色;教坊司乐工头戴青色万字顶巾,系红绿两色帛带;士绅百姓妻子只能用银镀金首饰、黄金并珍珠耳环,衣服为由纻、丝、绫、罗、绸、绢制浅色团衫;乐妓带明角冠,穿皂褙子,不许与庶民妻子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在明朝,服饰就是一个划分等级的工具。
2.清朝
到了清朝之后,服饰更是成为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工具。由于清朝是满族的统治,为了稳定政权,让汉人真正形成文化上的认同,清朝的统治者对服饰进行了大大的改变。清朝统治者要求老百姓剃发易服,蓄辫子,穿旗服。
起初清朝的服饰改革进行的非常艰难,因为民间的反动势力依旧非常的大,众多人都振臂高呼,反清复明,明朝统治者也不好忤逆大多数的民心。但是直到了多尔衮时期,多尔衮是一个做事果敢心狠手辣的人,他在全国范围内要求百姓们蓄辫子,穿旗服。如果有抵抗的,他就会将他们杀死,为了推行这项易服政策,多尔衮是发起了多次的大屠杀。
后来,基本上全国的服饰都统一了。大家对清朝的服饰应当都很熟悉,那便是我们电视上常看得到的梳旗髻,穿“花盆底”鞋等。不过这类服饰大多在贵族人家以及皇宫内才可以看到,普通的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穿这类衣服的,他们穿的也仅仅只是粗布褐衣。旗装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作为装饰,衣服看上去做工华丽。
结语∶
通过研究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民族背后的文化。中华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服饰都各有特征,造就这些不同服饰的原因,往往和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有关。从一个朝代的服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的服饰文化,需要我们去关注和了解。中华上下5000年文明,还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
参考文献:
《礼记·深衣》
《后汉书》
《旧唐书·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