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汉服为何流行起来!汉民族传统服饰有哪些文化内涵

佚名 104 2022-09-25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全国各地流行起来汉族,今年清明节期间,在发现各地公园还与景区,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年轻女性。不知不觉中,传统汉服已经流传起来。

清明小长假,有不少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在拍照,经询问发现,这些人以学生和白领居多,很多人尝试穿汉服的原因,是被汉服的飘逸气质吸引,索性在网络上购买或租赁一身来尝鲜。

一、汉服起源与发展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相传为黄帝发明,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已有几千年历史。

汉服的历史源远流长,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装、华服,从三皇五帝时期起,至满清“剃发易服”时止,汉服走入人们的生活又悄然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传统服饰。

说到汉服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女汉服,很柔美、很绚丽,然而男士汉服也很漂亮很帅气。汉服男装一般需袖长过指尖,身长过脚踝汉族服饰,以微露鞋面不拖地为宜,不宜袖长、衣长过短。

汉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朝初年,古汉服渐渐从人民生活中消失,古汉服并没有完全消失,人们仍然能看到她的影子。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侣服饰就保留了下来。

二、汉服内涵丰富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汉族服饰,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品位,植根于将汉文明的核心礼仪文化。

汉服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有一定的变化,但其基本特征却始终如一。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另外,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三、汉服传承着传统文化

汉服是汉民族历时几千年人文风俗的体现。它的色彩表达、吉祥纹饰的运用、质料工艺的更新,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卓绝创造力。汉服不仅是服装,是一种文化载体。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

汉服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体现了汉族千年来趋于稳定的民族特色,并通过周礼和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汉字文化圈。

古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韩服以及越南的传统服饰,都是效仿华夏的冠服制度形成的,这些国家借鉴传承了古代各个时期汉服的特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推广汉族传统服饰,汉服的流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呼应,汉服爱好者们更多是想以汉服为载体来弘扬传统文化。

汉服文化在几年前的发来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穿着汉服,不仅仅是因为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各位看官,你说呢?

上一篇: 仙气十足的汉服为什么不能成为常服?得体的着装应满足这2点
下一篇: 森马服饰何意?一边牵手“涌金系”入局新能源、一边找控股股东回收亏损资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