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台山朝台徒步行记——南台—黛螺顶篇

147小编 110 2025-01-26

这一路的风景已经看的太多,大家就专注下山。

我们下山是选择另一条路,虽然基本上都是下山,但如果没有登山杖,特别伤膝盖。

除了牛群,还看到马群,特别有一匹黑马比较独特。

挂着经幡的树林,我们凭借登山杖在坡道上走,旅程的后半段稍显艰难,因为坡度越来越大,而且膝盖的冲击已经让部分队员举步维艰。

云层越来越厚,走到半山腰,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

此刻的阳光依然很好,越走越热,我们在这布满石块的山坡一点点下撤。山下有一个寺庙叫金灯寺,为了避开山下的查票站,我们要从寺庙的后山翻山过去。

长沙的老刘还在坚持,淮北的大姐和厦门的陈师父也没有掉队。

此时的天空布满乌云,远处轰隆隆的雷声,让人不得不加快脚步。如果遇到暴雨,山路将十分难走。不知不觉我又当了先头,在前面给大家领路。

我这时才发现我们的队伍少了几个人,那个小男孩和野草他们坐车下山了。

这段有个山包要翻,坡度还比较大。

后面我们横切过几个山头,翻过这个比较陡的山,就能看到山下的佛母洞和缆车,这段野路道路非常狭窄,有些路段还毗邻山崖,走路要小心,我一路还拍了不少野花。

在山头的一处突起的岩石上,大家很兴奋的拍照留念,其实徒步的快乐可能就是这种瞬间的满足和自豪!

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我们赶紧顺坡下山。接下来就是森林路段,高大笔直的针叶林,坡度大,下降要慢行。

树林里全是厚厚的松针,这个蘑菇应该能吃,非常大。

最后一段路是在密林当中陡降,这段路松针布满了树林,踩在上面软软的非常舒服,至少有七八寸厚。但是坡度很大,很多路段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屁股蹲儿。

这个小姑娘不拿登山杖,也轻松下来,佩服!

感谢谷雨,一路上还有我的几张照片。

队员们安全下撤之后,坐在路边休息、谈心,最难的路段终于成功完成了!

大家继续步行到佛母洞,有部分队员坐缆车下山。

我们爬上长长的楼梯去参观佛母洞,佛母洞有一个天然的溶洞,光线昏暗,很是神秘。大家依次进去,双手在石壁上摸索,据说摸过石壁的手拍打自己的身体,能够带走身体里的疾病。

沿路能看到这些关在笼子的黑鸟,这是让游客购买,然后放生的。

参观完毕,大家吃了点东西,三点多开始最后挑战一千多级台阶下山。

幸好我们是下山,如果爬上来,这段台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最后有的队员已经开始倒着下,可能膝盖真受不了了。

快四点和坐车的队伍在这里汇合,然后乘车返回驻地。我们几个队员看时间还早,准备继续挑战身体的极限,去爬黛螺顶!

到台怀镇上,我们转乘公交车,在车上就能看到远处的黛螺顶。虽是八月份,但北方的山林已经有些秋色。

网摘: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

黛螺顶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名大螺顶;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才更名为黛螺顶。黛螺顶坐东面西,内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等景点。

台怀镇车多人多,公交车是免费乘坐,我们来到停车场,几乎过马路都困难。

黛螺顶山并不高,但要想从左边阶梯爬上去,真的需要体力和耐力,何况我们又刚从南台徒步下来。

这个德克士是全国唯一一个吃素斋的,生意非常好。

山脚下全是摊贩,大多是卖吃的。

到达黛螺顶山脚下,沿着石台阶道路登山到达黛螺顶,这条路也叫“大智路”,共有一千多个石阶,根据各自体力,耗时约40至70分钟不等。

上山下山的游客很多,阶梯坡度不小,我调整好登山杖,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累!但能坚持!比起人家磕头跪拜上去的,我们这不算什么。

爬个几十级台阶,稍微停下拍照喘口气,再爬几十米再歇息。

网摘:据说乾隆来五台山后屡次欲登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乾隆对黛螺顶的青和尚说:“五年后我再来时,既要登台顶,还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到了第五年,青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三月,乾隆帝来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

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从大智碑算到山顶,我用时22分钟,这个速度我觉得还可以。

网摘:天王殿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正中供有弥勒佛。护法神韦驮塑在弥勒佛背后,他正对的一般是“大雄宝殿”,其职能是注视着来往的行人,维护寺院的安全。两侧为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

旃檀殿是第二重大殿。该殿建筑很有特点,殿的基座为六角形,殿顶为六角重檐攒尖顶。这种样式在五台山寺院中别具一格。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之上,跟一般寺庙的佛陀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坛殿,但因原塑为旃檀木雕刻而成,名为旃檀殿。

进了寺院,面积并不大,越发显得人多,上香的人排起长队,青烟弥漫,香火极盛!

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为第三重大殿。殿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故也叫“朝台”。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的,就称为“小朝台”。

大雄宝殿也称后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出廓。殿内供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合称横三世佛。同时还有帝释天、大梵天、阿难和迦叶。塑像一律为铜质。殿内两侧供着泥塑十八罗汉。该殿及其塑像均系该寺原住持宽遂法师于1996年重新塑造的。殿前南侧有一棵双人合抱,高约30米的樟子松,北侧有一棵树冠奇大的古松,树龄也均在500年以上。

寺院有免费的冷热饮水,特别人性化。

今天是有点累,爬了一天的山,补充点盐分。

六个好汉在山门前合影,圆满完成大朝台和小朝台。

六点十三分,开始下山,下山走的是山后面的坡路,距离长点,但很省劲。眺望台怀镇上比比皆是的寺庙,真的感慨五台山不愧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黄昏是出片的好时机,斜阳的余晖从厚重的云层中突然挣脱出来,正好照在对面的寺庙上,真是佛光普照,遍照三界!

忽然还下起了雨,下到山下用时不到20分钟。

我们打车回宾馆,今晚还有庆功宴。

晚上庆功宴也就是吃团餐,我自己买了啤酒喝,庆功怎么能不喝酒呢!

分别敬过大家,喝点酒,彻底放松了,朝台徒步胜利结束!明天上午是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去台怀镇几个大的寺庙转转,午饭后就返程了。

谷雨给大家签发了徒步护照,朝台印章和徒步勋章,仪式感还是有的。

山中的月色轻轻奏响催眠的序曲,明天旅程也将再次画上句号。

上一篇: 2024五台山朝台徒步行记——五爷庙、广仁寺、罗睺寺篇
下一篇: 格聂外转徒步攻略:川西徒步天花板级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