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台山朝台徒步行记——五爷庙、广仁寺、罗睺寺篇

147小编 157 2025-01-26

最后半天在台怀镇自行游览,主要就是转转几个大的寺庙,由于没有徒步的压力,大家都很放松。我自然和淮北王大姐、厦门陈师父一组,后来湖南和山东的两个小妹也加进来。我们的行程都是陈师父安排,她自己有师父在庙里。由于宗教我也不懂,只有半天时间,很多就是走马观花。以下篇幅图片是我自己拍摄,行文基本都是网上摘抄一些寺庙的介绍。

网摘: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一人们把台怀地区(即台怀乡)称为“台内”,其他。地区则称“台外”。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中的《游五台山日记》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形势时写道:“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的音义皆同),此诸台环列之概也。”

这样描述台怀镇与五个台项的地理位置是颇贴切的。台怀镇距东台望海峰十九公里,距西台挂月峰二十二公里,距南台锦绣峰二十八公里,距北台叶斗峰二十公里,距中台翠岩峰十九公里,是登台顶的中心。

第一个我们先来看看五爷庙,这个庙门口排队的人很多。背后的大白塔在维修,那是五台山标志性的建筑。

五台山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也是避暑胜地和天然牧场, 尤其是每年盛夏,别处酷热难当,这里却清凉宜人,所以称之为清凉胜境。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

本名万佛阁,原是塔院寺属庙,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寺庙前地势开阔,当年是大清历代皇帝朝台寝宴的行宫,俗称“皇城”。“皇城”与五爷庙之间,终年涌动着数以 万计的朝圣礼佛者。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

上香祈福的人之多,几乎很难挪动一步,我看见法轮和跪羊,喇嘛们的红衣,这应该又是黄庙与青庙相结合的寺庙。

献果篮的信徒络绎不绝,最后我看喇嘛都摆手不要了。

网摘: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实际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北海的白塔塔高35.9米左右,而五台山的这座白塔塔高达50余米,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大白塔在已经封闭两三年了,重新修建,整个塔身高大挺拔,气势恢弘,雍容高贵,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

陈师父告诉我们: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据说五爷庙许愿很灵,因而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

陈师父为人宽厚善良,由于信佛吃斋,每年都要来五台山朝台,她就是我们今天上午的义务导游。

由于人太多,陈师父先带着我们去广仁寺,回头再去显通寺。

山西广仁寺是台怀镇上规模较小,布局却很严整的寺庙,寺中存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非常珍贵。

五台山广仁寺与罗睺寺仅一墙之隔。它的创建原因与别的寺庙不同。清朝康熙年间,罗睺寺由和尚庙(青庙)改为喇嘛庙(黄庙)之后,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来五台山朝拜喇嘛庙的藏族、蒙族信徒日益增多。这时,罗睺寺便辟出一块地盘,修房盖屋,接待他们。到了道光年间,人们就把罗睺寺的接待处修建成了一座寺院,这就是广仁寺,也叫十方堂。具有浓烈的喇嘛教寺庙的特色。

其实我一直以为屋顶的是跪羊,但后来网上资料说是鹿。

由于罗睺寺是广仁寺的上院,自然接着去罗睺寺。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里不好拍照,但庙门口这对狮子实在漂亮!这可是唐代的狮子,姿态生动雄浑!

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

本来中国没有狮子,佛教传入以后,狮子的地位变高了。它是佛教的圣物,被视作释迦牟尼的化身,佛教里的很多物品,都与“狮”有关,例如“狮子吼”、文殊菩萨的青狮坐骑,等等。所以,有一定规模的寺院,会在寺门两侧,蹲坐一对石狮子,以表对佛法的敬畏与决心。

这是磕长头的石板。

作为十大黄庙之一的罗睺寺还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青海、西藏的喇嘛教信众来五台山朝拜几乎都要到罗睺寺礼佛。

罗睺寺既然已经从青庙变成黄庙,难怪罗睺寺文殊大殿内的骑狮文殊菩萨像面部并非金色而早呈乳白 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卧在莲台上而不是站着或卧在砖台上;肩膀两边伸出肩花,花在分别放着经书和智慧剑。这些都体现了黄庙中文殊像的特点。

这些高大的石碑,有些还是汉藏两种文字。

罗睺寺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配殿、廊房地产118间。寺的后殿有一个著名的"开花见佛"活动机关装置,那是用寺院内的一棵"圣树"做成的,成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点。

网摘:寺的后殿有一个著名的“开花见佛”活动机关装置,那是用寺院内的一棵“圣树”做成的,成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点。殿中置有1座莲花台,是一个转盘,有水波形状的雕刻。转盘内侧安装了四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木质瓣。花瓣便会张开。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来。“开花见佛”之名,便由此得来。

这个钟楼是木质的,比较独特。

塔院寺最后没有去成,由于白塔在修,去了也看不到啥。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寺庙也因塔得名,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简称其为舍利塔,或者习惯地称这为五台山白塔。这座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当做五台山的标志。

上一篇: 公交徒步游五台山:黛螺顶-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
下一篇: 2024五台山朝台徒步行记——南台—黛螺顶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