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拍两会」穿着“水族文化”上两会

佚名 113 2024-12-01

多彩贵州网讯 (记者 李远莉) “我每年在全国两会上穿的水族服装,都是去市场上精心‘淘’来的。希望借助两会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水族文化。”

2021年的全国两会,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客串”记者,通过照片、视频,现场“报道”两会。

潘晓慧身穿水族“马尾绣”服饰

在发回的影像资料中,全国政协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潘晓慧身着水族服饰十分“打眼“,衣服上精美的马尾绣吸引了许多镜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14年间,潘晓慧穿去全国两会的水族服饰各有特色,都有马尾绣元素。

马尾绣,是水族传承上千年的刺绣技艺,其独特之处在于用丝线缠裹马尾用于刺绣,使绣品呈现浅浮雕感,被誉为刺绣“活化石”,已成为水族文化的符号。

“我今年带了两套衣服。一套是纯手工刺绣的水族服饰,黑底色,创新改良版、另一套是机绣的,灰蓝色,传统版。”

潘晓慧说,纯手工的水族马尾绣盛装,工艺繁复、制作耗时长,由于不易清洗,水族同胞一般在节日、重要场合才会穿。机器生产的马尾绣刺绣服装工艺日趋成熟,一套衣服售价两三百元。由于价格实惠,很受水族地区群众欢迎,多用于日常穿着。

马尾绣服饰纹样精美

“民族文化在互相交融中,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潘晓慧说,从多年来自己到三都水族自治县调研的经验来看,水族地区群众的服饰审美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保留核心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改良版”马尾绣民族服装样式常新。

“总的有这样一些变化趋势。”她举例说,色彩更加靓丽,布料从偏蓝、黑的深色调,逐渐变浅,甚至出现红色、黄色等较鲜艳的服装;上衣越来越短,现在“蹲下也不会拖地”。

马尾绣比较立体,有浅浮雕感

“现在水族的年轻人穿自己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多。”潘晓慧认为,这是对自己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这份自信来自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水族服饰,使水族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马尾绣作为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精美,工艺独特,可将其用在服饰以外的工艺品,作为产业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当前马尾绣文创产品市场开发还有待提升,还需补齐人才、创新机制等短板,把水族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使其更好的传承和获得市场认可。

(文中部分照片由贵州政协报记者王吟提供)

一审:朱若岚

二审:林萌

三审:王幸韬

上一篇: 少数民族淳朴含蓄的水族服饰[组图]
下一篇: 回族服饰 题:“同心圆”里的“大团圆”——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六大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