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人而言,谢顶和戴假发究竟意味着什么
48 2025-08-16
近期汉服颇受欢迎,众多靓丽女性身着华美服饰漫步于大街小巷,宛如众多仙女降临凡间。与此同时,汉服背后的历史渊源以及我们民族之名称——汉族,也广为人知。众所周知,汉朝时期汉武帝创下丰功伟绩,为民族树立了不朽功勋,因此后世便以汉为名称谓此民族,其传统服饰也称作汉服。
中国建立之后,尽管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但“汉人”这一称谓始终未曾更改,即便周边部族意图在中原地区称王,也常将政权称作“汉”,以此争取民众支持,例如匈奴曾设立一个名为“汉”的政权。中国建立之后,这个名称便成为我们部族的象征,那么中国建立之前我们称作何名?其名称仅含两字。中国之所以命名为中国,缘由何在?根本缘由在于,刘邦依照约定率先攻入咸阳,本应获得关中王的封号,然而项羽性情暴躁汉族服饰,局势随之改变,他先是设下险恶的鸿门宴,迫使刘邦狼狈逃窜汉族服饰,刘邦怎能再向这个不讲道理的武夫提及关中王的归属问题呢?因而项羽便赐予他汉中王的爵位,刘邦即刻想要动怒,萧何进言道:“古语有云天汉,此名最为恰当”
刘邦顿时没了怒气,原来,当时“汉”是指银河,萧何劝他不要着急,说这个汉中王比关中王更有发展,因为“汉”就是天河,象征着他将夺取天下,眼下没必要和项羽这个鲁莽之人争斗,刘邦是个机敏的人,立刻领悟到自己暂时无法胜过项羽,于是顺势而为,接受了汉中王的封号。《诗经》里这样记载:天空悬挂着银河,它也发出明亮的光芒。织女星高高耸立,整天七次移动位置。虽然她移动了七次,却织不成美丽的图案。牛郎星远远地挂在天边,不能用来装载箱子。东方有启明星,西方有长庚星。有扫天的网,挂在运行轨道上。南方的箕星,不能用来簸谷子。北方的斗星,不能用来舀酒水。南方的箕星,张着它的舌头。北方的斗星,西边的柄高高翘起。我国自古以来就热衷于观测天象,早在《易经》这部古老的典籍中就记载着“抬头观察天象,低头审视地理”的论述,对于夜空中那条璀璨的星河,先民们无疑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探究。此外,我们民族还秉持着独特的观念,即“天人合一”的理念,主张以天道的秩序来规范人间的伦理,同时坚信天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滕王阁序》里就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这里是江西南昌的旧称,也是洪都的现今府治所在。天上的星宿划分属于翼轸星区,地理上与衡山庐山相连。它南面连接长江,北面环绕五湖,西面扼守楚地,东面通向闽越。这里物产丰富,天降祥瑞,龙光闪耀于牛斗星域;这里人才辈出,地灵人杰,徐孺子曾使陈蕃专程设榻相迎。这座雄伟的城池,雾霭环绕,才俊如繁星般汇聚。高台名山依傍着中原与边疆的交汇处,这里的宾主都堪称东南地区的杰出代表。为何会提到“星分翼轸”呢?根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南昌属于吴地范畴,而吴越扬州所对应的星宿正是牛斗二星,与翼轸二星相邻分布。翼宿和轸宿,都是星宿的名称,它们属于二十八宿这个星官体系,这表明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既然天上有条银河,那么地上也应当有一条相应的河流,这条河流流经的区域,自然而然地就被称作汉中,但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前,这片土地被称作什么名字呢,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难道当时的人们会分为不同的群体,一部分自称秦人,一部分自称赵人,还有一部分自称楚人吗这种说法虽然可以那样理解,不过作为一个整体民族,我们那个时期确实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它既不称作“秦人”,也不称作“赵人”,更不是“楚人”或者其他类似的名字,而是另外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特定称谓。
这个威严的称谓便是“华夏”,有时也只称作“华”或“夏”。该称谓是中国人在抵御外侮时的共同名号,并且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例如,公元前662年,山戎出兵侵犯位于北方的燕国,燕国为姬姓子孙所建,齐国系姜姓子孙所立,二者皆属华夏族群。管仲向齐桓公进言,指出戎狄如同豺狼,难以满足,而诸夏则需亲近。燕国属于华夏族系,是我们的亲属,不能抛弃,以免遭受外敌侵害。山戎则极其凶残,如同豺狼,他们的贪欲永无止境。事情是这样的,山戎并没有来攻打咱们齐国,可因为是亲戚,齐国就有支援燕国抵御外敌的责任,这一点促使后来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策略主张。孔子因此赞扬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各诸侯国,统一治理天下,百姓至今仍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还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哪能像普通人那样,为了小节自绝于世,最终葬身沟壑而无人知晓呢。由此看来,孔子和管仲对于华夏族的理解是相同的,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华夏族是一个血统和文化高度统一的民族,并非多种文化融合而成,孔子极其珍视自己的华夏族归属,他对于华夏族的各种事物都持有崇高地位,甚至认为华夏族的服饰规范和文化传统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他担忧“披散头发,衣襟向左掩”。他还如此评价中原民族:“蛮夷虽有君主,仍不及中原之衰亡。”在此处他将中原民族称作“夏”。那么,“华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古人对此给出了明确说明:“中原拥有礼仪制度之隆重,因此称为夏;拥有服饰制度之华美,因此称为华。华与夏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也就是说,礼仪和服饰等是中原民族的特征和象征,华与夏的内涵是相通的。当然,若是从前再往前推算,中华文明或许能联系到夏代,甚至更早的华胥氏部落。
这个称谓即便在后来,也多被“汉”字所取代,不过仍有一些情境下,人们会以“华夏”二字指代“汉”,并且从某个层面看,“华夏”所蕴含的内涵更为博大,信奉“华夏”这一观念的人也更为众多,而且“华夏”所散发出来的意蕴,比“汉”字显得更为古雅、肃穆,例如众多在国外的中国人,常自称为“华人”。由此看来,“华夏”这个称呼是不是比“汉”字更为霸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