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的 “背带”单品,你GET了吗?
166 2025-08-11
家人们,周五好 每当我选题枯竭的时候,我就想去看看上海人最近在干嘛 当我刷到上海白领钻绿化带挖野菜的时候,我就知道事情绝不简单 上一次听到挖野菜这个词,还是全网讨伐恋爱脑 “王宝钏挖野菜”彼时也只是一个网络热梗。
现如今上海白领人手一个王宝钏同款小铲,到了周末集体奔向郊区,库库挖野菜 她们不光爱挖,还越挖越卷 上海共青公园野荠菜登上过热搜; 小红书挖野菜社交的话题也十分火爆; 县城大姨都不爱干的体力活,快把上海人馋坏了。
白人饭在上海,已经不算稀奇了; 上海人对有机健康食材的追求早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前有1200块一颗的西兰花,后有人均4000的大象粑粑生态融合料理 上海干餐饮凡是沾上点有机、素食、原生态,那就算完了。
但这丝毫挡不住上海白领吃草的决心。 生态融合沉浸式餐饮或许是消费主义割韭; 但自己亲手刨出来的野菜,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品质追求。 最早一批挖野菜的上海人,又被称为“打野人”;
她们可能是静安寺女白领,也可能是陆家嘴附近的金融女; 起初还只是午休组团去滨江挖一挖蒲公英,感受下草地20分钟效应; 后来演变到周末包车去崇明岛挖草头,人手一本“野菜鉴别图鉴”。
现在挖野菜在上海有多火? 有人在小区绿化带挖,被物业罚了款: 有人在公司附近的公园挖,被保安撵着让她注意食品安全: 还有人去郊区野坡上挖,被路过的大姨当成偷菜贼: 最有甚者,虹桥火车站旁的绿化带,都有人在那撅着腚埋头苦挖;
大部分是三五成群,小部分临时组团;
之所以拉帮结伙,是为了把分辨野菜和毒草的压力,给到其他人 上海人挖野菜,挖的也不光是野菜本身,挖的是认知,挖的更是审美 挖野菜穿搭大致分为轻运动风和工装风两派 入门级别最差也得是工装裤搭配不锈钢野菜铲,加上网友自制的《毒野菜避雷指南》的打印版; 。
中产级别的配置,是始祖鸟硬壳外套、进口防刺手套外加可降解的野菜收纳盒,挖菜铲子还得钛合金材质的。
顶级配置上不封顶,可能会有专门的挖野菜指导员陪同,顶着前植物园研究员的title,你一边挖,他一边给你拆解“人为什么要吃有生命力的食物”这一话题; 当然了,除了正经挖野菜的,也有心思不全在野菜上的 。
白领们把挖野菜当成个人精神放逐,臭情侣们拿挖野菜当成了爱情保鲜项目。
过去收到男嘉宾的约会邀请还是:“我朋友认识一些歌手,所以我们去live house”; 现在对方发过来一个dating邀请,理由是:“我朋友认识一些野菜,安全起见我们只挖认识的。”
有人跟crush一起去拔笋,在拔笋的过程中产生了微妙的互动; 有人跟男友提议挖野菜回来涮火锅,遍地都是蕨菜,但他只拉着你的手;
有人收到了留子相亲对象回国见面的邀请,满心期待一场浪漫爱,结果对方说要不要一起去挖野菜,他说这玩意在国外体验不到,挖野菜还是得回国才带劲; 你正犹豫不决,评论区却像捅了野人窝:哪能挖,我自带铲子找你俩好么?
有的小情侣靠着挖野菜约会,悟到了朴素爱情的真谛;
“挖野菜是一件比买玫瑰更接近爱情本身的事”; “为了吃到最原汁原味的野菜,又是化身沪上王宝钏的一天”。
还有那种搞民间恋综的,组织了20多人单身郊游,主打项目就是挖野菜; 我看再照这么下去,上海人把野菜搞成人均千元的私宴,也不是不可能了。
其实挖野菜这股风,不仅是上海,全国各地都开始流行; 有人看到草就想弯腰,上了坡上一顿剪马兰头,剪累了坐地上,发现手边全是荠菜,彻底疯狂到一颗接一颗挖,根本停不下来,最后沉迷到把手机挖丢 去西安旅行的网友也纳闷,为啥平坦的草地上好多人都在蹲着,现在才明白原来全是挖野菜的; 。
北京顺义的网友,两个人两个小时能挖16斤荠菜,你要问她为啥挖的这么卖力,其实是旁边有别人也在挖,明面上不慌不忙,暗地里又争又抢; 东北最热门的野菜非婆婆丁莫属,现如今挖野菜这风也吹到了东北,没有一个婆婆丁能活着过五一。
有班上的人周末驱车去郊区挖野菜,没班上的看别人发在朋友圈的自采荠菜饺子,自己也想吃,美美独自去打野,险些食物中毒喜提120。 其实早在去年,云南就已经开始流行边旅行边捡菌子了;
不少都是找了付费向导,多则几百块少则几十块 向导的主要作用就是带路进山以及辨别毒菌子,毕竟捡菌子比挖野菜危险系数可高多了 挖野菜这股风连老外都没逃过,一觉醒来关税起飞,鸡蛋都吃不起了,第一批用小红书的老外决定按网友的攻略出门挖野菜; 。
评论区也都是咱自家人去给人家添乱的,有让他私信王宝钏组团挖野菜,还有教他做荠菜饺子的;
尽管咱前面拿上海中产浅浅调侃,看到这各位也会发现,挖野菜的群体其实并不受限; 从去年的city walk到公园20分钟效应,好像每到春天,大家都攒满了劲儿,想要跟大自然产生点什么连接 有人是厌倦了格子间,想拥抱没有天花板的室外; 。
有人是体验童年的快乐,薅着一颗草使劲再使劲 也有人是为了社交需求,毕竟和户外有关的交友活动,既健康又体面; 当挖野菜从求生技能变成社交货币,与其说都市牛马是在寻找野味,不如说是在水泥森林的裂缝中打捞消失的附近。
“当我们在泥土里找寻蒲公英时,或许是在给被二维码切割的生活重新描摹纹路” 这些沾着泥土的草根,既是对枯燥生活的微妙反抗,也是更接地气、更有实感的精神重建 毕竟,能在挖到野荠菜时欢呼的人,大概率也咽下过不少生活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