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吃不练的减肥食谱真的管用吗?均衡饮食才是关键
简女士步入中年,对于体重的增加感到十分烦恼。近期,一位朋友向她推荐了一份由私人健身教练制定的减肥餐单,并声称:只需按照这份食谱坚持一个月,即便不进行任何锻炼,也能达到瘦身的效果。
归纳食谱的精髓在于:每日的主食应主要选用粗粮,蔬菜则以生食为佳,力求减少加工步骤,同时需严格遵循“三分之一定碳水、三分之一定蛋白、三分之一定高纤维”的“333”饮食原则。
仅仅靠饮食就能达到瘦身效果吗?简女士在感到惊喜的同时,心中也涌现一丝疑惑:那些减肥药都难以实现的目标,一份简单的食谱就能搞定?如此清淡的饮食,真的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吗?
粗粮不是减肥“法宝”
众多减肥餐单中,粗粮常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助力。确实如此,然而,却不宜将粗粮视为减肥成功的“秘籍”。
查阅热量资料可知,大米每100克含有347千卡热量,薏米为361千卡,而高粱米则为360千卡。显而易见,粗粮与大米在热量上相去不远,有的甚至略胜一筹。粗粮之所以有助于减肥,主要归功于其富含的膳食纤维,这一成分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降低脂肪的积累,并且能提升饱腹感,进而有助于控制食物的摄入。但这些益处并非来自粗粮的热量“低”。
粗粮的质地较为粗犷,且其味道较为单一,因此在口感上往往难以让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只食用未加工的粗粮。特别是那些胃肠功能较为脆弱的人群,如果长期以粗粮作为主食,很容易导致腹部和胃部出现胀气,进而引发消化不适。
若在粗粮中添加糖、油等调料,其脂肪和糖分含量将进一步提高,热量亦会相应攀升。若对粗粮进行精细加工以提升其口感,则膳食纤维含量将降低,从而无法实现减肥目标。
因此,营养专家建议,在减重期间挑选主食时,应兼顾粗粮和细粮的搭配,确保饮食均衡,避免片面追求某一类食物。
生吃蔬菜未必能保证营养
挑选烹饪方法,无疑是“减肥流程”中的首要步骤。蔬菜应尽量生食,且加工步骤越简越好,这样做旨在减少油脂和调料的摄入,进而降低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然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饮食模式并不合理,而且生食蔬菜并不保证能摄入更多的营养成分。
人们普遍以为烹饪会损害蔬菜里的营养成分,因而认为生食更为健康。然而,这种看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蔬菜。事实上,通过加热烹饪,某些蔬菜的营养成分能够被更好地释放出来,便于人体吸收。以西红柿为例,加热后能释放出番茄红素。此外,许多蔬菜之所以某些营养成分难以被吸收,正是因为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菠菜含有纤维素和草酸,这些成分可能会妨碍人体对铁、钙等营养素的吸收,但通过焯水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草酸和植酸。
人的肠道功能考虑,若在减肥期间大量生食蔬菜,这会改变减肥者的日常饮食模式,可能导致消化酶的活性下降,进而使胃肠的消化能力减弱,最终影响消化吸收的效果。减肥过程中,健康同样重要。因此,减肥期间的烹饪方法应尽量与减肥前保持相似,蔬菜应生熟搭配食用,这样对身体健康更为有利。
适度调味有利健康
油盐酱醋作为日常饮食中的常用调料,其中盐尤为重要。盐的功能远不止于提升食物的口感,它更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理、生化过程的正常运行以及各项生理功能的发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长时间食用无滋无味的食物可能损害食欲,导致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实际上,这可能是由于饮食过于清淡和限制盐分,导致人体钠离子缺乏的早期信号。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日都会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一定量的钠离子,因此必须通过饮食来补充。尤其是在气温升高或运动出汗之后减肥期间饮食怎么搭配,也要特别注意补充盐分。通常,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5至6克为宜。
油脂对于某些蔬菜中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具有积极作用。以胡萝卜为例,其中的β-胡萝卜素要想被人体有效吸收,必须经过加热处理,并且与足够的脂类食物一同摄入。这是因为加热过程有助于β-胡萝卜素的释放,而其吸收过程则需要脂肪作为媒介。若直接生食胡萝卜,是无法摄取到β-胡萝卜素的。
“333”法则不如均衡饮食
在现今的减肥热潮中,“333”饮食法颇受欢迎。该法则规定,每日饮食中应包含三分之一的碳水化合物、三分之一的蛋白质以及三分之一的富含纤维的食物。那么,这种饮食理念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呢?
减肥者控制饮食是正确的做法,然而这需要在保证食物种类丰富、营养摄取全面的基础上进行。若饮食过度放纵,则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这其中包括因过度进食而导致的营养过剩,以及因偏食挑食而引发的营养不良。我们推崇均衡饮食减肥期间饮食怎么搭配,其根本目的在于预防疾病。
这个所谓的“333”饮食规则,初看之下,包含具体名称和比例,似乎显得颇为科学。然而,它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规则。人体每日所需的食物应包含六大类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经过科学家的食物成分检测,不同食物中各类营养素的含量比例各不相同。主食、蔬菜、水果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而肉类、蛋类、奶类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坚果类则以脂肪为主要成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并列的营养成分,纤维素则属于碳水化合物的范畴。换句话说,按照这个法则,食物中三分之二都是碳水化合物,这本身就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更不用说,现实生活中几乎找不到只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由此可见,所谓的“333”饮食法则,实际上将脂肪排除在外的饮食结构并不切实际。
因此,对于一份理想的减肥餐单来说,其搭配需遵循科学原则,食材种类不宜单一,而是应当丰富多样,以确保每日饮食的热量摄入和营养分布既合理又平衡。然而,简女士朋友所推崇的那份“无需运动也能瘦身”的食谱,尽管短期内能减轻体重,但长期坚持下去无疑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最终是得不偿失。
赵霞 靳晓方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
专家支招
科学减肥怎么吃
计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
实际体重若与推算出的理想体重差距在10%以下,即被视为体重正常。若实际体重超出理想体重20%,则可判定为肥胖;若超出10%至20%之间,则属于超重范畴。
选择体型和运动消耗种类
依据个人活动强度及实际体重是否超重,来决定每公斤体重每日所需的热量摄入。
一天总热量=标准体重×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数
计算合理的饮食总热量
以W君为例,他身高达到1米70,体重约为85千克,主要从事办公室内的工作。根据体检报告,他的甘油三酯水平为2.1毫摩尔每升,胆固醇指标为6.5毫摩尔每升。
W君的标准体重通过计算得出,即170厘米减去105,得出的结果是65公斤。然而,他的实际体重高达85公斤,这表明他属于肥胖体型。再者,W君所从事的是轻体力劳动,根据上表的数据,他每公斤体重所需的热量为22千卡。因此,他每天所需的总热量计算为65公斤乘以22千卡,总共是1430千卡。
选择一天的饮食食材
W君在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的情况下,适宜采取低热量且富含高蛋白的饮食方案以减轻体重,其饮食搭配应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之间的比例为5比3比2。
碳水化合物热量:1430×50%=715千卡
主食、水果、蔬菜等碳水化合物总热量为715千卡,三者各占热量比的三分之一。然而,仅依赖水果和蔬菜,摒弃主食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每种碳水化合物除了提供热量,还含有其他重要营养素(例如微量元素),因此,单一摄入某一种碳水化合物并非最佳选择。
全麦面包、大米、紫薯、南瓜、芋头、玉米、糙米以及各种谷类,都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同时,西兰花、茄子、紫甘蓝、芹菜、芦笋、菌类以及丰富的绿叶蔬菜,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水果,梨、樱桃、草莓、蓝莓、猕猴桃、葡萄、火龙果和芒果等,新鲜且当季的水果尤为推荐。
蛋白热量:1430×30%=429千卡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材包括瘦肉、鸡蛋、牛奶以及豆腐等。这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非常适合安排在训练或运动之后的餐食中。
脂类热量:1430×20%=286千卡
植物油每100克含有900千卡的能量,这类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此外,还有诸如核桃、开心果、花生、瓜子、榛子、杏仁等坚果,它们也富含优质的脂肪。
将挑选的食材按照各自的热量需求,巧妙地分配到每日的每一餐中,便能编制出适合个人需求的瘦身餐单。对于容易感到饥饿的人群,可以将一日分为5至6顿小餐。无需额外添加诸如高热量糖类、油炸食品等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