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摇篮拍客家·民居|礼地木屋蕴古风

小小兔 174 2025-08-04

来源:【赣南日报】石城县高田镇岩岭村有一条经礼地到福建宁化的古驿道,驿道两旁那一幢幢酱褐色的木屋,就像一排排刚出土的文物,它厚重、古朴的气息,传递出中原古建筑文化的信息。

礼地,木屋组合的村庄。

木头搭建的晒场岩岭至宁化的古驿道,是客家先民从赣南迁徙到闽西的主要通道之一那时,先民们无法在一天之内穿越这条林木掩映的驿道,只好就地伐木搭寮,歇息过夜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条杳无人烟的古驿道旁有了伐木开荒者,于是这种原为防兽、避风躲雨的寮棚,逐渐被改建成了伐木稼穑者的民居。

通向木屋二层的楼梯。

为隔离火烛,礼地人将谷仓单独建在主屋外围这种建在石砌平台上的木屋,没有一砖一铁,全部由竹木架构榫接而成,它的整体空间不大,“四扇三间”式形态居多,中间的大间是议事会客的厅堂,厅堂两侧为住室厅前安装双合大门,屋前多有一口供洗涤、消防用的水塘。

木屋一般为两层,楼梯大多设在屋外侧,楼上三间都是住室,楼前的阳台(吊楼)除了有着晒物等实用功能外,弧形的栏板上雕绘着种种图案,颇有审美价值厨房、谷仓、牛栏、猪栏、禽舍、厕所等附属建筑,分别另建在主屋周围,人、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挂在木屋墙上的斗笠、蓑衣、牛轭等,洋溢着客家农耕文化气息。

独特的木屋宗祠从历史角度看,礼地木屋的建筑形态,是中原古建筑印记在新环境中的延续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因建筑者的创造、主人的喜好,使建筑风格有所突破、发展,有了一些相对特殊的地域风格,但它的主要特征自产生后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客家人独有的一种传统建筑文化。

历经时光洗礼创造积累的木屋建筑技艺,是客家人的一项重要文化资产

置身礼地村中央,仿佛穿越了时空随着时代的演变,礼地木屋日渐式微现在,石城县已将部分典型的木屋加以修缮,作为客家人的一种建筑文化和历史记忆保护下来(阳春/文 叶卡 李方圆 记者李传材/图)编辑:谢忠英值班主任:刘航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上一篇: 墨韵幽梦的空灵山居
下一篇: 客家摇篮拍客家|礼地木屋蕴古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