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这些壮族服饰突破传统,悄悄变了模样
以黑色为基调,点缀着鲜亮的红、黄、蓝等图案,色彩鲜明且豪放……这构成了壮锦与壮族服饰最初的迷人之处。如今,壮族服饰在悄然间逐渐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与日常需求,而始终未变的是那份令人惊叹的细腻精致。
壮族服装华丽转身。受访者供图
新壮服悄悄变了样
踏入广西民族博物馆,你便会注意到工作人员所着制服的剪裁既得体又充满时尚感,领口与袖口处精美的壮锦花边,以及与之相配的壮锦腰带,无不展示着它们的独特渊源:这一系列服装,正是融合了壮族文化元素的创新款式。
新式的壮族服装。受访者供图
广西民族博物馆所采用的这套工作服,源自拥有六十年历史积淀的靖西壮锦厂精心定制与制造。该厂第六代传人李村灵指出,近期该厂生产的服饰已不再是过往老照片或纪录片所展示的传统样式各民族服饰图片,而是转向了更贴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旗袍、大衣以及改良版中山装等。
改良后的壮族服饰。受访者供图
这些新型的壮族服饰,不仅在款式上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其纹样亦经过精心重塑与设计,色彩搭配更显清新雅致,既保留了民族风情,又适合日常穿着。此外,除了这些新款的壮族服装,还推出了色彩新颖的壮锦围巾、披肩以及各种饰品和包袋等配件。这些产品所采用的壮锦,大多由织娘手工织就,其精致程度远超机械流水线生产的产品。
新设计的壮锦首饰和围巾。受访者供图
希望穿进日常生活中
李村灵阐释了壮族新式服装的华丽蜕变。她指出,过去壮族服饰上的图案,在色彩搭配上多运用了对比强烈的撞色技巧,主要由饱和度较高的红、黄、蓝、绿等颜色构成,这种过于鲜艳和庄重的配色,与现代人的审美观不太吻合。而今,壮锦图案的色彩搭配则趋向于同色系,显得更加清新和素雅,这样的设计用在服饰上作为装饰,看起来也更加美观。
去年,广西举办了一场民族服饰设计征集与展演活动。李村灵设计的作品《锦韵生香》融入了鲜明的壮族文化元素,成功晋级复评环节。该系列服饰巧妙融合了中式服装的独特色彩,并巧妙地运用了壮锦的菊花图案。以紫、藏蓝为主色调,整体造型显得端庄而典雅,充满了韵味,适用于多种场合。
李村灵参与创作,融入了壮族独特风情的《锦韵生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村灵提到,尽管这套服装的紫色色调早已确定,但在面料材质选定以及图案配色选择的过程中,她和伙伴们反复进行了多次的打版和试制作。起初,菊花纹样本计划采用对比鲜明的传统配色,但这样的设计显得不够时尚;随后,改用浅紫色系列后,衣服又显得不够庄重;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采用深紫色作为花纹的主色调。此外,面料的厚度也经过了几次调整。好在最后出来的效果不错,让他们十分欣慰。
如今壮锦图案的配色显得清新淡雅。受访者供图
这无疑是新式壮族服饰所遭遇的挑战之一各民族服饰图片,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可借鉴的前人经验,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实践来摸索。李村灵表示,壮锦是壮族文化的象征,服饰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她期望新式的壮族服饰不仅能作为饰品或手工艺品,也不仅仅局限于“壮族三月三”这一特定时节的“流行商品”,更应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