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公关人?

主笔:小明(个人微信号yunnanshuwenning)本号运营至今,已经半年多时间了今天想就最近遇到的公关问题,做点感慨吧 为了回避利益冲突,而专注做公开透明的企业、商业、政策研究,我们目前发布的所有文章,事前都没有跟研究对象(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进行沟通,只有一篇例外。
你也知道,我们的文章尽量做“全面”的分析至于正面居多、还是负面更多,取决于官方披露了多少和我们掌握了多少,也取决于看官们的主观判断 负面居多的文章传播开来,就是负面舆情有负面舆情,就会有“公关”所以,我们最近遇到不少公关了。
公关者,有些是被研究对象的公关宣传人员,有些是他们外请的第三方公关公司 严肃的“公关”,向来不是扭扭捏捏的丑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法治、公开、透明阶段的产物毕竟,这不是一个暗箱操作的时代,而品牌、形象对企业更加重要。
所以,即使有奥美、博雅这样的世界公关巨头,中国也依然能诞生蓝色光标、中国环球等本土公关品牌 我们也不羞于谈公关,因为我们站得正,行得直,肯定不会收取“黑公关”费用或删贴费用而且,不是每一个公关者的要求,都能被我们接受。
但你也知道,在经济欠发达的云南,企业公关水平整体上非常差云南白药“跨省”,就是一个典型 因为最近遇到的几个公关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团队里拿着公关行业证书的小伙伴就琢磨着跟大家聊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公关人。
什么是公关?公关是个舶来品,其英文为 Public Relationship百度百科的释义是: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
看清楚了吗?公关的目标是要改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为了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促进商品(含服务)销售而公关的过程,是促进公众对这个组织的认识、理解与支持 为什么姚振华比王石更成功地吸引了投资者们的支持?不是姚振华多优秀、多伟大,而是王石的公关太失败。
他说出来的那些歧视姚振华和民营资本的话,将其过去多年塑造的成功人士形象贬得一塌糊涂,而后也没有像样的危机公关,导致很多人不支持他至于对各种丑闻的挖掘和掩饰,更体现出双方不同的公关水平 公关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媒体的新闻、广告等形式来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
所以,很多企业都设立了品牌部、营销部、宣传部、党群部、办公室等部门,专门负责与媒体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新闻稿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制造一些大众话题,甚至投放广告 企业要基业长青,要成为明星品牌,必须是发自内心地做公关。
而且,公关不是一个部门、几个人员的工作,而是所有高管和员工日常都得注意的工作公关也会融入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才能维护好产品、企业、品牌的形象 公关还有其它很多方式比如,航空公司的积分卡、奢侈品的包装袋、房地产公司赞助音乐会、企业的环保慈善行为等,也都是公关。
当然,像格力电器撤下成龙的广告,换由董小姐来制造新闻话题,也是不错的公关,既能减少成本,又能增加曝光度而王石公关的失败,究竟是因为他做的红烧肉贴了“笨笨”牌,还是换了田小姐的草台班子公关团队,只有他自己知道啦。
需要公关的,也不仅是企业,还有个人美国总统的竞选经费,大部分都花在公关上了,包括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粉丝见面会等等没有形象包装,没有铺天盖地的曝光,选民连总统都不认识,又怎么投票给他呢? 但是,也有歪门邪道的公关。
比如,很多年前的“公关小姐”,就是对某些女性的称呼后来,房地产企业的公关部或前期部,成了向少数官员找关系的部门我们的态度本号最近遇到的公关,大多属于危机公关,即对企业遇到的某些危机问题(包括负面舆情)进行公关。
企业出现负面事件后,媒体会跟进报道,这虽然能扩大企业知名度,但有损美誉度所以,危机公关是为了减少对美誉度的损害,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近宜家遇到的某柜子召回事件,背后肯定也有公关团队在运作 本号对公关的态度,不是一概抹杀或者一概接受,而是看具体情况给予应对。
虽然我们团队内部有前媒体人,但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从来就不是媒体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可信,所有的事实都是基于政府或者企业官方发布的公开信息 所以,尽管我们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媒体传播作用,但从来不做单方面的“爆料”。
有不少朋友跟我们说要爆料,都被我们婉拒了尽管我们也掌握大量的小道消息或内幕消息,但没有官方披露之前,我们也不会写出来 但是,如果把我们视作云南财经领域的意见领袖,我们接受我们所推送的文章,要么是基于官方信息的深度分析研究,要么分享一些比较短、但有参考价值的消息。
本号设立的初衷在于,将自身研究成果或关注的信息,分享给云南财经界人士作为信息参考,算是给这片贫瘠的财经土壤施点肥,希望最终的结果可以推动云南经济发展 严格来说,我们对两种公关行为是不予接受的 首先是态度不好,不会说人话的。
比如,对我们颐指气使的,觉得我们有义务帮他减少负面舆情的,也包括暗示用金钱换取删贴的,或者威胁用各种手段的这种低水平的公关人员,我们一般建议企业直接开除或解聘因为他们无法给我们留下好印象,就更不可能帮助企业成功公关。
想靠强压逼迫我们删贴,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我们被迫删除了,也难免我们后续还会发出另一些不友好的文章所以,删贴并不意味着公关的成功,反而可能意味着失败,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个需要时时刻刻提防的隐患,最后会给你带来什么后果。
至于玩黑的、来阴的,我们向来不相信生意做到几十亿、上百亿的大企业会用这些低级手段而且,我们也留有后手一旦对方的手段超过了法律的尺度,我们还有很多种公开透明的玩法陪着玩,直到对方破产倒闭或者被送入牢狱为止。
其次是质疑我们文章内容的我们的主笔,经过保密部门的专业培训,略懂点国家秘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知识我们所有公开推送的文章,都经过法律专业人员和新闻专业人员审核,所有事实和数据均来自官方权威发布,都不存在问题。
至于观点部分,有严格的逻辑推断所以,如果仅仅是质疑我们的文章内容,我们是不会删除的 当然,我们有少量文章还存在措辞不严谨的地方但我们觉得,这是可以修正的小问题,双方可以达成谅解,不至于需要删贴而且,可以通过未来可以发表一些研究成果,纠正旧有的修辞。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关人员,几天几夜都聊不完要简短点说,我们就分享几个最近遇到的案例某省属国企春节前后,写过一篇云南某省属国企的事情我们基于企业官方披露的信息,推算出该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紧张 推送后不到24小时,该企业下属上市公司董秘打来电话。
最初,我们以为文章所描述的事实有错误,但董秘表示没有事实错误,逻辑也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做了别人没做的深度分析而已董秘表达了撤稿的意图,我们坚持认为既然没有错误,就不删稿 董秘见我们态度坚决,没再坚持他的要求,反而很友好地谈到他们母公司面临的难题,希望交个朋友,还希望以后写到他所在的上市公司或者母公司,可以跟他联系,他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官方资料。
我们很愉快地答应了对方 尽管没有删贴,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自己被成功公关的案例因为这位董秘为人很坦诚,我们也不想让他为难后来搜索信息才知道,这位董秘已连续2年被《新财富》评为“金牌董秘”因为这位优秀的董秘,企业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比较好。
我们也言而有信,后来在写《云南17家省属国企,去年共亏损102亿元》的时候告诉他,此文会写到他们母公司,但只是和其它16家国企放在一起比较,不会特别强调哪家,也没告诉他文章的具体内容他反而对我们主动告知信息表示感谢。
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去专访他们母公司的董事长,请他谈谈国企改革、企业经营之类的话题 某民营房地产商写到某大型民营地产商时,我们对其目前的情况分析是:“背负了巨额负债,资金链紧张,各项目进展均不顺利”。
文章发布后不到2小时,某互联网营销公司的工作人员以“新媒体经纪人”的身份与我们联系,表示其收到客户投诉,觉得部分措辞不符合实际,希望我们删贴 她的口气非常生硬,动不动就客户怎么样,还有一连串的感叹号,听着像她的客户是上帝一样。
没办法,公关和广告行业拿着高额的薪水,却活得不如客户的一只狗小明在媒体工作的时候,也给广告部的同事打过工,所以也有所体会但这姑娘不是我们领导啊,也跟我们没有任何合作关系,我们只好反问她:“你客户跟我有什么关系?” 。
我们翻看了她的朋友圈,发现她以前是做微商的,最近才进入这家互联网营销公司,自称是“新媒体经济人”(姑娘原文,我们没写错字)做微商的只有两种人,食物链顶端是极端聪明颖慧的,而食物链底端的,不是有精神病,就是有神经病。
互联网营销,作为一个起步不久、鱼龙混杂的行业,能招到这么大口喘气的姑娘,也不奇怪 公关人员,是反映企业形象的一面镜子而这家企业及其老板,已经进入我们的差评表蹬鼻子上脸的公关,我们一向不感冒给我们留下这么差的印象,还拿什么去公众层面做公关呢?。
某城商行某城商行,最近发生了股东变更等一系列变化我们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做了一篇深度分析的文章,配了一个比较吸引眼球的标题到第三天下午,文章阅读量近5万 然后,该行董事会办公室的一个小伙子加了我们,问能不能删贴。
我们问他,事实有问题吗?他说事实没有任何问题,全部如实,很专业但问题在于,某监管部门领导看到了,觉得文章过于强调了股东背景问题,容易引起社会误解 我们团队内部商量了一下,觉得同类型大股东的银行,全国有好几家,其实也没什么需要忌讳的。
但监管部门领导觉得口径不合适,那还是得尊重领导的意见而且,传播量很大,传播效果已经达到了所以,我们最后同意删帖 删贴的时候,我们还跟小伙子开玩笑:我们没收一分钱广告费,就做了这么好的宣传,你们反过来还觉得不好,天理难容啊。
怎样做好公关?混过公关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圈子美女很多,可能是美女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喜欢,天生就有做公关的优势但很可惜,在上述3个案例中,成功公关我们的是2位男性,其余2位女性都失败了问题的关键,不仅是我们保持了避免色诱的节操,更在于这2位男性更专业、沟通技巧更到位。
我们更喜欢有脑子的人,而不是会逐步贬值的容貌前面那家上市公司董秘是个偶然现象吗?当然不是上市公司作为跟资本市场打交道最多的企业,什么媒体没见过?什么世面没见过?什么难题没遇到过?所以他们自然更懂得谦卑、真诚和沟通。
只有刚洗脚进城、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土老板,才会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小公关耳濡目染多了,也就学得土老板的臭习性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关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脾气好,会说话,讨人喜欢公关属于服务行业,跟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只是技能要求更高一点而已,所以肯定要忍受很多的委屈。
就算被人打骂,也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始终和和气气脾气不好的,就别来做公关了,因为这行业是和气生财公关行业的规则很简单——能软就别硬,千万别用对手的心态去较劲专业的公关在做危机公关的时候,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别以为通过其它方式会赢,因为你一旦把对方视为对手,可能就犯了轻敌大忌再说,只要舆论失败了,那就是满盘皆输能做到各方都和和气气地共赢,才是成功的公关会说话,不是指油嘴滑舌,而是你能跟别人找到共同语言和默契,可以很愉快地聊天。
认识了媒体人,就不要当作陌生人,经常聊聊天,交个朋友,可以增进感情、拉近距离媒体人写新闻的时候,会主动跟你联系,你还担心什么呢? 其次,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只要没谈生意、没有交易关系,人与人之间就两不相欠,道义上和法律上都不需要为别人做点什么事。
无论是我们的研究成果,还是媒体人所撰写的新闻稿件,都凝聚了大量的脑力劳动成果因此,公关人意图删贴,首先就是不尊重大家的劳动成果,除非其中有事实错误 也有些公关人的策略,是用金钱笼络但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能确保每次都成功。
我们曾经也试图帮助某企业用金钱去打动某个记者,但没有奏效对于我们这个小团队来说,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亿万富豪也认识几个,还真不在乎那几个小臭钱我们要做的,是玩点新的事业,找一点新的成就感然后,你的级别得高一点。
别说上面那个董秘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都亲自留手机号给记者放在投行里,VP副总裁都不算个人物,主任、总监们好意思派一个刚入职的小公关去跟人谈影响到企业大计的事情? 认识几个媒体人,对领导们不是坏事。
媒体人,见官高一级(除了北京那个海里的官),省部级干部还经常被拿出来开涮,落马后被吐槽的更是一大堆,就更别提企业家了具体的事务可以交给小公关,但沟通联络的事情,该领导该出面还是要出面,躲躲藏藏的反而不好。
还有,你得专业、内行,懂点传播,有知识储备你得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公关稿件怎么写,也得明白别人写的是什么,要会评估传播效果模棱两可的词汇,不是你抓住的漏洞,因为法律的逻辑比你严谨多了不学无术、整天混日子的公关,不是一个好公关,必定会被淘汰。
至于公关的目的,直接说出来就行了,也没必要藏着掖着毕竟,这社会就是公开透明的,公关也没必要见不得人还有,你得要点脸面公关是代表一个企业或者机构,不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你不要脸,就等于你的领导、你的老板、你的企业都不要脸。
公关就是要给大家留下好印象,你连脸面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公关?但是,你的脸面,是自己争取来的别人跟你也没啥关系,不会硬给你脸面相持不下的僵局,其实说明你公关已经失败了其它还有很多,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就不详谈了。
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几乎各行业都落后,这是常态云南最缺的是什么?除了香烟、磷矿、水电,其它什么都缺,但最缺的还是人才洗脚上田、成为企业家之后,你才会真正发现,专业人才对你有多么重要 公关也是如此在很多领导和老板看来,公关人员或公关公司可有可无。
真要安排一个,那也跟打杂的前台差不多,随便招个容貌姣好的姑娘就行了但是,等你们遇到了生死存亡的公关危机,才知道专业的公关人员有多么可贵版权声明:本文为“云南美”原创,转载须经主笔同意,并注明出处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