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发高铁2小时可达的山西宝藏小城:临汾二日游攻略

网络来源 20 2025-08-03

用脚步去丈量临汾的悠久历史,用味蕾去触碰临汾的人间烟火”。

老爸的一句“找个时间,到临汾去走走亲戚吧”,于是趁着小长假又免过路费的机会,一车四人就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这一次的行程不用做攻略,无需赶时间,只是陪着老爸去见一见的老亲戚,和他们一起聊一聊家乡话,然后,亲们一家的热情款待不仅拉近了亲情的距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临汾这座城独特的魅力。

旅行小贴士:临汾距离西安只有350公里,高铁2小时、自驾4小时可达,交通十分的便利临汾的景点也非常的多,像吉县壶口瀑布、隰县“小西天”、洪桐大槐树等景点都不远,时间充足可以逛逛,二日游推荐市内,主要景点有汾河公园、鼓楼、尧庙和华门、临汾博物馆等,逛景点、赏街昗、品美食、感民风,自由而随性。

景点介绍篇:探寻中华始祖圣地一一尧庙:《尚书》记载,“尧都平阳”,平阳即是临汾尧庙始建于西晋,主要建筑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院内有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奇观,康熙帝曾巡幸尧庙并定每年的4月28日为皇会,因而,每年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拜祭祖。

尧殿的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尧当时设立诽谤木是为了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但在后世的发展中却渐演变成为了雕刻精细盘龙缠绕的华表,也成为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不论怎样,尧庙的华表都是为“中华第一华表”,而尧帝是开启华夏文明的“文明始祖”。

天下第一门——华门:这是一座华夏文明的纪念碑,由外及内,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的文明和民族文化华门的主体建筑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台阶主门正前方的瀑布墙代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

21个彩球代表夏商秦汉等中国21个朝代56级台阶,寓意56个民族台阶两侧车轮造型的栏杆寓意中华民族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主门高18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既象征尧帝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又寓意着国门开放,国运昌盛。

走入大厅,大厅内有8根顶天立地的龙柱支撑;位于顶部中央的巨型水晶太阳和周围8个火焰星球构成“九日同辉”;墙壁上是疆域区划、历史朝代、山脉江河和民族构成,中间是远看唯为一,近观为九的连环九鼎,八尊副鼎相互环连,围绕主鼎衔接,寓意九九归一,是华门的镇门之宝。

临汾标志性建筑一一平阳鼓楼:临汾民间有一句谚语:“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形象地描绘了鼓楼的高大雄伟鼓楼基座设有十字相交的门洞,连接4条主街,门洞上方分别镶嵌着依明万历年间复制的巨型石雕匾额:“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

离开临汾时,绕鼓楼车行一周,再次感受临汾城的独特魅力

民风民俗篇: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清晨,沿着烟火气十足的老街散步,偶然发现这里的公交车很漂亮,忍不住上小红书上一查,原来“三公”是临汾的城市名片三公是指公交,公厕、公园走在临汾的街头,街角的一个转弯就能偶遇一片花团锦簇,那会是一个小巧的街心公园在等待游人小憩。

正看到一座很别致的别墅式建筑准备去打卡拍照,大概率那是一座公厕,因为临汾造型各异的公厕建筑其设计是在国际上获过大奖的而七彩公交更是临汾的一大特色有520、有1314、还有可爱的熊猫公交等等,适应老城区特色,更设计了袖珍小巴士的线路。

山西人的午睡是雷打不动的:这一点很重要,临汾的很多餐馆下午的2:00~5:00,厨师是要休息的,如果不知道的话,还有可能找不到吃的呢,这是山西人的一个梗,连临汾的猫和狗都是要睡午觉的哟。

正月二十吃卷卷:一种说法是到正月二十了,就代表着过完了年,要把过年没吃完的菜都卷起来吃掉,给食物扫尾也是体现不浪费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另外摊卷卷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传统的仪式感,临汾的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制作摊卷卷,寓意着辞旧迎亲,阖家团圆,而且摊卷卷的制作过程也有独特的讲究,象征着“卷走烦恼,卷来好运”。

美食推荐篇:临汾牛肉丸子面:独属于临汾的首推美食,白老二、白老三、薛老五、三毛牛肉丸子面等等都很有名,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牛肉丸子面馆大街上随处可见。

过油肉:刚到临汾,就在林钢小学附近的“四川小小小酒馆”吃到了,顺便沉浸式的感受了昔日临汾钢厂老小区家属院的人间烟火气。

赵城头肉:家庭聚餐最温暖。亲戚们将赵城头肉买回了家,桌上的推杯换盏间才知道这是临汾的一张美食名片,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家庭聚餐,赵城头肉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临汾感悟篇:住在了临钢小区,那里的老院子很美,留着岁月痕迹的老厂房也很美,斑驳树荫下的街道很美,和亲戚们聊天儿话家长,更让这座城有了家一般的温暖。

这里的宣传语是: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就是回家。

上一篇: 临汾市常兴中街300米“花墙瀑布”,快去打卡→
下一篇: 打卡临汾汾河公园:城市中的生态绿洲,附出行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