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潮牌店 杭州综合体:冰火不同天,背后原因究竟几何?

佚名 120 2025-07-31

2023年,疫情管控措施逐步解除,旅游业逐渐回暖,亚运会成功举办,杭州商业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推动消费”这一主题则贯穿了整个年度。

杭州致力于推动消费回暖,接连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举办购物活动、培育夜间经济、实施消费补助、放宽商业外摆限制等。这些举措综合发力,使得2023年杭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7671亿元,同比增长了5.2%。

杭州城市消费能力的显著提升,得益于其商业综合体的迅猛发展。据相关数据表明,杭州现已拥有超过百家商业综合体,它们遍布于城市的各个区域和板块。特别是像天街、银泰、印象城、宝龙城等知名商业品牌,正不断扩张,成为杭州商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

(周末的滨江天街人气火热)

16家商业集中亮相

“杭州迎来久违开业热潮

2023年的岁末之际,位于滨江浦沿的钱塘江边,人潮如织,欢声笑语不断。占地约23.3万平方米的滨江开元广场,在这一天迎来了它的开业盛典。这座集购物、休闲、运动、美食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一经亮相便迅速点燃了浦沿乃至整个滨江地区的消费激情。开业当日,吸引了近26万名顾客前来,前两天的时间里,该广场的总营业额达到了1260万元。

滨江开元广场如期盛大开业,标志着2023年杭州商业开业热潮的完美落幕。在此之前,余杭区的杭州天空·藤集、临平区的遥望X-PARK以及拱墅区的杭州中心,均提前在12月份迎来了各自的顾客。

戴德梁行提供的数据表明,去年杭州市新增了16家高品质的商业项目,这一数字较2022年增长了45%;新增的商业面积更是同比增加了88%。在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压抑之后,杭州的商业市场终于重现了久违的开业热潮。

(2023年开业商业,来自戴德梁行)

商业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备受瞩目的商业综合体相继投入使用,有效填补了部分区域的市场空白。诸如九堡、长河、浦沿、勾庄、星桥、乔司、蜀山等大型居住区,均不再面临商业资源匮乏的困境。此外,这些区域还迎来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入驻,提升了商业品质。

九堡的昔日停滞国芳百货,在龙湖的接手与运营下焕然一新,以龙湖国芳天街的新形象惊艳登场。其商业面积近7.4万平方米,汇聚了150多个品牌店铺,迅速崛起为九堡乃至整个城东地区的消费新宠。

在勾庄地区,一座名为城北万象城的购物中心于11月盛大开幕,其占地面积达15.2万平方米。该购物中心内设有350余家店铺,凭借其多元化的经营业态、新颖的品牌组合以及多样化的空间设计等综合优势,为城北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新体验。

(城北万象城开业实景,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那波开业热潮中,杭州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商业品牌担当了主角。华润集团不仅在城北万象城发力,还在武林广场开设了武林中心;开元商管集团则同时在萧山的蜀山和滨江的浦沿两地,迎来了两座开元广场的亮相;万科集团则在良渚和五常两地,先后打造了玉鸟集和天空藤集这两条商业街区。

除此之外,龙湖天街在九堡地区设立分店,万达广场在仓前地区设立分店,保利时光里则在滨江长河区域开设了新的店面,这些举措均使得它们各自的商业版图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国芳天街开业实景,图片来自网络)

大牌商业客流增长明显

“销售业绩出现复苏势头

在“促进消费”的春风吹拂之下,2023年的杭州商业市场展现出了显著的回暖态势,特别是那些地处核心区域的知名品牌商场,在周末和节假日时,人潮涌动,场面异常热闹。

元旦假期刚刚结束,杭州众多商场迎来了顾客如织的盛况,25家被重点观察的商场共实现了3.21亿元的营业额,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5%。在这其中,龙湖旗下的各大天街以及临平银泰城的平均增长幅度均超过了40%。

周六晚七点钟,滨江宝龙城楼上的餐饮区客流尚未消退,而一楼的迪卡侬店内早已人山人海。众多孩童与青年正忙于体验山地自行车的骑行,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小刘向记者透露,近两年来,户外运动愈发盛行,骑行爱好者数量显著增加,尤其在这片滨江区域,年轻人居多,因此山地自行车与公路自行车的销售情况相当不错。

(滨江宝龙城周末客流涌动)

王宇是位热衷于户外活动的朋友,他居住在萧山区,家与滨江宝龙城相隔约十几公里。尽管如此,这并未阻止他成为该地的常客。“这里是我家附近唯一一家迪卡侬,我第一辆山地车还有平时用的多数运动装备都是在这里购置的。”王宇这样说道。

在平日里的金沙天街,每当用餐时间来临,便会迎来人流高峰。无论是B1层、B2层的特色美食店,还是4层、5层的精致餐馆,都会迅速变得繁忙起来。不久之后,一些热门餐馆前便排起了等待取号的队伍。

小王几乎每日在此地解决午餐,多数时候是面食或快餐,偶尔与同事们聚餐,便会上楼至餐馆,人均消费约五六十元,价格并不高昂。在金沙湖区域工作的小王,将商业面积达15万方的金沙天街视作自己的日常用餐场所。

戴德梁行公布的数据表明,2023年杭州的优质商业区日均客流量达到了3.83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7.5%。其中,湖滨、钱江新城、武林三大顶级商圈的增长尤为显著。此外,滨江商圈增长了15.5%,运河商圈增长了12.1%,世纪城商圈增长了7.1%,这些商圈的表现同样十分抢眼。

浙江共有10座开业的天街,其中杭州有8座,去年总客流量达到了1.5亿人次,增长势头强劲。龙湖天街的负责人通过一组引人入胜的数据展示了天街的业绩:售出1510万杯奶茶、放映了10万场电影、分享了110万次美食体验。

亚运主场的滨江天街,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崛起,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每日平均客流量高达8.4万人次,而单日客流量最高峰时更是达到了16.9万人次。

(新年来临滨江天街装扮喜庆)

城西地区关键的购物和休闲场所,“老字号”的城西银泰城在2023年的业绩依然十分亮眼:年度销售额达到了5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3%;总客流量高达230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了21%。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奥体印象城,作为钱江世纪城内唯一的一座大型商业集聚地,其表现尤为抢眼。在2023年,该商业综合体吸引了1842万人次客流,实现了约35亿元的销售额,对于一家开业仅两年多的商场而言,这样的成绩堪称卓越。

221家首店带来新血液

“精细化运营推动提质创新

优秀的项目往往具有共通之处。回顾去年表现卓越的商业项目,不难发现它们大多隶属于知名品牌旗下的购物中心,具备卓越的招商运营实力,同时享有优越的交通和地理位置,并拥有稳定的消费客群。正因如此,当消费复苏的号角吹响,这些项目便迅速站在了市场的前沿。

首店经济,这一概念在近年来成为了我国商业领域内的热点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推动消费市场的活跃度起到了关键作用。进入2023年,杭州在首店经济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全年共引入221个首店品牌,其中国家级首店有33家,华东地区首店11家,浙江省内首店58家,杭州市内首店119家。(据戴德梁行数据)

(2023年杭州商场首店数量,来自戴德梁行)

首店数量的增加反映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同时也预示着消费信心的回暖。借助引入首店,综合体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其吸引力,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戴德梁行浙江区域公司总经理汤耀光如是分析。

杭州中心自去年12月开业以来,面对武林商圈的激烈竞争,决定采用“首店经济”策略,一口气引进了78家首次进入该城市的品牌。这些品牌多为新颖、时尚、注重内容运营的类型。他们希望通过购物中心这一品牌形式,填补当地市场上人文艺术的空白。果不其然,杭州中心开业后,迅速凭借其潮流艺术特色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人气持续旺盛。

(杭州中心的网红店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排队)

杭州天街于2023年吸纳了48家首店品牌入驻,为消费者开辟了多元化的消费新体验,充分展现了其商业资源的整合实力。该街区与众多优质品牌展开深度合作,精准把握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旨在将生活方式的元素深度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去年12月,城西银泰城引进了浙江地区的首个“壹盏灯”店铺。这家以社交平台为背景的网红美食品牌一经开业,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体验,不仅提升了商场的客流量,还促进了其他品牌的消费增长。

随着首店经济迈向3.0阶段,杭州领先的商场在首店领域的探索不再局限于单一店铺,而是通过“首店开业、首场秀、首展亮相、首场演出、首版发布”等多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

滨江宝龙城巧妙地将商业与艺术融合,孕育出了宝龙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这里成功举办了梦幻芭比展、兔子!兔子!张占占个展、遇见梵高光影艺术展等多场精彩展览。此外,中心还常年举办与热点事件和大IP相关的特色活动,例如DIMOO在浙江的首展、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观赛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滨江宝龙城“遇见梵高光影展”,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元旦佳节,古茗携手莲花楼开设的临时店铺在武林银泰亮相,活动原定于上午10点启动,然而早在7点钟,便已有众多消费者陆续而至,其中不乏携带行李箱从外地匆匆赶来的年轻人群。借助此次盛事,武林银泰在元旦假期的客流量达到了年度的最高点。

滨江天街于去年冬季携手德国历史悠久的品牌史戴芙展开跨界合作,在街头放置了一个高达8米的史戴芙泰迪熊,其美拉德色调的巨型身影成为了杭州冬季的打卡热点。与此同时,丁桥天街引进了九只巨型毛毛怪,举办了名为“毛可爱”的杭州首展,营造出一种充满温暖和治愈感的沉浸式冬日体验。

(滨江天街史戴芙泰迪熊展实景)

杭州嘉里中心擅长于通过塑造消费记忆点来吸引顾客,并提升其话题度。在过去的一年里,该中心迎来了众多国际设计师品牌的杭州首店。首先,OTB集团入驻,不仅巩固了其“先锋时尚”的标签,还为打造一个更加全面的国际精品阵容打下了基础。其次,项目在“潮流”特性方面实现了突破,引入了众多首次登陆杭州的潮流品牌。该商场不仅在氛围上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而且还致力于塑造一个潮流与酷炫元素汇聚的崭新景象。

理性消费成为新常态

“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2023年,历经三年疫情调控的杭州商业市场,终于重返增长轨道。然而,尽管复苏迹象显著,多数商场仍需应对沉重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去年,在杭州乃至全国范围内,一个与消费复苏紧密相连的词汇频繁出现——消费降级。这一现象受到了短期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导致居民收入和预期双双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消费降级”的可能性。人们开始减少消费的频率,降低单次消费的金额,并积极寻找替代品,缩减消费品类。

即便是在最繁华的商业区,消费水平的降低也难以避免。根据戴德梁行提供的数据,去年10月份,湖滨、武林、钱江新城这三个热门商圈的平均消费金额仅为221元,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从296元跌至目前的水平。

消费者愈发注重实际与理智,即便是在繁华的购物中心,他们也会进行周密的比较,最终作出购买决定。冲动消费的现象正逐渐减少。业内人士如是说。

(餐饮成为商场消费主力军)

理性消费的直观表现,是B1层和B2层这两个以高性价比著称的楼层,成为了众多年轻人热衷于流连忘返的地方。在这,不仅汇聚了各式各样的餐饮和服装店,还有潮流玩具和百货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而且价格亲民,完美迎合了年轻人对性价比的追求以及对情绪消费的渴望。

消费者趋于节俭,商业综合体的数量持续攀升,且同质化现象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杭州潮牌店,形成了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即便是知名连锁商场,也可能因地域、位置、交通等多重因素制约,陷入经营困境。

而且,新竞争者接连涌现。据预测,2024年杭州将有23个商业项目开业,新增商业面积将达到167.8万平方米。到那时,杭州的商业存量将超过1500万平方米,创造新的历史记录。

(2024年待开业商业项目,来自戴德梁行)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那些独具特色的首家店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商业中心吸引顾客的强大工具。然而杭州潮牌店,在积极推动首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杭州却面临着高淘汰率的普遍问题。据戴德梁行的研究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杭州共引进了731家首店,但截至目前,仅有54%的店铺仍在正常运营,而有45%的店铺已经停业或关闭。

商场需依据自身特点挑选契合的首店组合,对商业资源进行适当倾斜支持,以延长首店存续时间。此外,通过功能创新、业态融合或跨领域创新,催生新型消费模式,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等创新手段,确保其独特性。汤耀光就此为首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上一篇: 结婚也要有心机 如何像明星那样打扮美美哒
下一篇: 为了让男人对你死心塌地,做最美的新娘,礼服可得耍耍心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