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火眼金睛!这些丽江民族服装你能认出几个?
丽江,这片土地汇聚了众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服饰。这些服饰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精髓。接下来,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同深入探寻丽江中几个人口较为集中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
纳西族:
丽江地区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中纳西族的比例最高。纳西族在平日劳动与生活中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他们古色古香的服饰成为其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璀璨之花。年轻女性的服饰色彩通常以明亮、鲜艳为主,而中老年女性的服饰则多选用青、黑色等面料,显得端庄而朴素。
纳西族妇女,头顶繁星,身披月光,以其辛勤劳作、技艺高超,以及品德高尚、心地善良而闻名遐迩。她们的民族服饰,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塑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貌。
纳西族未嫁女子喜欢将长发编成辫子系于腰间,亦或选择佩戴头巾或帽子。而步入婚姻的女子则会在头顶盘起发髻,她们偏爱佩戴蓝色帽饰。在服饰搭配上,她们身穿宽大袖口的袍褂,衣襟前短后长,穿着时需将袖口卷至肘部,并搭配坎肩。下身穿着长裤,腰间系着由黑、白、蓝等色棉布制成的百褶围腰,从腰部延伸至膝盖,形状宛如扇子。她们脚踩船形绣花鞋。女性们偏爱佩戴耳饰、指环,以及银制或玉石的腕饰,还有金、银制成的项链等各式饰品。
纳西族女性传统服饰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背后的七星羊皮披肩,该披肩上整齐排列着七个直径约莫二寸的绣花圆布圈,每个圆圈中央都点缀着一对飘逸的垂穗。
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男性通常留短发,他们或戴毡帽,或以布料包头。其中,毡帽中有一款特别引人注目的,名叫喜鹊窝帽,其半边卷起的帽檐显得既时髦又独具特色。他们的上衣内衬麻布或棉布,外面则披着羊毛毡或穿着羊皮坎肩。下身穿着黑色或蓝色的长裤白族服饰,腰间系着束带,脚下则穿着布鞋或皮鞋。而在中甸三坝地区,纳西族男性则更倾向于穿着麻布制成的衣裤,衣服是右衽或对襟设计,长袖外套,衣摆垂至腹部,头部则用红布缠裹。纳西族男性的服饰在各地普遍以简约著称,色彩鲜明,给人一种朴素而自然的感觉。小编在童年时期也曾拥有一套纳西族的传统服装,时至今日,那件服装依旧被妥善保存着。
傈僳族:
谈及傈僳族,首先得聊聊他们的传统服饰,依据着装样式,人们将傈僳族划分为“白傈僳”、“黑傈僳”以及“花傈僳”三大类别。
傈僳族在华坪县通达乡地区尤为突出:当地女性偏爱穿着带有斜襟的银色领口上衣,并采用右侧纽扣闭合。其显著特征在于,衣领、胸襟、袖口以及长裙边缘装饰着红、黄、蓝等鲜艳色彩的丝线、布条等,而头巾更是色彩斑斓、珠串点缀、银饰闪耀;她们还习惯携带一个色彩丰富的麻布小挎包。相比之下,男性的服饰则显得简约且朴素。
彝族:
小凉山的彝族服饰独具一格,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既是对虎图腾崇拜的体现,也是部落等级制度的反映。彝族人民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怀有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在欢庆的歌舞、婚礼等场合,还是在日常的劳作中,他们都会身着民族服饰。
在小凉山的土地上,一个人的服饰搭配和佩戴的饰品,便能透露出他或她所居住的具体地域、所属的族群分支、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其婚姻状况和生育情况。
小凉山的彝族少女服饰与成年人有所区别,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型、头饰以及裙子的设计上。少女的发髻需梳成一条独辫白族服饰,头上的头巾则需以撮箕形状反扣,并配以一根粗大的红色毛线,此外,她们还会佩戴小螺壳、海贝和珍珠等饰品,裙子则是上下两截缝合而成,上半部分为直筒型,下半部分则呈现皱褶状。等到女孩长大成人,家中会为她举办一场换裙仪式,届时不仅头巾会更换,原本的两截童裙也将被替换为三截鲜艳的成年彩裙。
在生育之前,小凉山地区的彝族女性通常佩戴头帕或四角帽,这些帽子的边缘装饰着各种精美的彩花图案,色彩斑斓,工艺考究。而生育后的妇女则选择佩戴一种夹层荷叶形八角帽,这种帽子外形与煮饭时使用的锣锅相似,因此被俗称为“锣锅帽”。
彝族妇女不论年龄大小,其上衣款式普遍相似,但年轻女性的服饰色彩更为鲜艳,而中老年女性的着装则较为朴素简洁。这些服饰的共同之处在于,从里到外,衣物的长度逐渐变短,依次显露出来,以此来彰显富有。
彝族男子服饰虽然不及女性服饰那样独具特色,然而在简约的设计中,却巧妙地展现出了勇猛豪迈的精神风貌与气魄。
白族:
大家对电影《五朵金花》应当熟悉,对于影片中女主角所穿的色彩斑斓的白族传统服饰,相信大家印象尤为深刻。
丽江地区白族主要聚居在金山、九河、七河、金江和永胜等地,自古以来,这里涌现出了众多技艺高超的工匠。白族的服饰同样制作精良,充分展现了他们勤奋务实的民族精神。观察服饰,白族男性在各地大致相同,普遍以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或黑色领褂,冬天则披上羊皮或麝皮褂,下身穿蓝色或黑色的长裤。至于白族女性的服饰,则因地域而异,呈现出多样的风格。玉龙县九河乡妇女的服饰以白色和青色上衣为主,上衣前片短至腰部,后片则长至臀部,采用各种颜色的布料拼接而成;衣襟为右衽样式,搭配一件红色绒领褂,腰间系着白色的围裙,头部则用多块绣有花边的手帕包裹;受到纳西族文化的熏陶,她们喜欢披上羊皮,有的甚至披上绣有七颗星的披肩。
古城区的金山、七河、金江和永胜县的妇女们,身着窄袖大襟的长衫,后片较长,前片较短。她们还会搭配一种无袖的领褂,这种褂子被俗称为“坎肩”。长衫多选用青色或浅蓝色,而坎肩则偏爱红色、蓝色和黑色。在长衫的右衽结纽处,她们会系上银制的“三须”或“五须”饰物,佩戴绣花手帕,头戴红头线球花,腰间系着黑色或蓝色的围腰,围腰正面装饰有褶缝。下身穿着蓝色的宽脚裤,脚上则穿着船式丝绣鞋。
普米族:
普米族主要生活在宁蒗、玉龙、永胜等地的金沙江河谷山区。他们的服饰与摩梭族的服饰有几分相似之处。普米族女性喜欢在头上包裹包头帕,编织发辫时,她们会选用牦牛尾和丝线,将这些材料巧妙地编织进发辫中,并将其盘绕在头顶,以粗大的发辫为美。她们身着带有金色边饰的红、白、蓝、黑等色大襟衣,搭配青、白、蓝三色的百褶长裙,腰间系着红、绿、蓝、黄等色彩鲜艳的宽带腰带,胸前挂着银色项链,喜欢佩戴手镯、戒指、耳环、玉坠等饰品。青年女性普遍穿着短款上衣,古时以麻布制成,现今则多采用棉布;过去偏爱白色,如今则流行白、黑、红等多种色彩;上衣右侧开襟,下摆较短,袖口窄小,领口高立。春天,她们身着由条绒制成、领口和衣边装饰有金银镶边的夹衣,这种衣物被称为金边衣,堪称解放前最上等的服饰。成年女性们则普遍披着皮披肩,这些披肩通常由山羊皮、绵羊皮或牦牛皮制成,其中山羊皮制成的最为珍贵,这也成为了成年女性与未成年女孩在服饰上最明显的差异。
普米族青年男性通常留有长发,这一特征与他们族群中的少年孩童显著不同;他们身着短款上衣,胸前有开口,以银色扣子为装饰,搭配宽松的裤腿,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黑色,少数人则偏好蓝色;外套一件长衫,腰间系有腰带;他们偏爱用白羊毛编织腰带,两端绣有花纹,脚上穿着麻布裹腿,脚蹬皮鞋,而在春天则会换上草鞋。男子所戴的帽子样式多样,讲究度较高,既有佩戴帕子的,也有选择圆形毡帽的。
藏族:
藏族是丽江最早定居的土著民族之一,早在唐朝之前,他们就已经居住在永宁等地。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些藏族是由从西北迁徙而来的纳西族始祖泥月乌率领的部落,将他们从永宁地区向北驱逐出去的。
丽江各区域的藏族服饰存在细微差别。在塔城乡洛固,男子们身着白色或红色的汗褡,搭配黑色、咖啡色或绛红色的楚巴,脚踩高帮长筒的藏式皮鞋,头部则戴有毡帽、金边帽或是狐皮帽;而女子们则穿着红色或白色的汗褡,外面罩着毛呢坎肩,下身穿着黑色百褶裙,腰间系着红腰带,头戴红头帕,佩戴银耳环,手上戴着银镯。
大东乡的藏族男性与洛固地区的男性服饰相似,女性们身着藏青色的长袍,外面披着坎肩,下半身穿着长裤,腰间系着白色的围裙,头发梳理成两股或三股辫,发丝垂于背后,头顶戴有红绒护耳帽。
宁蒗地区的藏族男性与洛固、大东地区的男性在装饰上并无二致。女性们则穿着白色的、红色的衬衫,外面再套上金色边饰的斜襟长袖上衣,下身搭配长裤,腰间系着彩色的腰带,并且围着五彩斑斓的牛勒巴围裙。
永胜大安地区的男性服饰与汉族服饰无异,而女性,尤其是中年及老年妇女的服饰,则与纳西族服饰相仿。
大家已经对丽江的民族服饰有了认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浏览一下微博上对丽江民族服饰的诸多评价吧!
看了这些介绍,你是否产生了想要拥有一套的强烈愿望?若然,不妨前往丽江市古城区北门坡的东岳巷21号,丽江天雨纳西人服装厂;或者庆云东路祥和顺天对面,含蜜金服装公司;亦或是古城区昌洛路香格丽苑周边的风雨同舟布艺工作室选购,那里的价格相比大研古城会更加优惠。
组稿: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