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 风靡世界的旗袍,究竟是如何从300多年前的赫图阿拉老城旖旎而来?

佚名 131 2025-07-25

电影节、奥运会、模特大赛、APEC会议……这些场合都能看到中国旗袍那优美的身姿。但您可能不知道,旗袍的起源地是遥远的赫图阿拉老城,位于辽宁抚顺,从那里出发,沿着117公里的路程,抵达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再往东行驶5公里,便是其所在地。

满族服饰 风靡世界的旗袍,究竟是如何从300多年前的赫图阿拉老城旖旎而来?

抚顺满族风情节旗袍秀 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摄/光明图片

明洪武十七年,即公元1384年,明朝在高山脚下建造了抚顺城。这座城市的名字“抚顺”寓意着安抚边疆、引导边民。然而,最终夺取明朝江山的是在抚顺赫图阿拉老城崛起的爱新觉罗氏家族。更令人感慨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此地经历了改造,最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民。

这个王朝的身影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远去,然而源自该民族的服饰却在历经百年变迁后,逐渐从那石墙围绕的山城走向了喧嚣的都市,进而迈向了时尚的殿堂,惊艳了全球的目光。这恰恰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独特魅力。

旗袍源于八旗的“旗装”

长白山迎来曙光,呼兰哈达披上银辉,苏子河畔树木环绕着柴栅,马蹄声与歌声在山谷间相互呼应,汗王的城池耸立在横岗之上,启程的战鼓声传遍四方,啊,那遥远的赫图阿拉……循着《遥远的赫图阿拉》这首歌曲,记者踏入这座由石头砌成的山城,一个满语中意为“平坦的小山丘”的地方。在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崛起之前,这里仅是一个普通的地理标志,并无任何显赫之处。

在西汉时期,这片土地曾是卫氏朝鲜的附属国沃沮的旧领地;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征服了卫满,翌年便将其国家消灭,设立了汉四郡,分别是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以及真番郡,此地归属于玄菟郡;到了公元前82年,汉昭帝对玄菟郡的疆域进行了调整,废除了真番郡和临屯郡,并将它们纳入玄菟郡的管辖之下,同时,郡的治所也迁移到了名为“赫图阿拉”的所在;自此,历经数百年,这片土地的历史变幻莫测。

在抚顺建立城市二一九年后,即公元1603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启动了内城的建造工程,紧接着在两年后,他又着手构建了围绕内城的外城。到了1616年,努尔哈赤身着黄衣在此自称皇帝,并宣布建立名为大金的国家,这段历史被称为“后金”。1621年,后金将国都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而到了1625年,国都再次迁移,目的地为沈阳。1636年,皇太极宣布称帝,并将国号更改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带领军队攻克了北京城,标志着明朝的终结。当时驻守在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竟然引来了清军入关。顺治帝随后在北京登基称帝。曾经统治中国长达270余年,并修建了同样历时270余年的长城的明朝,就这样迅速消逝。即便是戚继光所加固的八达岭,以及徐达所筑的山海关,都无法抵挡住清军铁骑的冲击。

跟随清军一路攻克难关,挺进京城的同时,八旗族的服饰也崭露头角,依托爱新觉罗家族雄厚的皇权力量,推动了中国服饰文化在“胡服骑射”和“开放唐装”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百年演变终成服饰时尚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与匈奴之间长期处于对峙状态,遭受了巨大的伤害。赵武灵王观察到本国军队所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宽大的袖口,不仅不利于日常劳作,而且在战场上也极为不便。因此,他下令全国人民改穿短衣窄袖、长裤高靴的胡服,并开始练习挽弓骑马满族服饰,射箭技巧。通过这种方式,赵国成功消灭了中山国,击败了林胡、楼烦,从而跻身战国七雄之列。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服饰变革的先河。在唐代,胡服一度盛行,与胡妆、胡骑、胡乐并列为四大潮流,堪称异域文化在长安街头掀起的一场广泛逆袭。

在婉容度过孤独乏味的时光里,制作新颖的旗袍成为了她生活的一大乐趣。观察那些留存至今的历史照片,我们可以发现,婉容所穿的新式旗袍与30年代的海派旗袍已经难以区分。鲁迅美术学院的教授满懿自1992年起便跟随我国知名的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学习,自1995年起投身于民族服饰的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出版了《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这部专著。

在抚顺新宾的赫图阿拉城,满族人民建立了八旗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是清代旗人社会生活的军事组织形式,更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旗人特有的服饰被称为“旗袍”。起初,这种“满族旗袍”是为了适应满族先民骑射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式旗袍逐渐演变为直筒长袍,而女式旗袍则演变成为了当今中国服饰的时尚代表。时代更迭之中,旗袍从新宾旗袍、宫廷旗袍、民国旗袍、海派旗袍到现代旗袍,走过了百年沧桑的演变历程,现已成为中国及全球华人女性的时尚选择,被誉为我国的国粹和女性的国服。谈及旗袍的百年变迁,抚顺市旅游委员会的主任刘季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分析得条理清晰。

史料中提及,宣统元年时,满族女性的服饰被统称为“旗装”。这一称呼涵盖了“旗头”、“旗袍”以及“旗鞋”,这些名称是其他民族对满族服饰的特定叫法。而满族人对自己的服饰有着独特的称谓,他们的发型被称为“大拉翅”满族服饰,袍服则称作“西极根”或“衣介儿”,鞋子则被称为“乌拉”。满懿向记者透露,这种旗装造型周全而庄重,显得高雅非凡,它一改往日服饰的沉闷气氛,却并未流于俗艳或媚俗。正是这种造型的问世,为中国服饰的款式、色彩、工艺注入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带来了从压抑情绪中迸发出的愉悦之情。

从民族服饰到文化符号

7月9日夜晚,抚顺市的月牙岛生态公园内灯火辉煌,犹如繁花似锦。在一段动听的原创歌曲《遥远的赫图阿拉》演唱完毕后,抚顺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蒲信子荣幸地接过了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旗袍故里”荣誉牌匾。

满族的旗袍与其它地区的服饰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始终在变化之中。也正是因为这种持续的变化,旗袍才得以从原始的部落服饰演变成为现代时尚女性所钟爱的服饰。满懿向记者解释道,尽管满族旗袍在款式上有所更新,但其基本构造始终如一,其特色包括:一是整体连身设计,从未采用汉族服饰的上下分身款式;二是简洁平整,不追求汉服的宽松与飘逸,保持无褶无皱的端庄风格。4.用扣子代替传统的系带,各式各样的襟扣,以民族服饰的精致细节呈现,始终未曾离开过旗袍的领口部分。

辽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在获得“旗袍故里”的荣誉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旗袍作为满族文化的显著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从文化旅游的层面,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旗袍故里’这一文化符号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新宾满族自治县旅游局为了唤起公众对悠久传统的回忆,在上一年向整个社会发布了“探寻百年传承旗袍、讲述旗袍背后故事”的号召。号召一经发布,村民们纷纷翻找家中的旧物,挖掘出祖辈遗留的珍贵物品,其中85岁的石奶奶独自就找到了三件旧旗袍。她感慨地说:“旗袍是我们满族人的传统服饰,我们必须将其传承下去。”

记者观察到,“旗袍小镇”这一规划项目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城的西部新城,占地面积达15.44万平方米。在这里,旗袍服饰的手工生产基地、以旗袍为主题的商业步行街、旗袍文化传媒影视中心、旗袍学院以及旗袍公园等共计30多个相关主题项目正依次展开布局。在三百多年前,满族的服饰随着一个朝代的迁徙,从关外奔向京城,风驰电掣般离去;而到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新宾热情地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个王朝初创的艰难历程,并领略旗袍发源地那百年传承的独特韵味。

扫一扫 开启中华文化溯源之旅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8日 09版)

上一篇: get | 学会8招对西装的保养整理,还用怕西装显旧?
下一篇: 宋妍霏穿蓝色西装现身,配搭白色打底衫水洗牛仔裤,时髦随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