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军神器“兜裆布”,中国人为什么可以扒裤子识“小日子”
不少日军投降的照片中,都有集体着内裤的俘虏照,他们身上最耀眼的一个装备,就是胯下那一块白布了有人说,日本人最不能丢掉的就是“兜裆布”和“大和魂”了,可见兜裆布是日本鬼子最特色的标志之一而且白布的形状还各不相同,有的是四方的,有的是三角的,有的简直乍一看像现在的丁字裤。
每个日本士兵身上都有,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日本士兵都要包白布片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个兜裆布的前世今生

其实这个像尿片一样的东西,跟内裤的作用大致相同,是用来遮羞的但是其实这个东西最早是源于中国的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这个东西开始叫“犊鼻裈”,简称叫“裈”,是依据此物形状来取得姓名说白了就是古代短裤裈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由胡服改造而成。
汉朝以前,中国汉人是没有内裤的,北方胡人因为骑马打仗穿的是有腿和裆的裤子从裈字字形上也可以看出,他一诞生就是为了打仗左衣右军名为裈中国军史上有关于军人用裈的记载,在敦煌出土的手写文书中,有唐朝《天宝九至十载张丰儿等春冬衣装簿》上载,唐朝每年二月和十月给士兵发军衣,大致为“蜀衫一件,汗衫一件,裈一件,袴奴一件,半臂一件,袄子一件,棉袴一件,襥头鞋袜各两件,每两年发被袋一件”。
而对“裈”的记述,比较耳熟能详的就是司马相如为了保卫与卓文君的爱情,在老丈人卓王孙家门口卖酒,与杂人着“犊鼻裈”洗涤酒器其时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有段时间日子窘迫,卓文君当垆卖酒,而大文人帅哥司马相如就穿戴这种短裤一旁洗碗。

古代的布料很贵,所以平民或劳作者多是穿戴这种类型的短裤工作,能遮住身体要害、羞处就行了,有利于干活,在夏天还解暑,因此一时之间风靡全国所以犊鼻裈这种短裤起源于汉族,跟着我国各个朝代的变迁,文明发展,社会发展,兴盛程度都是古日本不能比的。
一直到了唐代,人们还是这么穿,而为何又被日本学去了呢?主要是日本大化改新,全面学习大唐,连穿着也细致的学习,这个犊鼻裈自然也就被学了去犊鼻裈在传到日本后,由于日语中的“裈”字发音,跟“兜裆布”类似,所以犊鼻裈在日本也叫“兜裆布”。
如今日本的相扑选手穿的就是这种,它和现代的丁字裤是有区别的日本的兜裆布通过发展演变后,分为了六尺裈和越中裈六尺裈要略长一点,便于遮羞,穿戴者主要为日本劳动者和日本相扑手,而日本兵穿的则是越中裈,也就是在影视剧中咱们看见的那种,日军穿戴的裈,腰部会束的更紧一些。
当时日本的生产力低下,而兜裆布别看就是一个内裤,但它的用料还真就不少,最长的都能达到十米越中裈在战场上有一定的军事价值,他可以充当士兵的身份证明,是日本武士的狗牌因为在农业生产力不发达的日本,在江户时代,棉布普及之前,普通士兵的裈都是麻制的,相对较为粗糙,而贵族或将军的裈则是丝质的,相对比较顺滑。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兜裆布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战利品

一场战斗结束之后,日本士兵会挨个扒下敌人尸体的裤子,通过观察兜裆布的材质,来分辨敌人身份的高低,要是材质好的就顺便扒走,所以士兵们经常通过辨认材质的方法统计战果和损失后来到了江户时代,除了武士之外,医生、教师、神职人员、文化人士、商人等同事体力劳动之外的人,也都可以穿六尺裈了,之后逐渐推广成为日本主流内衣款式。
兜裆布在日本是男人专享的衣物,女人是从来都不穿的,在和服里面只有类似内衣的卷衣后来裈就逐渐给日本武士赋予了民族精神,被称为日本男子两样不可短少的东西,分别是武士道精神和这块兜裆布明治时期是日本人所谓“文明开化”的时期,1973年政府规定禁止在公共场合赤裸身体,禁止只穿着裈出现在公众面前。
明治时期,日本开始实行征兵制度,组建西式军队,如何寻找一种制式内裤成了难题,既要方便穿脱,还要节省不料以降低成本最终军方还是选择了越中裈,六尺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越中裈开始被军方采购,陆军和海军都同时开始装备越中裈。
陆军幼儿学校和海军兵学院每年新入学的同学都会配发制服和生活用品,而越中裈也是其中之一同时,在征兵体检时,每个体检合格的成年男性都会发一件所以在当时的日本获得一件越中裈,是成年男性的象征,许多年轻人都引以为荣,所以越中裈就随着这代年轻人的成长推广到全国。
抗战时期日本人穿的兜裆布,起初是用普普通通的布做成的,而在后来则改为一种专门的布料,并且很贵,因其吸汗性很强,能够让兜裆布保持干燥,避免生湿疹和痔疮日本兜裆布还是军人的标志军史中有种说法,判断一个俘虏究竟是不是日本人,就扒下他的裤子,如果是兜裆布就是日本人。
因为日本陆军的军服标配之一就是越中裈,也意味着日本鬼子的兜裆布,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丢掉除了遮羞和辨认身份之外,兜裆布的作用还有很多,因为本质上就是一块布,一块布能干的事,兜裆布都能干就好比充当毛巾,日本人酷爱洗澡,在缺少毛巾的时候,兜裆布完全可以代替一下。
而且关于兜裆布当毛巾这一点,还有一个趣事,那就是用兜裆布换面包二战结束之后,不少日本人被发配到了西伯利亚,在那苦寒之地中,多一口吃的,就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因此,一些日本人就用自己的兜裆布,从苏联士兵手里换面包。
当然,换的时候可不能说这是兜裆布,而是毛巾但毕竟是长时间夹在胯下的东西,一定会发黄,有异味但是兜裆布很长,动不动就有个六七米,所以挑干净的地方裁,还是能裁出来不少的加上这些统一配发下来的兜裆布,质量极好,便深受苏联士兵的喜爱。
日本投降后,越中裈和日本军服一起被美国废止了,裈变成了现代的内裤同时,裈还是日本男人的成年礼裈在日本虽然很普遍,但在日本男性未成年之前一般是不穿裈的男子在20岁时,穿上家人精心准备的裈,作为成年礼的一种。
裈在当代的日本,只在节日里和游泳时穿礼仪上的裈被赋予文化意义,而游泳的裈就有实际作用了在溺水时,他可以很结实的被人从后面拉住,拖上水面在战争年代,裈由于自身是白色,在投降时如果找不到白布,解下身上的裈,展开支于头顶,就是一个很好的投降旗。
60年代,兜裆布开始走向消亡,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开始穿西式的内裤时至今日,除了在日本本地的传统庆典和相扑比赛上能看到兜裆布之外,怕是已经没什么人愿意再穿了,毕竟以现在的审美来讲,光着屁股实在是太羞耻了。
在日本相扑手的兜裆布一生不洗,有缘的话,这些兜裆布可以伴随相扑手的整个职业生涯。相扑手相信兜裆布携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战斗经验,因此,一旦清洗兜裆布。自己此前聚集的经验和灵气也就一起消失了。

为了表达对这条兜裆布的信赖,相扑手们郑重决定绝不清洗兜裆布,让每一条兜裆布与自己的汗液、鼻垢、油脂融为一体,从而达成人裤合一一个顶级的职业相扑选手的兜裆布,可以长达9.1米,重5公斤,普通相扑手的兜裆布也要长五六米,宽45厘米左右。
因此,当院子里挂满相扑手的兜裆布,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嗅觉上都可谓蔚然壮观此外,不洗兜裆布还有一种经济学解释,一些兜裆布十分昂贵,水洗可能会对面料造成严重破坏兜裆布可以按等级分为三种,一种是日常练习中使用的兜裆布,由棉布、帆布制成。
第二种是比赛时使用的兜裆布,通常由珍贵的丝绸制成,最后一种是相扑手入场仪式上穿的兜裆布,刺绣繁复精美,也最为隆重其中,比赛用的兜裆布均价在70万日元到100万日元之间,这价格当然是洗不得了而对于普通的棉质兜裆布,如果因为保养不当而不能使用,相扑手会选择直接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