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对西装等于升职加分项!秘书通勤装这样搭,客户见了直呼专业!
176 2025-05-09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要想飞上天,先过力量关。在跳伞训练中,对伞兵的力量要求最为严格,“一脚踹死牛”就是形容伞兵腿部力量的强大。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为“迷彩天兵”逐梦蓝天蓄力——空降兵某部结合伞训特点开展多样化体能训练微观察■戚勇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蒋 龙
该部组织翻越高墙训练,提升官兵腿部和手臂力量王海涛摄“核心力量极强、大腿肌肉发达、各项耐力很高……”谈起伞兵的身体素质,空降兵某部下士杨小龙这样说道杨小龙的评价并非“自卖自夸”,在空降兵部队,从将军到列兵都要跳伞,而杨小龙谈到的身体素质则是保证跳伞安全的基本条件。
结合跳伞训练的特点,空降兵某部在平时开展了多样化的体能训练,练强伞兵的身体素质,为他们撑起“生命保护伞”,为空降作战能力的提升打牢根基要想飞上天,先过力量关在跳伞训练中,对伞兵的力量要求最为严格,“一脚踹死牛”就是形容伞兵腿部力量的强大。
为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少不了对双腿的“特殊照顾”:100米蛙跳,每天往返两三次;深蹲起立,一次做300个以上;400米加速跑,冲刺到腿软……“这些只是我们加强腿部力量训练的‘开胃菜’”上等兵卢俊林表示,“跳平台”才是对腿部力量的终极锻炼和考验。
在训练场,记者看到,卢俊林两脚并拢、大腿与小腿成120度,从2米高的平台上一次次跳下“砰!”落地瞬间,强大的冲击力从地面传到他的双脚,而他却腿不弯曲、手不撑地“三肿三消,方上云霄”就是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中,伞兵们练强了腿部力量,练就了空降兵的“铁腿”,为空中跳伞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强大的腿部力量是确保伞兵着陆瞬间安全的基础,而离机姿势定型等一系列动作则需要身体其他部位力量的配合跳离飞机后,伞兵要全身紧缩成一团,来确保降落伞的正常张开为了在高速下坠的情况下保持好姿势,伞兵们下了不少苦功夫。
记者看到,他们在训练场上一字排开,全身紧缩一团,上体倾斜65度,双手抱在胸前,呈现出“兔子背”的姿势这样的定型训练少则十分钟,多则半小时,伞兵脸上的汗水不断往下滴,而他们却一动不动,仿佛被定住一般“由于腰腹力量不强,初次接触定型训练时简直苦不堪言。
”副班长陈临江说道为了让定型训练更有效,针对腰腹的强化训练必不可少在专业训练间隙,“卷腹”“背起”“收腹”等分解内容的训练随时展开,班排之间还进行小评比、小竞赛,在不知不觉间让伞兵们练强了腰腹力量“空降兵,作为一支飞在空中、打在地面、战斗在敌后的特殊兵种,要求官兵不仅要有体力,更要有持久的耐力。
”九连连长赵云鹏告诉记者,空降兵部队在夏季演训跳伞任务多,而伞兵背负的伞具装备30余斤重,从背伞到离机一般要等一个小时,因此对伞兵的抗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漫步该部训练场,抗眩晕训练也处处可见排长赵立峰刚接触跳伞时很不适应。
“背上伞后很容易晕机,一到飞机上就想吐”像赵立峰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眩晕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跳伞安全为此,他们着重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双手、双脚固定在“滚轮”“旋梯”等模拟器上,进行着一遍遍的360度大旋转在这样的训练中,赵立峰和他的战友克服了身体上的眩晕,顺利实现了首跳的“开门红”。
得益于该部结合伞训特点开展的多样化体能训练,一支支“迷彩天兵”淬火成钢,确保了高空伞降的安全,促进了战斗力水平的提升年初,该部组织数千名新兵进行高空夜间跳伞、武装跳伞训练,期间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如今,该部探索出了一系列针对伞训特点的多样化体能训练模式。
在部队战斗力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这些训练方法更好地为伞兵的安全“保驾护航”,为实战化训练的开展蓄力加油我的“飞天梦”■吴启雄参加招飞失利后,怀着对蓝天的向往,我报名参军,来到了空降兵部队因为我知道,在这里我能背着降落伞在高空御风飞翔,同样能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然而,伞训开始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我的面前——由于我体形瘦、腿部力量弱,很多伞训课目都无法完成跳平台训练中,其他战友都能稳稳着陆,而我却像铅球一样砸向地面由于腿部力量太弱,我不仅在跳离平台时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而且在着陆的瞬间也窘态百出,有时腿一软就地倒下,有时用手撑地勉强站立。
“这样很容易受伤,还跳什么伞!”看到自己不争气的表现,我万分着急不过,班长却一直没有放弃我,在训练中也格外“关照”我为了练就“铁腿”、顺利实现“飞天”,班长给我开了不少“小灶”“前面那个旗杆,出发!”往往是一节课训练刚结束,班长就给我下达新的任务。
那100米外的旗杆,总让我望而生畏——这往返200米不是冲刺加速跑,而是“鸭子步”我把双手背在身后,蹲下后用两腿奋力地蹬着地面,向着旗杆一步步地挪动大腿发酸、膝盖发软,经过痛苦地挣扎,我终于到达了终点线。
刚想喘口气,班长的声音又从身后传来:“超时1分钟,罚蛙跳100米!”于是,我匆忙变换姿势,又向下一个100米发起“冲锋”而此时,我的两腿几乎无力,只能机械地向前跳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终点出现在眼前,可训练并未结束:深蹲、变速跑、上坡冲刺,这些内容还在向我“招手”。
这样的训练不分时机、不选场地,在训练场、叠伞场、宿舍楼前随时展开有苦才有甜,过程虽然异常痛苦,但却让我的腿部力量得到明显提升之后的跳平台训练,我两臂张开站在平台的边缘,而后轻轻一跃,稳稳地落到地面上终于,我也练就了能“踹死牛”的“铁腿”。
基本功扎实了,我终于圆了“飞天梦”——寒冬的一天,我和战友们一起乘机飞往千米高空,准备离机、跃出机舱、正常开伞、平稳着陆……那拥抱蓝天的感觉真好(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蒋龙 整理)强身为强军■李嘉斌“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先贤的这句话,道出了身体的重要性虽然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的人,对身体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军人这个特殊职业对体能的要求,比一般社会职业高得多准备未来的战争,面临无法预知的各种情况,要想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没有强健的体魄是肯定不行的。
一段时间,“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按钮一按就能完成战斗任务,身体素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的观念在部队并非没有市场但这是一个误解高技术战争中,虽然近身格斗比过去减少了,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战争空间的拓展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使战场环境更加险恶,需要军人付出更大的心力和体力。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曾任苏军总参谋长的什捷缅科,在总结二战经验时指出,“军事将领除了几个小时睡眠外,其余全部时间都要用于工作何况不是几天、几周,而是几年都这样干”二战尚且如此,未来更加复杂的高科技战场,将对军人身心带来更大考验。
海湾战争中,美军参战部队在总统签署“沙漠盾牌”计划的几个小时内就行动起来由于没有沙漠作战经验,加之是应急部署,参战部队遇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困难单说在沙漠中行动,没有好的体魄做支撑,生存都是问题自古以来,军人对身体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兵家将帅都非常关注体育锻炼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起规定,“要能身穿三层铠甲,头戴铁盔,腰佩利剑,操二十石强弩,带箭五十支,肩扛长矛一杆,背三天的干粮,每天能行走一百里”者,方可被提升为军官。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军令中明文规定:“选三部司马皆限力举二百斤以上”,将这作为一条“硬杠杠”来执行岳家军在每天休整的时候,“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严格的体能训练让他们作战时能够以一当十从古至今,军人锻炼身体,不仅仅是保持身材、保障健康那么简单,更是保家卫国的重要举措,须臾荒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