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说| 为什么男人也要讲“女权”?

147小编 196 2025-02-23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

                                            ——村上春树

曾经在一次学校的课堂发表中谈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很关注,加上自己容易“慷慨激昂”的体质,一时间语速加倍,语气加重,于是留下了“女汉子”、“不温柔”的形象。课后还有同学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

我倒没觉得我有什么异样的表现,我只是在我认为对的观点上表达了坚定的态度。

Feminism≠Man-hating

很多女权主义者们的“慷慨激昂”常常被理解成为一种“对男人的厌恶”、“与男性作对”。这种认知从女权主义的定义上是找不到依据的。女权首先是一种平权,认为男性和女性之间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然而,为什么要叫“女权”而不是“平权”呢?“女权”是相对于“男权”而产生的话语,是一种在发现“平权”的音量微弱到零分贝以后从女性心底所发出的吼叫以及对整个社会的拷问。

换句话说,女权主义不是和男性开战,而是对这种对男性对女性都有害的体制开战。

女权的女性支持者们不一定就是不婚主义者、丁克。她们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同时也可以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疼爱自己的老公,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只不过,她们的这些付出,源于一种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而不是被社会压力所裹胁。

在首先明确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其实可以发现,男性不仅不是我们的敌人,而应该成为我们的战友!

对面的男性朋友们,Gender equality is your issue too!

为什么要跟男性,且尤其要跟男性讲“女权”?

1“男权”的扩张不是对男性的福利待遇。

女权所影响的,绝不只是女性,很多男性也深受性别歧视的迫害。

1997年,希拉里·克林顿在北京做了一次著名的女权演讲。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当时想要改变的很多问题依旧没有被改善。而当时聆听那场演讲的听众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男性。很多男性认为,女权不过是一群容易愤怒的更年期女性们无聊时解闷的谈资而已,跟我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我们看到太多因为害怕自己因寻求帮助被认为不够“男人”的男性挣扎在精神疾病的边缘。全球男性死亡率中,自杀的死亡率远远超过车祸和癌症。在英国(找个发达国家做例子是吧),20-49岁的男性自杀率更是登上男性死亡率的顶峰。

更多在这之间的男性们则选择沉默,在任何的亲密关系中都是这样,因为他们害怕被说成是“像个女人”。脑神经科学家明确指出:人类的大脑本身是没有性别区分的。每个人都会拥有多种情绪,喜悦、愤怒、期待、沮丧,而那些所谓“刻板化”的将情绪“性别化”的行为都是后天界定的。他们会从想表达而不敢表达发展成为想表达而不会表达,变成一种情感表达上的“无能”。可见,男性也深受性别歧视的危害。

而这种情绪“性别化”的认知不断被熟悉和认可以后,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你在学校被人欺负了,你不打回去,不把对方打残而去求助老师就是“该”被其他男同学唾弃;你在家庭里跟老婆说点工作上的烦心事就该被认定是“没出息”;你在单位上向领导表示你这个任务不能胜任就该被人指指点点“还是个大男人呢”。我们的同情心与善解人意难道就一定要跌倒在“性别”的坎儿上 爬不起来吗?

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你不一定要时刻表现的“很强势、很有攻击性”来被社会所接受,或来证明你是个男人,这个生理上的定义。就像女性不需要靠自己的娇柔妩媚、可以被征服来证明自己拥有充足的雌性激素一样。

2所谓的“男权”其实带给我们一种狭隘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这主要源于一种把“美”,尤其是“外在美”用于评价一个女性全部魅力的方法上。

A beautiful woman,我们在英语中是这么说的。But a handsome man。英俊是美丽的阳性的对等物,同时也是一种藐视的开始。因为其实“美”的定义本身就是内在与外在的融合,强行的将两者分开近乎一种狭隘。

于是,渴望被称为美丽被认为是道出了女性性格的本质与她们所关心事物的核心。(与男性形成对比——他们的核心是强壮,高效,强竞争力)不需要具有先进女权主义者的敏锐洞察力,人们也能够察觉到,女性被引导向美丽的过程实质上鼓吹了自恋主义,加重了女性的依赖性和不成熟性。

当然,渴望美丽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把追求美变成了一种义务去完成。我们几乎每一个女性都明白的一点是,追求理想的美在实际操作中已成为一种自我压抑的形式。我们谁不是为了多甩掉几斤肉而告别甜食,甚至为之体能下降、低血糖、经期紊乱。因为我们被引导把自己的身体各部分拆分开来看待,然后独立地衡量各部分。胸部,腿,臀部,腰身,颈部,眼睛,鼻子,肤色,头发,等等——每一样都被置于焦急的,难于取悦的,时常是近乎绝望的细察之中。(别说你没有过。。。来,不信照照镜子,告诉我你看到了些什么。)即使一些过关了,肯定还有不足之处。不达到完美誓不罢休。

这种强行将美赋予并仅用于一种性别的行为近乎于一种暴政。而时间久了,连很大一部分的女性也遗忘了自己被暴政的现实。

甚至,这种暴政让女人的敌人成了女人。细思恐极。。。。。

我并不讨厌“女汉子”、“女博士”这样的称呼,但我非常反感现在的媒体、电影对这些称呼的奇怪定位。

很多电影电视上呈现的“女汉子”的形象多是:

身强体壮

满口脏话

 

但真性情不等于粗鲁。现在我们讲的,褒义的“女汉子”,是指独立自主的女性。她们能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利,也能勇敢地承担责任。这种勇敢,不是外表多邋遢,性格多爆裂。

用现在流行的樊小妹的话来说就是:女汉子是女汉子,粗鲁是粗鲁,不能混为一谈。

《末路狂花》中Louis和Thelma对社会、家庭、丈夫定义的反抗。

她们想自己主宰人生,靠自己,奔向自由。

这是女汉子。

 

去年的《疯狂的麦克斯4》安妮非常喜欢(对,我知道你们都看过了,论文党伤不起好了吧。。。)

末世女王弗瑞奥萨带领五个女性同胞,横穿沙漠,靠自己力量,保护末日最珍贵的生育资源。

她的伟大,绝不止于用拳头说话。就像电影中妻子们逃亡之前的留言所写的:女人不是财产。

这才是女汉子!

女性之所以追求美、成为“女汉子”或想要成为“软妹子”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得到男人的注目,如果这些都归结为对男性的谄媚上,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观念。

男权主义的狭隘观,同样体现在现在“流行”的“荡妇理论”上。同样是有过对象,谈恋爱是双方同时的经验积累。对于感情的知识经验也是只有在相互的交往中慢慢了解培养的。可男性“有经验、有经历”就被解读成有内涵,而女性则常常被理解成“荡妇”。荡妇理论更是被适用于太多场合。你被性侵,因为你穿的太“暴露”。。。。。不一一赘述。

3Women are not problems, but solutions.

希拉里TED演讲中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她说:Women equality is not just a moral issue, a humanitarian issue, a fairness issue, but a security issue, a prosperity issue, a peace issue.

很多男性认为这种要求平权是一种“找麻烦”,然而很少有人去想一个问题,难道女性是麻烦吗?女性不可以成为Solution吗?Nicholas Kristof 和Sheryl WuDunn夫妻俩写了一本书叫《Falf of The Sky》(这名字简直不能再中国。。。女性是人类的半边天呀呼嘿~~~~),里面就讲述了一名叫戴梦菊的女生在接受了资助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以后如何成长并改变了整个家乡命运的故事。(这本书蛮有意思,如果《第二性》看不进去的话可以尝试这本。)

如果这个故事有点远,我们就说说身边。无论在身边的工作环境还是家庭环境,我们总能感受到遇到瓶颈的时候,男性会说:这事儿你别问了,let man do our job. 就好像他们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傲骨贤妻》里面的一幕:

Alicia与Peter在媒体发布会后台争吵,Alicia当时说的一句话比耳光更响亮:对你提要求并不是因为我怎么对你好、怎么为你做过牺牲,而是因为你没了我也不行,好么?

久而久之,一些女性需要用“装傻”去完成这种认定来获取一些认同与福利。

你们,确定吗?那女性的job 是什么?做饭?生孩子?那我们出去上班的时候是不是该加薪?我们是去实现了额外的工作量呀。

为什么男女要结为夫妻,就是要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当你认为女人只是麻烦而不是解决方案的时候,你也是把自己逼到了一个绝境。

 

《丹麦女孩》中,当埃纳尔真正决定变性的时候,他的妻子,为此将面临失去婚姻、失去幸福还将饱受议论的格尔达成为了最支持他的人。而同样身为男性的旁观者却因为他的“娘娘腔”对他拳打脚踢。

 

而且,每当男性不想关注女权这些事儿的时候,我总想问问:“如果你们生女儿了怎么办?能不能出于她们的角度,多为她们今后的生活着想?”

4建构主义的宣言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是《第二性》中最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学习并现在研究建构主义以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建构主义在强调“共有认知”、“社会意识”的形象时并没有排除物质性的范畴。从“性别科学”的角度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女性在体力、脑力等方面落后于男性,何况她们还有像“姨妈”这样的每月麻烦。假如承认了这些,仿佛是承认了女性作为弱者是需要男性去保护的。这也就是社会科学之中的本质主义。

而建构主义和存在主义一样,反对本质主义。人不是一种既定的生物,而是生来如此这般。女权所反对的不是生理上的自然安排,而是制度上的人为法则。

一方面,我们承认自然科学的成果,但我们要注意将物种与个体的需求区分开来。波伏娃说:“没有任何办法逃避物种制约,因为它在使个体生命屈服的同时,也维持个体生命。女人与其说适应自身,还不如说适应卵子的需要。

从青春期到绝经,女人体内经历的是一个麻烦,这个麻烦却与她个人无关。”而人类文明的价值,却恰恰在生命的简单重复之外,在于用有限的、个别的生命创造成就,这必然要求人在一定程度上违背物种对自己的规定。所以,科学不应该用来证明,女性的弱势,部分的是因为她们是“其他物种”欲望的牺牲品。这也是建构主义注重“行为体”与“结构”互动的重要性所在。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追问的不是“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强壮?”,而是“为什么我们对于强壮的称赞远超过对细心的称赞?”。 科学的结论自身并不必然包含价值判断;只有在预设了“强壮”作为一种价值的重要性之后,有关“男人比女人更强壮”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为男人的统治地位辩护。进一步说明,对女性歧视的行为不是激素给予女人的,而是由她的处境,也就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社会文化”所造成的。

这种专制还集中体现在婚制强迫之中。结婚成为女人的一种职业,成为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完全不受这种强迫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将旧有的逻辑进行倒置,去追溯其形成的历程。

5"多元"而非“强制”

当然,安妮一直认为,任何“主义”都不应顶着自己“真理”的高帽去强制他人的意志与思想。“多元”可以说是传播学继续存在的前提之一。

所以,如果说一个女性并没有在她的生活中感受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她可不可以不讲女权?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你当然可以有这样的选择,我们不能如此去区分一个人的高尚与粗鄙,我们绝大部分人也都落在了平凡的区间里,平凡并不可耻。但这对整个群体来说,却决定了进步还是倒退。我们相对于30年前的女性们来说,确实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可这距离权利的平等显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当女权主义这个词还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停步!

    

运用村上春树“墙与鸡蛋”的类比来结尾,我们都是超越性别的一个一个的人,都是面对不平等体制这堵高墙的一个一个的蛋。假如我们想要有获胜的希望,那只能来自我们相信自己和他人的灵魂的无可替代性并将此温暖聚拢在一起。

不是体制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所谓“读的书多了”以后,就容易养成一种所谓“批判”的精神,就是容易去批评很多事情。有的时候也问自己,是自己看的更通透了,还是自己变得远离现实了?毕竟,去批评永远是却也只是改变的第一步,对于更理想更美好的期望,远远不能依靠在脑海中想。

来张男神照结尾吧。

今晚,就酱~

来稿请发送至anniegyw30@gmail.com。感情生活中的有趣故事,留学生涯里的别样心情,直接发送信息至本订阅号或者加微信号(1139027409)与安妮畅谈~

留学心情:

回复“5”干货分享——留学比利时所需准备的材料们

回复“6”LSE毕业师姐分享留学成长

回复“7”留英一年的生活Tips

回复“12”出国留学的行李——告诉你到底什么该带

回复“14”去台湾交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复“26”考托福还是雅思?如何短期提高?

回复“33” 猜不出年龄的女同学 

回复“43” 贾小厨的美食情怀

安妮说:

回复“2"“The Distance”感情中的“距离”是否真的产生美?

回复“11” 独处,是一件会上瘾的事

回复”17”我等你 就像春天的骄阳把雪人融化干净

回复“29” Always safe sex, never safe relationship

回复“34” 谈恋爱到底需不需要技巧?

回复“35” 追求优秀,为的是“适意”生活

回复“36” 说不出爱你,更说不出再见。

回复“42” 暖女和暖男

在路上

回复“9”2015最in的同色系穿搭

回复“14”10月,一起去荷兰流浪,哦不,是去“浪”

回复“15”欧盟学术会议是怎么开的?

回复“21”土耳其有多美?问问猫

回复“28”山水卢森堡

回复“38”比利时当代艺术体验

回复“40” 美不是知识,是一种存在的真实。

光影之旅

回复“16”人妻绮丽行

回复”22“ 告别风景,告别压抑,告别你。

回复“23”不做eye candy,双面邦女郎、蓝发加帅气!

回复“27” 爱你 如初恋

回复“30”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回复“42” 校服里的青春

回复“43” 想和你做很多事

上一篇: 互联网扭曲力场:女生在喝酒,男生在化妆
下一篇: 卫衣内搭的66种穿法!这么穿保暖又好看,稳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