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深穿小黄鸭雨衣开唱?粉丝笑哭:让你穿雨衣没让你这么萌啊!
146 2025-08-10
presentation,或者说当众演讲,是我曾经非常不擅长的事情,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做的有多好。但作为一个从对英文做presentation一无所知,到后来多次被赶鸭子上架用英文当众演讲,以及之后通过自己刻意的训练,终于可以在用英文做presentation这件事情上表现得还不错(得到过商学院教授们的夸奖)的人来说,我觉得我真的有些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为了不让大家误解我本身在这件事情上起点有多高,我先跟大家坦白一下,我是话不多偏内向的人,不爱抛头露面,当众演讲或发言这件事情让我非常不自在,紧张是家常便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时甚至会感到恐惧,手心出汗。
就是这样一个我,在出国之后没多久,就被迫要经常用英文发言甚至是做演讲。一开始,我真的紧张到心要跳出来,尤其是在前面的人快讲完,马上轮到我发言时。后来说的多了,渐渐习惯了在公共场合听到自己的声音的感觉,紧张仍然会有,但在开口之后,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在国外这些年,我做过的当众演讲的类型包括在学术同行面前讲自己的研究,面向企业人员讲自己的研究,在导师的课上客串给学生讲自己的研究,以及在自己开设的课程上给学生上课。这些年来用英文做presentation的经历还算是积累了不少,自己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那些最关键的场合,我都会精心准备,结果也都不错。
在慢慢对做presentation这件事情有些掌控感之后,我意识到,其实我依然可以继续做一个在不需要我抛头露面的场合时不说话的人,我不需要强行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是强迫自己去多说话,我只需要在那些需要我当众演讲的场合表现出足够的水准即可,而这两者真的并不矛盾。
提前准备很重要
不擅于做presentation的人总觉得那些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的人天生如此,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对他们羡慕得不得了,觉得他们做这些事情根本毫不费力。后来在出国之后准备自己的第一次presentation的时候,导师跟我说,他每次做presentation都会认真准备,自己要说什么话,在PPT的哪个地方要有停顿,哪一页要跟听众互动,他都会提前设计好。除此之外,对于学术类的presentation,一定要提前想到听众可能会提什么问题,然后想好如何应对。
听了导师的这番话之后,我开始慢慢对如何准备presentation这件事情有些概念,原来自己私底下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原来准备presentation也是有流程可依的,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像我导师这样当众演讲的老手,也是每次都得认真准备的。
我后来在周围的人身上看到的,也证实了我导师的说法。比如说,我们系里要毕业的博士生在准备自己找工作的presentation时,系里所有的教授和在读博士生会帮他们做模拟面试,在系里的会议室里,主角在上面讲,其他人在下面听,之后大家会对演讲的人提出各种建议。这样的模拟面试有时不止做一次,而是两次甚至三次。
另外,在系里的教授在外面有特别重要的发言时,比如在某个非常重量级会议上的发音,教授们也会在会议室里做模拟。要发言的教授会严格控制自己的演讲时间,语速,说的每句话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对于像这样在业内已经颇有声望的教授,在重要的演讲之前也会做这么细致的练习。这充分说明,提前的演练是多么重要。
对我来说,每次演讲之前我都会写下逐字稿,也就是每一页PPT我要说的话,我都会写下来。这个逐字稿第一遍只是初稿,因为后面演练的时候,我会发现有些话多余,有些话生硬,有些地方可以插入一些与听众的互动,所以稿子会一直有改动,直到演练个三五遍之后,稿子才会最终成型。
做演讲的时的逻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做学术类的演讲、当听众并不非常了解你研究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逻辑上一环接一环,让别人能听懂你的“故事”。比如,这一页PPT跟下一页逻辑上有什么联系?语言上该如何自然过渡?这一切都要提前想好。
给自己留一些临场发挥的余地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在每次做英文presentation
http://www.baydue.com/news/faq/306.html之前都会写下逐字稿,稿子定型之后我会反复练习。我会练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在我第一次很重要的presentation之前,那天早上醒来,我躺在床上在脑子里把我的PPT用英文从头到尾过了一遍,一点都没有卡壳。正因为我练到了这个程度,所以我有了信心,因为我清楚,不管我临场有多么紧张,那些早在我脑海里过了无数遍的语句,会像本能一样一句接一句从我嘴里说出来。
你也许会问,那么做presentation就是把自己已经背好的东西在别人面前再背一遍么?不是这样的,而且我建议你千万不要这么做。演讲,不是背诵,你不能给人一种你正在背诵的感觉。所以我演讲时会给自己留一些临场发挥的余地,比如讲着讲着突然想到了更好的一句话,我就会稍稍偏离一下我的演讲稿,有时候是现场的一些情况促使我做一些临场发挥,比如接着上一位演讲人的话往下说,或者在现场跟别人聊天时想到了什么决定临时加进去。
所以,如果你觉得让你背熟演讲稿压力很大的话,你就告诉自己,不用背得那么熟的,能记住大部分内容,临场时稍微想一下,停顿一下,或者发挥一下,其实会更自然,当然前提是你心态不错。
给自己留一些临场发挥的余地与前面说的提前准备好是不矛盾的,你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并不意味着你上台就要从头到尾背一遍,这只是为了让你做到心中有数,背熟稿子也是发挥的基础;而万一你做不到滚瓜烂熟,也不要慌,留一些余地给自己临场发挥也很好。
临场出现没预料到的情况怎么办?
除此之外,临场时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你无法准备到的情况。比如,你已经尽可能去设想别人会提什么问题,并且提前做好准备,但在现场,总会有些问题是你无法预料到的。这个时候,你要具备快速组织好语言的能力,边想边说是演讲者无法避免的事情。
就算是外国人用母语进行英语演讲的时候也是会停顿,会思考,会突然替换另外的表达,只要前后内容是连贯而有逻辑的。这不仅不会影响演讲的质量,相反还会显得很自然。你想想你用中文表达的时候是不是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停顿一下,思考一下,换一个说法,就回来了。如果你想不起来某个单词,不要死扣那个单词了,换一个别的表达绕过那个单词。比如你想说一个人顽固,又想不出顽固这个单词是什么,直接说he doesnt listen to anyone就好了。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有很多灵活的方式可以避免使用某个你想不起来的单词。
其实有些中国学生在国外做英语presentation的时候过于追求流畅度了,外国人的演讲是能看到很多停顿和思考的。我一开始做presentation的时候过度追求流畅,把稿子背得太熟,又不懂得去临场发挥一下,结果就显得很死板。我老板就指出我的演讲缺乏节奏和有意义的停顿。我说我怕停下来尴尬就一直往前说,老板说有时候你要有些停顿,留一些时间让你的听众消化你说的东西,比如在你刚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一下就是不要害怕silence,silence有时能帮你更好地传递你要表达的东西。
所以就算临场出现没预料到的情况也不要怕,在演讲过程中流露出一些你思考的过程也没什么不好的。
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在国外时参加过一个presentation的workshop,有专业的教练指导我们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那次参与这个课程的一共有8个博士生,除我以外,其它都是来自欧洲的学生。说实话,第一次见到他们,我心里有点发怵,在我看来他们个个开朗大方,英语也说得极其流利,而我那时刚出国不久,语言上不自信,性格上也是放不开。
在这个workshop上我们每人轮流上去演讲,讲完之后谈自己的感受,教练以及同班学员都会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我那次才知道,原来那些私底下谈笑风生的同学们上台一样会紧张啊!因为这是第一次,我这么仔细地观察一个人在台上演讲,我看到他手不知道怎么放,我看到他面部也有细微的抖动,并且我亲口听到他说自己在台上也超级紧张。其实,紧张和恐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如果你亲眼看到某个在你看来很厉害的演讲者在台上也会手抖,这会瞬间治好你的演讲恐惧症:因为真的每个人都会紧张,那些看起来不紧张的人不过是努力在克服。
了解到这一点后,对于缓解自己的焦虑是非常有效的。其次,心态上还应该完成的一个转变就是:演讲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寻求共鸣,不是为了展示你个人有多么完美的。而你的听众,或是为了寻求新的知识,或是为了交流而来,绝不是为了来挑你的毛病专门看你出丑的。演讲只是交流的一种形式,而最重要的东西,依然是我们交流的内容。所以,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更加专注你要交流的内容,是否也会减缓对于这种交流形式的焦虑呢?
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
当众演讲当然也是有些技巧的,比如在台上应该如何站立,如何自然地做手势以及在台上移动,如何通过提问与观众互动,如何跟观众保持眼神交流等等。
新手做演讲时很容易在一个地方站定,全场下来保持一个姿势,并且很少会使用肢体语言。而优秀的演讲者会在讲台上很自然的移动,会做手势,会让人觉得他很放松,尽管他内心很可能也是紧张的。
我们可以去看一些TED演讲,认真观察演讲者在台上是如何站立,如何移动,如果做手势,以及如何保持与观众的互动的。这些东西,只有你有意识地去观察,才会真正注意到,并且慢慢地去模仿,直到有一天自己在演讲台上也能游刃有余。
好的,以上就是我这个在英文presentation这件事情上摸爬滚打过几年,至今跟大神们比起来仍然只能算菜鸟的我给大家分享的一些经验。用英文做presentation跟很多事情一样,都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使用一些策略,会帮助我们获得更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