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Phone而行:游水长城 享受无人的景区

在四月中旬的时候,与好友临时起意打算利用周末时间到京郊踏青,平时上班的时候多数时间都在坐着,趁着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爬爬山还是很好的选择。按照北京的天气,到4月底基本上就已经有了夏天的感觉,到时候再去爬山就不是锻炼,而是受苦了。
有山、有水、有农家院,这是我们选择去哪的三大条件,最后决定前往位于北京怀柔区的水长城,这里除了满足上述的三个条件以外,还有雄伟的长城。上一次去长城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虽然一直在北京,但是对于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北京的著名景点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时候,长大之后就在没有去过。
水长城又称为黄花城水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绵延数公里长的八达岭长城相比,水长城可攀登的长城长度有限,但是水长城也有着八达岭长城无法媲美之处,那就是长城建于湖边,被湖水阻隔,形成了“长城戏水”的景观。
出行当天,北京的天气并不理想,天气预报称傍晚会有小雨,不过既然制定了计划,就按照原计划进行。在路上因为高速堵车,再加上吃饭,达到水长城已经是下午3点左右,因为天气有些阴沉,所以水长城附近人并不多。
在之前我们也担心在爬山登长城时会下雨,但是想到既然来了,怎么也得进去看看,抱着这样的态度,我们还是买票进到景区内,事后我们都觉得,这次的决定是很正确的,因为天气原因,景区内的人并不多,登长城的人就更少了,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景区内没有人的场景了。

进入到景区,就能看到一个水库大坝,现在水库里的水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多的时候,在大坝的五个孔中依旧会有一些水流下来。在大坝最下面靠近水面的地方,有一个长廊,水库中的水经过长廊流下来,形成的水帘洞的效果。

这里已经是下到大坝下面了,待会就可以从下面那个走廊里走过去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没人的优势了,走廊里空无一人,可以随意的拍照。

从大坝上流下来的水就从窗外流过。

水长城中除了长城,水也是很美的,随处可见小溪。现在已经没人了,在高峰期,这里会有很多人,多数都是拿着小网兜捞鱼的。


在前往长城的路上,能够经过明代板栗园,这里面目前仍然拥有40余颗明代古树,树龄均在500年以上,当时种植这些板栗树一是为了阻挡当时骑兵的入侵,另外还可以让驻守长城的士兵有更多的粮食。

在板栗园的门口,摆放着几个现代艺术品,我觉得实在是有些多余,这些板栗树有种历史的厚重感,实在是与这几个“大栗子”不太搭。



走进板栗园,大部分板栗树都是已经从树干裂开,甚至一些树的树干都已经中空,每棵树的树干上都有铭牌,标注有树的年龄以及大致形状。很想看看这些树的年轮,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


经过板栗园,就已经离长城很近了,因为本身阴天,而且加上我们来到长城之后的时间比较晚,这个时候的天已经有些暗了,整个板栗园以及长城附近都已经没有游客。我个人认为,越是历史悠久的地方,越要安静的去体会,如果像故宫那样,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游客,那在参观的时候就感受不到任何历史气息了。

登上长城之后,发现这些砖墙看起来并不古老,不知道是不是后来又重新修葺的。

长城的台阶有些很高,要想从长城脚下登到最顶端,还是很累的。

长城上大大小小的战台有很多,像这种带有房顶的战台属于较大型的。

战台内光线很暗,使用随身携带的Nubia Z9 mini在未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也能够拍清楚战台内部的结构,这种全砖墙的设计在古代那可是很牢固的。

像这种没有房顶的战台比较常见,这座战台也是我们此行的终点,再往后的长城是无法攀登的。透过战台的窗户望过去,长城都是没有城墙的,应该是在历史中坍塌了。


站在最高处张望,能够看到长城蜿蜒数公里远,虽然水长城长度没有八达岭那么长,但是依旧能够像世人展示它的雄伟。

北京周边多山,在长城上就能看到绵延起伏的大山。

此时天空的云量越来越多,远处已经传来了隆隆的雷声,既然已经登上了长城,我们这个时候也就开始准备下山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在长城上也是适用的。上来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下去的时候就觉得长城的台阶还是比较陡的。



在回程的途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节长城,这段长城因为没有进行修葺,所以已经可以看到坍塌的部分。


等我们回到入口处的时候,整个广场已经空荡荡了。整个行程大概在3小时左右,时间不算长,肯定很多景点都没走到,也错过了一些风景。但是能够体验一下没有人的长城,我认为这一趟也值了。

本文照片均由nubia Z9 mini拍摄,手机支持手动模式以及自动模式,在多数情况下,自动模式就已经能够满足大家的日常拍摄模式。特殊环境中,比如在暗光环境下,我们可以手动调整曝光值,让照片最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