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市场好比逛商场,浙江首批260家商品市场完成“五化”改造

佚名 55 2024-12-0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焱 通讯员 市闻

说到农贸市场,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脏乱差的环境;说到专业市场,嘈杂的人群和拥堵的周边交通或许是你对它们的第一印象……不过现在,浙江的260家商品市场全新升级,彻底改头换面。

许多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在历时4个月的全省商品市场“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改造中,迎刃而解。

购物停车难?全省78家市场对停车导航系统升级改造,在中国轻纺城,只要关注市场公众号,打开蓝牙,输入车号就能找到自己的车辆;

居民办事难?全省223家市场设置了“一站式”服务事项办理功能区,来市场可以顺带申请办照、查社保、交水电费、公积金、处理违章等政务事项;

获取信息难?203家市场开发了小程序、200家市场上线公众号,足不出户就可知产品的实时信息;

市场管理难?260家市场配备了智慧数据大屏,商品价格、实时交易数据、主体信息等一目了然;

遇事应急难?260家市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急救医药箱、雨伞、充电宝等一应俱全。

记者今天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自今年8月4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全面启动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的“五化”改造以来,首批商品市场“五化”改造工作已提前7个月完成,实现商品市场“五化”改造260家,超额完成13家。全省共投入资金10.7亿元,涉及市场经营户14.4万户,完成改造项目6486个,其中新增政务一体机211台,AED设备212台,首批改造的164家农贸市场的1194个监控全部接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数据驾驶舱”平台。这260家商品市场第三季度实现交易总额2216亿元,同比上升7.1%。

浙江是市场大省,目前全省农贸市场有2183家,专业市场有1143家;2019年全省商品市场共实现成交总额2.3万亿元,约占2019年我省商贸批零交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全省市场经营户总数75.3万户,直接从业人员134.8万人,年均商客流量近10亿人次,是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底盘,是保障供应、稳定就业、活跃消费、激发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引导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枢纽,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领域延伸”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逛市场好比逛商场,浙江首批260家商品市场完成“五化”改造

逛市场好比逛商场,浙江首批260家商品市场完成“五化”改造

便利化——

除了休息室、共享充电宝、充电桩

一些市场还设立了政务中心

实现政务向商品市场延伸、市场商务“一站式”办理、畅通市场内外交通循环、市场内布局引导更直观。据悉,全省新增“政务一体机”211台, 配置休息室477间、快递存放柜433组、共享雨伞5961把、共享充电宝2284组等,增设电动车充电桩961个、电瓶车充电点2015个。市场重新优化场内车辆通行线路,实行客货分流杭州意法服饰城,有78家市场实行了“先离场、后付费”等车辆管理制度,159家市场实现了餐饮、银行等服务全配套。如海宁中国皮革城等规模较大专业市场专门设立了政务中心,入驻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税务等部门办事窗口;宁波市北仑区星阳菜市场、金华市婺城区兰溪门农贸市场设立了社区服务点,辐射周边小区的便民服务。

智慧化——

203家市场有了APP和小程序

164家农贸市场全接入综合管理平台

按照“通用+自建”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思路,260家市场实现了“智慧化”应用全覆盖。完善多系统互通互联,203家市场自主开发APP小程序,实现“掌上办”;农贸市场共应用14044台溯源秤、现场制售实行“阳光厨房”;农批市场全面推广电子追溯系统等;200家市场上线微信公众号;推动买卖网上网下融合、推广APP应用、提升指数集聚效应。其中,超过200家市场应用“数据屏集成系统”“信息公示查询平台”通用版;96家专业市场全部应用了“市场监管综合服务”二维码;164家农贸市场全部接入“浙江省农贸市场综合管理平台”,1194个监控摄像头接入“数据驾驶舱”。比如,湖州市中心农贸市场牵头研制湖州“智慧菜场”标准;杭州水产品批发市场独立开发“农溯安”综合软件。

逛市场好比逛商场,浙江首批260家商品市场完成“五化”改造

人性化——

无障碍通道、卫生间、母婴室

商场的配套设施市场也有

市场增设无障碍通道、全面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动、落实垃圾分类、严格限塑管理、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据统计,全省共改造了“第三人”卫生间379个、母婴房248间;增配AED心脏除颤器212台,配置急救医药箱、血压仪降压药等设备363套;有条件的市场还设置了微型医务点;设立经营户之家234家、妇女之家87家,用于学习教育、也方便经营户热菜煲饭、娱乐休息等。

特色化——

注重商品流通、培育电商、增强创意、打造地域性

在特色化方面,全省商品市场“五化”改造提升注重商品流通、培育电商、增强创意、打造地域性等四块内容。在商品流通方面,如台州市路桥区中国日用品商城全力打造台州(路桥)日用品及五金塑料制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培育电商方面,如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市场、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等开辟网红直播基地;天台白鹤国际袜业城发展“袜业+电商+旅游+文化”的创新产业模式;杭州市西湖区骆家庄、舟山市定海区桔园、泰顺县罗阳等农贸市场通过网络直播,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和对口支援湖北恩施等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在增强创意方面,如杭州余杭江南国际丝绸城,打造众创空间杭州意法服饰城,制定“名设计师培养计划”;东阳中国木雕城投入50万元,成立工艺美术大师交流中心。在打造地域性方面,如绍兴市上虞区百官农贸市场设计融入上虞码头“文化”,展示“虞舜百味”;东阳市花园红木家具城唱响“天下红木第一村”口碑,打造“万人工匠、弘扬鲁班”系列活动;衢州市加大“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宣传,展现“和为贵”的文化传承。

规范化——

设立消费维权专职调解员制度

3231件消费投诉全部实现零升级零出场

完成“五化”改造的市场全部设立消费维权专职调解员制度,3231件消费投诉全部实现“零升级”、“零出场”;全面实行“进货索证备案”、“商品质量抽检”公示制度;全部建立“经营户诚信档案”,推行诚信水平与市场摊位招租、租金价格等相挂钩的奖惩机制。部分市场还引入检测机构、探索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设计作品备案受理点等。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2家,培育市场5家。如温州市鹿城区新田园农贸市场设立“易腐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减量达70%;杭州意法服饰城获得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授牌,设立杭州首家“服装设计作品备案受理点”;绍兴中国轻纺城以“花样保护中心”为基础,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全国首个纺织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与此同时,全省第二批商品市场“五化”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到2021年底,全省五星级、四星级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将实现“五化”改造达标全覆盖,全省80%以上的城区三星级农贸市场和商品市场达到“五化”改造标准的目标。具体时间节点如下:2021年2月底前,各商品市场完成“一场一清单”细化改造方案制定;2021年5月至10月,开展分批考核验收;2021年11月底前,公示验收名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 55个民族皆有民族服装,为何汉族为什么没有民族服装
下一篇: 忘不了服饰 守护北川:《中国青年报》报道武警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拥政爱民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