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经纬交织,绘就多彩客家衣画卷

佚名 68 2025-08-23

定南:经纬交织多彩客家“衣”

客家新闻网 特约记者詹继成

最近,国家层面发布文件,公布了最新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单,定南县申报的客家传统服饰项目在列,是该次全市仅有的三个项目,并且是唯一一个首次入选的项目。

一件衣物,既能带来暖意,也能承载岁月的印记。它从最初的蔽体之物,发展成为受国家保护的传统文化瑰宝,历经千年演变,如今赣南客家人的服饰终于走出封闭的圈子,凭借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编织出多姿多彩的客家服饰艺术。

定南:经纬交织,绘就多彩客家衣画卷

在定南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展示着一件件精美铃帽。

时间里的“衣”往情深

客家族群逐步形成期间,赣南地区富有地方色彩的传统服装随之出现,并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不断演变发展。

赣南客家服饰的历史可上溯到宋代,在演变过程中融合了中原地区的“唐装”风格,以及赣南畲瑶等原住民服饰的特色元素。这套服饰体系涵盖衣裳、下装、鞋履和头饰等类别,其中客家蓝衫、围裙、冬头帕、寓意吉祥的肚兜和童帽等最具代表性。这些服饰的制作材料多取自当地,主要选用赣南地区常见的苎麻、葛草以及蓝靛等天然植物进行染色。

这件物品原本是用来抵御寒冷的,不过,江西南部的客家人却为它增添了艺术欣赏的价值,也融入了生活仪式的内涵,更赋予了它民间风俗的特色。

客家蓝衫,即大襟衫,是用蓝靛染色呈现的蓝色,这种颜色被视为天色,而天代表自然,从而展现了客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蓝色还是一种素雅的色彩,它不易沾染污渍且容易清洗,这与勤勉的赣南客家人日常劳作的需求相契合。此外,这种不张扬、质朴的色调,也恰好符合客家人的性格特点。

赣南客家服饰里的童帽和肚兜,色彩非常鲜明,既方便日常使用,又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例如客家铃帽主要装饰有妈祖、八仙等神仙形象,象征着健康长寿、远离灾祸……许多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诗歌,都是赣南客家服饰里吉祥观念的重要体现。

岁月的沉淀之外,地域文化的痕迹同样光彩夺目。赣南地区的客家服饰分布很广,其中定南县保存得最为完整,它所展现的“善良”“吉祥”思想以及深厚的乡土情怀,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

定南客家风俗规定,出嫁的女儿若已怀孕,其母亲需亲手为未出生的外孙制作一顶银铃帽,借此祝福孩子健康平安。定南县文化馆馆长龙翠峰指出,这种吉祥的铃帽必须代代相传,它是定南一项极为重要的民俗传统。

现在,尽管穿着赣南客家衣裳的人越来越少,不过这种服饰所展现的客家人历经迁徙、从事生产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独有的品格风貌,早已深深刻在当地客家人的血肉之中。

传承中的“衣”依不舍

定南:经纬交织,绘就多彩客家衣画卷

赣南客家服饰文化进校园。

完全出乎意料,过去客家女性普遍掌握的缝纫技艺,如今已被列为国家层面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届八旬的缪月秀,自十四岁起便跟随母亲学习客家童帽与肚兜的缝制,任何繁复的纹样经她手都能立刻在红布上勾勒出来,接着剪裁和刺绣接连完成。

客家服饰的编织手艺多由家族内部代代相传,缪月秀的侄女缪香清对客家小帽的编织也很精通。她家中,许多件编织精良的客家小帽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彰显着古老“匠人风范”。不过,随着年岁渐长,如今的缪香清和缪月秀都难以继续操作了。

绣针、剪刀、锉刀等物件开始生锈,虽然心中不舍,不过老一辈的民间手艺人已经力不从心,赣南客家服饰的制作技艺正面临保护与延续的关键时刻。

近些年民间服饰,定南县组建了非遗保护专门团队,由县级干部牵头,联合多个部门的主管人员共同负责,针对赣南客家服饰等文化遗产制定了相关守护措施。此外,还拨付了大约一百六十万的资金,用于执行调研分析、推广普及等文化遗产传承任务。

定南在保护工作中,着力搜集赣南客家服饰的各类文献,共整理出八百余万字的相关文字记录,同时收集了大量照片和实物,并进行了系统分类存放。现阶段,已经基本明确了赣南客家服饰的来龙去脉、地域分布、独特之处、保存现状等细节。

定南当地正着力推进客家传统服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事宜,缪月秀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其负责的“定南客家服饰习俗”被确立为省级代表性传承项目,缪香清也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其负责的“定南客家童帽制作技艺”被确立为省级代表性传承项目。

另外,学校开展非遗文化教育、制作非遗文化宣传影片、安排人员与作品参与展览、撰写关于客家服饰文化的研究文章等举措,切实维护和发扬了赣南客家服饰的制作工艺。

坚守中的“衣”如既往

定南:经纬交织,绘就多彩客家衣画卷

徐春连在制作客家服饰中的肚兜。

徐春连是定南当地一位专精客家服饰刺绣的匠人,每逢集市之日,她都会在县城集市上售卖肚兜制品。“一件肚兜的售价为五十元,两天时间才能完成一件。”徐春连表示,肚兜也被称作子孙袋,如今定南地区举办婚礼时仍有赠送肚兜的传统风俗。

定南地区,像徐春连那样依然依靠市场制作赣南客家服饰的人越来越少,一些核心技艺正遭遇传承困境。徐春连的情况颇具代表性,她擅长刺绣却不精于剪纸,肚兜上的图案只能借助复印,许多传统纹样已经失传。

赣南客家服饰的图案,是用剪纸工艺裁剪出来,然后按照剪纸的形状进行刺绣的。林永峰是定南一位多年从事剪纸工作的美术教师,他认为,赣南客家服饰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剪纸手艺,但目前这个技艺的传承出现了问题,存在传承不完整的情况。

存在需求便会产生市场民间服饰,近些年,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局限于特定年龄群体,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广泛关注,一些新的传承者正投身于赣南客家服饰制作技艺的保护工作中。

定南:经纬交织,绘就多彩客家衣画卷

周乐翔在打制客家吉祥童帽的银饰。

定南非遗文化传承中心里,周乐翔今年三十九岁,他正在制作客家祝福孩子的帽子上的银饰,陈列柜中那些精巧的带铃铛的帽子,常常引来参观者询问价格,客家祝福孩子的帽子由帽子本身和铃铛帽子构成,周乐翔正在搜集整理祝福孩子的帽子图案,等刺绣师傅培训完毕,这里就能全面呈现赣南客家服饰里祝福孩子的帽子的制作过程,他说。

客家童帽文化日渐式微,凌晓芳却以不同方式守护着这一传统。她在定南县黄砂口村创办的客家童帽非遗传习所,收藏的各种童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通过她的积极推广,吉祥童帽逐渐摆脱了地域限制,赣南客家服饰也因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赣南客家服饰的保护和推广,对于定南提升文化自信、传承客家文化至关重要。定南县文广新旅局局长罗庆谷谈到,定南将组建“赣南客家服饰”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发展专门机构,并在资金支持、扩大影响、人才培养、文创产品开发和文化互动等方面加大力度,使赣南客家服饰焕发新的光彩。

上一篇: 红格子裤的时尚穿搭秘籍,解锁超吸睛上衣搭配,有你喜欢的吗?
下一篇: 森马服饰10月31日召开分析师会议,多家机构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