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长椅、草坪拍照,9个动作,自然出片,拍照上镜好看
177 2025-08-18
最近在上海逛街双肩包潮牌,你发现没?
那些穿衬衫、蹬乐福鞋的中年男子,肩上经常背着个松垮垮的帆布包,看起来漫不经心却别有韵味。
前些日子在静安寺附近买咖啡,邻座三位穿Polo衫的男士,从工作话题谈到周末的钓鱼活动,他们手上的托特包随意放在椅子上,其视觉效果,竟然比那些年轻人流行的时尚背包还要引人注目——上海这个阶段的中年男性群体,为何突然普遍喜欢上托特包了?
从“土味三件套”到“松弛顶流”,托特包凭啥逆袭?
要搞懂这股潮流,得先聊聊中年男人曾经的“时尚噩梦”。过去在上海的大街上,中年男性通常背着“双肩包、腰包、公文包”这三种包:双肩包形似背着大学课本的年轻人,宽宽的肩带让衬衫的肩部变形,鼓鼓囊囊的包体使背部隆起如小丘;腰包则紧贴着日渐丰腴的腹部双肩包潮牌,仿佛给啤酒肚加上了醒目标记,被年轻群体戏称为“代驾司机的标配”;公文包虽然显得严肃,但装满电脑和资料后,上班如同搬运砖块,下班好似搬家,丝毫感受不到轻松自在。
托特包的问世,为中年男性在着装搭配上的困扰提供了新思路。它首先具备极强的功能性:采用帆布或皮革制成的包体,柔软且容量可观,可以容纳笔记本电脑、保温杯、老花镜,乃至孙子的玩具车等物品;包内还设有多个分隔区域,能够将钥匙、证件等物品分门别类存放,避免使用者需要翻找整个包才能找到所需物件的情况发生。其次是风格与品味的匹配:缺少双肩包的学生气息,没有腰包的市井韵味,托特包的简洁轮廓和自在下垂姿态,正符合中年男性的稳重气质——正如网友所言:用它去洽谈业务,是“我有能力但不争强好胜”;用它去逛菜园子,是“我明白生活但不庸俗”。
这届大叔不是“跟风”,是在和年龄“好好说话”
有些人认为,中年男士提着托特包是“一时跟风”,不过去过几次上海的精品店就会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内心和解”。在某个特色小店中,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会聚集在大型手提袋的展示台前,他们不断地触摸皮革材质,仔细观察缝线工艺,嘴里说道“必须耐用,不能一年就损坏”;在静安嘉里中心的咖啡吧里,两个背着大型手提袋的男士在交谈:“曾经认为携带这种包不够有男子气概,如今才领悟,真正的男子气概,是清楚自己的需求。”
这种转变,隐含着中年男子的“风格意识苏醒”。往昔他们的着装准则以“实用为主”,如今转而注重“适宜的庄重”——手提包的盛行,根本是他们不再以“扮年轻”或“扮年迈”来定位自身,而是以更自在的态度接纳岁月。如同网友@老周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观点:过去背着大背包会担心被人觉得显老,而今提着大挎包则不再忧虑这个顾虑——它不仅能够容纳日常所需,还能承载内心的淡定,这便是成熟阶段应有的姿态。
托特包火了,照见的是城市的“松弛美学”
上海这股托特包风潮,其实是城市气质的缩影。
这座城市既容纳“陆家嘴的干练形象”,也吸纳“武康路的闲适气息”,而托特包恰好处于两者之间:它适合搭配正装出席公司场合,也适合搭配休闲装漫步小巷子;它能够装下文件和电子设备,也能装下给爱人挑选的鲜花和给晚辈准备的童趣玩意儿。如同时尚达人阿杰所言,上海中年男性使用托特包,并非为了追逐名牌,而是借助这个包,将职业与个人生活融合为一种整体造型。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一趋势正在向外扩散。近期在小红书上看到,不少年轻男士开始模仿中年男性的做法:将潮流双肩背包换成简约托特包,他们表示“过去热衷于‘引人注目’,如今才明白‘轻松的雅致’更显格调”;同时,一些母亲也戏称:“先生的托特包比我的名牌包容量更大,下次购物时打算借用他的!”
穿梭于上海梧桐的树影间,目光落在那些提着托特包、步履从容的中年男子身上,顿有所悟:所谓“时光不老”,并非要逆抗岁月,而是寻得与光阴和谐相处的恰当姿态。一个托特包,既能容纳工作资料,也能盛装生活点滴,既能承载肩上的担当,也能衬托内心的淡定,更能够——映照出中年男性终于坦然拥抱自我风采的自信。
这大概就是时尚最动人的样子:不是跟风,是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