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帽子尽量不要戴“军帽”和“报童帽”,这些更减龄
121 2025-08-18
唐贞元年间,牛僧孺赴会试落了第,无奈返回南阳老家走到河南伊川县南边的鸣皋山,原计划找个老乡家借宿一晚结果到了晚上也没看到人家又走了十多里地,怎么感觉这路还挺平整的,不像之前走过的坑坑洼洼的土路呀不大一会月亮出来了,有了点光亮,牛僧孺忽然闻道有一阵异香飘来,不觉心旷神怡,就顺着香气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忽然看到前面出现了火光,牛僧孺想着可能又人家了,赶紧去投宿一晚,走的实在是太累了,脚步不知不觉就加快了。
眼看着越走越近,亮光变成了一户大宅院,气魄雄伟的就像城里高官显贵、大户人家的住所门口一位黄衣门人问道:“郎君你从哪里来呀?”牛僧孺赶紧回答说:“小姓牛,名僧孺,应试落第回家去,本来想着找一户老乡家借宿一晚,误打误撞走到这来了,能不能在贵府借宿一晚,明天一早就走,您行个方便呗。
”正好门里走出一位青衣小童,看到眼前的情景就责备那黄衣门人:“这是谁呀?吵了八虎的?”那黄衣门人回答说:“有朋自远方来呗”说罢就进去通报了,过了一会黄衣门人出来对牛僧孺说:“我家主人请您进去”牛僧孺有些疑惑的问:“这是谁的府邸呀?”黄衣门人笑着说:“郎君只管进去就是了,不必多问。
”牛僧孺于是就进门往里走,过了大概十多道门,才来到大殿殿门口挂着珠帘,殿门外有朱衣、紫衣几百人,站在台阶上下看到牛僧孺走了进来,人群中有人说道:“还不赶紧跪拜殿下?”这时珠帘之后有人说道:“我是汉文帝的母后薄太后,这里是庙,你不应该进来。
你是什么情况呀?”牛僧孺赶紧回话说:“我家住在南阳,返乡途中迷了路,害怕被那虎狼叼了去,所以来求宿一晚”薄太后闻言命人将珠帘卷起,走了下来对牛僧孺说:“我是汉室的太后,先生是大唐的名仕,我们不论君臣,先生能来是我的荣幸,请上殿来说话吧。
”薄太后穿着白娟衣,个子还挺高,身材也魁梧,倒是面相一点都不显老薄太后柔声对牛僧孺说:“先生一路辛苦啦,请这边坐”牛僧孺刚刚落座,就听到不知何处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正疑惑间,薄太后笑着说:“今晚月色怡人、风清气爽,本来我有两位女伴要来坐坐,又有先生光临寒舍,实在是天赐良缘,一定要热闹热闹了。
”薄太后命左右道:“把二位娘子请出来与先生一见”过了好一会,只见有两位女子款款走来,后面跟着一大群侍从前面的一位,瘦腰长脸、长发披肩,身着青衣,大约二十多岁的年纪,薄太后向牛僧孺介绍说:“这是汉高祖的戚夫人。
”牛僧孺闻言赶紧行了一礼,戚夫人也回了礼后面一位,身材匀称、肌肤似雪、妙容安详、光彩照人,穿着绣花衣,看着比薄太后年轻一些,薄太后介绍说:“这是汉元帝的宫人王昭君”牛僧孺一听不敢怠慢,也是行了一礼,王昭君也马上还礼。
大家各自坐下,薄太后又派一名紫衣贵人道:“去把杨贵妃和潘氏也请过来吧”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只见空中五彩云霞弥漫而下,云霞中笑语盈盈薄太后笑着对牛僧孺道:“这是那杨贵妃和潘氏来了”牛僧孺不明就里的看着那云霞雾霭,只听得里面传来车行马鸣的动静,忽隐忽现的有靓丽的衣衫闪现,很快有两位女子从云霞中走了出来,牛僧孺赶紧站起身来侧立在一旁,只见先前一人,巨乳肥臀、风姿绰约、面若圆盘、美若天仙、眉目含情、双颊绯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走了过来,穿着黄衣、带着玉冠,大约三十岁的样子。
薄太后对牛僧孺道:“这位就是唐玄宗的太真妃子,杨贵妃是也”牛僧孺闻听是前朝贵妃,赶紧擦掉哈喇子跪了下来,行臣子之礼杨贵妃道:“妾身得罪了先帝,朝廷也取消了臣妾的贵妃尊号,先生行此大礼可不行,妾身不敢受啊。
”说罢贵妃后退着还了一礼再后面一人,双目有神、身材健硕、皮肤白皙、年纪很小,却穿着宽大的衣服,薄太后道:“这是南齐东昏侯的潘贵妃”牛僧孺赶忙也以君臣之礼下拜薄太后左右看了看,乐呵呵的说:“该来的都来了,上菜吧。
”很快侍从们端着各色碗碟一一布置,牛僧孺傻呵呵的看着这些从来没见过甚至没听过的菜肴,口水打湿了脚面可惜这珍馐美味看着是好看,味道也好,就是量小,尝尝还行,吃饱却不够好在牛僧孺的重点不在饭菜上,他盯着杨贵妃的两大特点、吃啥都一个味--真大真白。
薄太后又吩咐上酒,侍从们端上来皇家御用的酒具,都斟满了美酒薄太后端着酒杯问杨贵妃道:“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来看我呀?”杨贵妃含羞笑着说:“太后恕罪,您还不知道三郎那个死鬼,他每次来华清宫,一百过个花样都得玩遍了才行,弄得妾身腰酸背痛腿抽筋,还得陪着他,实在是没精力了。
”薄太后又问潘氏道:“你呢,你咋也不来坐坐呀?”潘氏捂嘴偷笑着没回答,杨贵妃看着潘氏道:“潘妃跟我说,那个东昏侯简直气死人,半天都不行,好不容易行了,坚持不了两三下又不行了,一天啥也别干了,就弄这了”薄太后听了哈哈大笑。
薄太后喝了一口酒,问道:“现在的天子是谁呀?”牛僧孺答道:“现在的皇帝,是先帝的长子”杨贵妃听了笑着说:“哦,沈皇后的儿子做了天子,这可真是奇事呀”薄太后又问道:“这位皇帝怎么样啊?”牛僧孺赶忙谦卑的回答道:“我只是一介布衣,哪里知道天子的事情呢。
”薄太后笑着说:“咱闲聊呢,怕啥呀,但说无妨”牛僧孺想了想道:“据民间传说这是位圣明君主”薄太后点了点头,然后又吩咐斟酒奏乐只见一群少女翩翩起舞,伴随着歌舞,众人畅饮美酒、欢歌笑语、嬉笑打闹、扣这摸那薄太后喝的兴起,请戚夫人弹奏一曲,戚夫人指了指杨贵妃,随即弹起琴来,那琴声哀怨悠长。
薄太后道:“今日牛郎与我等不期而遇、邂逅于此,各位娘子又都来相聚,实在是开心之至,应该极尽而欢牛郎那是才子呀,诗词歌赋想必信手拈来来人,取纸笔来”侍从按照薄太后的旨意取来笔墨纸砚,分别摆放在每个人的桌上,于是众人各展才思、酝酿佳篇。
陆陆续续众人分别落笔成诗,薄太后的诗是:“月寝花宫得奉君,至今犹愧管夫人汉家旧是笙歌处,烟草几经秋复春”王昭君的诗是:“雪里穹庐不见春,汉衣虽旧泪垂新如今最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戚夫人诗曰:“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
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强”杨贵妃诗云:“金钗堕地别君王,红泪流珠满御床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宫不复舞霓裳”潘妃的诗是:“秋月春风几度归,江山犹是邺宫非东昏旧作莲花地,空想曾披金缕衣”真是各个出手不凡呀。
薄太后问牛僧孺的大作呢?牛僧孺赶紧推辞说:“不敢班门弄斧”薄太后嗔怪道:“今日大家高兴,牛郎好歹作一首呗”众人也都来劝说,杨贵妃还趴在牛僧孺后背上一个劲的拱,立刻把牛僧孺拱的雄起了,汇豪写下:“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有一位跟着潘妃一起来的小姑娘,齐耳短发、长的特别漂亮,别看年纪小,特别妩媚多情,还吹得一手好笛子薄太后把她来过来坐在自己身边,让她给大家吹几首曲子听,吹累了薄太后就把酒杯给她递过去小酌一口。
薄太后慈祥的看着小姑娘,转过头问牛僧孺到:“你认识她吗?她是后晋石崇的爱妾绿珠,潘妃把她当做妹妹养,所以跟潘妃一起来的”绿珠吹完了曲子,薄太后抚摸着绿珠的秀发道:“我家绿珠怎么会没有诗作呢,对吧?”绿珠马上站起来给薄太后蹲了一个万福,然后吟诵道:“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
红残翠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话音刚落,正好侍从们又端上新酒来,大家再续一杯薄太后看着几位美女问道:“牛郎远道而来,今晚上谁与牛郎作伴呀?”戚夫人首先站起身来说:“刘如意长大了,我肯定不行”潘妃也推辞说:“那东昏侯因为我而身死国灭,我不能辜负了他。
”绿珠眨着大眼睛说:“石郎本性严酷而且事多,现在也死了,我可不敢乱来”薄太后沉声道:“杨贵妃是先帝的贵妃,这个事不太合适,看看别人吧”牛僧孺懊恼的低声说:“我还就喜欢杨贵妃这个胖劲呢”薄太后没听到,转而对王昭君说:“昭君出塞,两嫁单于,昭君可以自己做主,那苦寒之地也没啥礼数可讲,昭君就别推辞了。
”王昭君没说话,低头羞涩的样子于是大家各自归寝,牛僧孺就跟着侍从去了王昭君的别院第二天天蒙蒙亮,侍从来召唤牛僧孺该起床了,王昭君拉着牛僧孺的手依依不舍、垂泪作别外面侍从说薄太后请牛僧孺过去,牛僧孺一步三回首的走了出去,见到了薄太后,太后道:“此地不是牛郎的久留之地,牛郎该回去了。
就此一别,请牛郎莫忘了昨晚的欢乐哦”薄太后又召来侍从奉上送别的美酒,嘱咐牛僧孺喝了再出发那戚夫人、潘妃、绿珠都低头泪流不止 薄太后派侍从送牛僧孺出去,上了回乡的西道大路,牛僧孺正准备道个别,回头却发现啥都没有,牛僧孺满腹疑虑的赶路,路过大安里时,向乡人问道顺便问起那薄太后的府邸,乡人说:“距此地十多里,有一座薄太后庙,别的什么府邸没听说过。
”牛僧孺闻言大吃一惊,急忙返回昨夜留宿之地,只见一座破败不堪的庙宇,荒草丛生、断壁残垣,根本就不是昨晚那富丽堂皇的景象,牛僧孺呆呆的看着庙宇,忽然又闻到昨晚的香气,原来是衣服上残留的,这香气十多天后才渐渐散去,牛僧孺却想不明白那晚所遇是真、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