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采丨“走北边”民俗知多少?

网络小编 115 2025-08-17

重播暂停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速新闻记者 臧子青 倪家乐 韩跃)“走北边”作为宿迁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是宿迁南北移民社会特点和城市变迁特色的见证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民俗,2025“走北边”大型民俗巡游活动即将在1月30日(正月初二)举行。

在活动前夕,1月26日,记者深入街头巷尾,随机采访一些市民,了解他们对“走北边”的记忆陈宜生:忘不了的马蹄糕陈宜生今年59岁,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宿迁人,对这片养育了他半生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谈及宿迁的民俗,他如数家珍,眼中闪烁着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与热爱。

“‘走北边’这一习俗,虽然我不清楚它的具体起源,但自我记事起,每逢正月十六,家人总会带着我参与这个活动”陈宜生回忆,“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马蹄糕,无论是家中长辈制作的,还是路边小贩售卖的,那甜糯的口感总能瞬间唤醒我的味蕾,成为‘走北边’中最温馨的记忆。

”随着年岁的增长,陈宜生对“走北边”背后的文化寓意有了更深理解“跟着大人往高处走,走下来就能腰不疼、腿不酸”陈宜生感慨地说,“从小时候跟随长辈,到后来我带着自己的孩子,这一传统民俗代代相传,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刘浏:“走北边”活动越来越丰富对于31岁的刘浏来说,“走北边”同样承载着她童年的欢乐与记忆“作为老宿迁人,我对‘走北边’并不陌生正月十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参与这一活动,驱邪、登高、祈福,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刘浏笑着说

刘浏还提到,“走北边”不仅仅局限于吃马蹄糕这一仪式,还有提灯笼、摸石狮子、扣百子、走桥等多种多样的仪式“这些仪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让传统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刘浏由衷感慨近年来,宿迁的“走北边”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呈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

刘浏说:“今年市区新盛街即将举办‘走北边’活动,我计划和家人一起参与看着宣传页面上熟悉的场景,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提及马蹄糕,刘浏还说:“我母亲会做马蹄糕,打算让她多做一点,带着马蹄糕,一家人一起往北边走。

”孙美红:传统民俗里的人情味“正月十六走北边,腰不疼来腿不酸。”在宿迁,每年正月十六,人们手持糕点,从南至北漫步街头,祈祷新的一年身强体健、诸事顺遂。

今年52岁的孙美红是土生土长的老新盛街人,目前在新盛街经营一家糕点店关于“走北边”的习俗,她有着很深的印象“打我记事起,每年正月十六,父母总会带着我和兄弟姐妹一起加入‘走北边’的队伍那时的街道熙熙攘攘,满是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新年的喜庆与糕点的香甜。

”孙美红停下手中的活儿,眼中满是回忆在孙美红看来,“走北边”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更是邻里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大家手持糕点和灯笼,一路上碰到熟悉的街坊,便会停下脚步,唠唠家常,分享着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

这一天,新盛街的每条小巷都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她笑着说刘阳:年轻力量激活民俗传承“正月十六走北边,腰不疼来腿不酸”这个民俗有多少人知道?今年20岁的刘阳告诉记者,她只是听说过一些,但好像从来没有体验过,这项民俗活动背后的含义和具体内容她也不太清楚。

“小时候过年,爸妈会给我买新衣服、准备各种零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这就是我对过年最深刻的印象很多传统民俗,感觉离我们这一代越来越远了”刘阳说,她从外婆的口中了解到,过去,“正月十六走北边”是家家户户共同参与的大事,人们一路上欢声笑语,分享着新年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期许。

刘阳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网络,很多时候只是听说过名字,并未深入了解和体验过刘阳认为,这种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只有让年轻人亲身参与和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传承下去。

“如果有人组织,详细介绍这些民俗的意义和玩法,我肯定愿意去体验一下”刘阳说,得知大年初二将在新盛街开展的“走北边”民俗活动精彩纷呈,除了热闹非凡的非遗展演,还有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美食分享等环节,她已经和家人约好一同前往,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

上一篇: 新手练胸老手练背!几个练背黄金动作,让你拥有发达背部!
下一篇: 工地上的吉他男神:手上拿的是梦想,头上戴的是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