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穿搭有套路!这3个公式+2025新趋势,谁穿谁高级
134 2025-08-16
一个人,一匹马,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6圈30多年来,他每年投递各类邮件近万件,从未丢失过一份,投递准确率达100年前,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香巴拉信使》,感动了千千万万国人。
他叫王顺友,一名被誉为“世界邮政史传奇”的邮递员5月30日,王顺友在四川凉山木里县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6岁半个甲子与马为伴木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境内多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人口大多分散居住在大山里。
20世纪60年代,木里的交通通信非常落后,很多乡镇都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甚至连电都没有当地逐步给邮递员配备马匹,这便是“马班邮路”的由来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邮路”的父亲,把骡马的缰绳交给了王顺友,“父亲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
”那一年,王顺友不到20岁
刚穿上绿色制服,王顺友很是兴奋,但没过多久,他才发现这条邮路并不好走而这条不好走的邮路,他走了近半个甲子一个人的“马班邮路”一个人的“马班邮路”上,有时候一两天见不到一个人影,王顺友心里憋得难受,就和马儿说话,要不就唱山歌。
“翻一坡来又一坡,山又高来路又陡,不是人民需要我,哪个喜欢天天走……”嘹亮的山歌,拂过高山邮路的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
到了晚上,大山里更是静得可怕他能感觉到只有风声、水声和不时的狼嚎声他只能呆呆地望着满天繁星,思念家中的亲人暴雨中的录取通知书一提到家,王顺友总是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江边”一年365天,王顺友有330天都是在邮路上,风雨无阻。
1998年8月,木里县遭受百年罕见的暴雨按规定,在这种恶劣天气王顺友可以暂停邮班但是,当发现邮件中有两封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王顺友再也坐不住了,他清楚地知道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这两份通知书意味着什么冒着瓢泼大雨和突发泥石流的危险,王顺友出门了。
时至今日,布依族女孩海旭燕和藏族女孩益争拉初的家人仍清楚记得那天的情景当他们打开家门,看到一身水、一身泥、腿上流着血的王顺友,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那封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滴水未沾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两家人都哭了。
“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2000年7月的一天傍晚,王顺友翻越察尔瓦山时,突然从树丛中跳出两个劫匪,嚎叫着要他将值钱的东西交出来他本能地用身体护住了马背上的邮包,大声喝道:“我是乡邮员,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是为乡亲们送信的。
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说着,他抽出随身携带的柴刀,死死地盯着劫匪两名劫匪竟一时被这个一身正气的邮递员吓呆了趁他们出神的空当,王顺友疾步上马,冲了过去事后有人送他一个绰号“王大胆”,他说:“其实我心里也怕得很,是这身邮政制服给我壮了胆。
”
还有一次,王顺友过雅砻江时因溜索断裂,差点被卷入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在这条路上,他还被受惊的骡马踢破了肠子……常年奔走在“马班邮路”,王顺友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和眼疾因为有癫痫病,每天要靠吃药控制病情2017年6月,在组织的关心下,王顺友不再负责邮件投递工作,转而从事党务管理工作。
也是在那一年,随着木里县三桷垭乡公路的开通,凉山州彻底结束了“马班邮路”的历史,昔日邮路上的山歌也成了绝唱独行者道不孤致敬“深山信使”一路走好!来源:中国搜索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四川日报等相关报道文案:焦 仓
来源: 中国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