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戴珊黑皮配上粉色连体衣,穿着大胆时髦,真挺像“黑人芭比”
195 2025-08-15
去年冬天,一位 60 多岁的患者急匆匆地赶来就诊刚下过雪,路面湿滑,他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没走几步就突然滑倒摔倒瞬间,他下意识用手撑地,紧接着膝盖一阵剧痛,好似被电击一般,弯曲时更是刺麻难忍到医院一检查,髌骨骨折,这一跤让他的生活节奏全乱了,不仅行动受限,还承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
其实,雪天滑倒受伤的情况在冬季频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如何在雪天有效预防滑倒,保护自己的安全一、雪天滑倒的原因剖析(一)路面摩擦力减小
下雪后,雪花堆积在路面,经行人车辆碾压,逐渐变成雪水或冰面测试,干燥路面的摩擦系数可达 0.6-0.8,而积雪或结冰路面的摩擦系数会骤降至 0.1-0.2这意味着,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幅降低,人行走时极易失去平衡,稍有不慎就会滑倒。
(二)人体重心不稳雪天路面状况复杂,人们行走时为了保持平衡,往往会不自觉地调整身体姿态,这就导致重心频繁改变老年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本就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更难迅速适应重心变化,增加了滑倒风险有研究表明,60 岁以上人群因重心不稳在雪天滑倒受伤的概率比年轻人高出 30%。
(三)步姿不当很多人在雪天仍保持平常的走路习惯,步幅过大、行走速度过快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步幅约为 60-70 厘米,行走速度每秒约 1.2 米但在雪天,这样的步幅和速度会使身体稳定性变差一旦遇到路面不平整或有结冰处,就来不及做出反应,从而摔倒。
二、步姿坡度的 7 度警戒窗
在雪天行走,掌握合适的步姿坡度至关重要经研究发现,7 度是一个关键的警戒角度当行走时身体前倾或后仰角度超过 7 度,身体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滑倒风险大幅增加(一)前倾角度控制身体前倾时,若角度超过 7 度,人的重心会过度前移,前脚承受的压力剧增,后脚蹬地力量不足,容易向前滑倒。
正确做法是保持身体微微前倾,角度控制在 7 度以内,这样既能借助身体重力帮助行走,又能保证重心稳定例如,在雪天行走时,可想象身体像一个缓慢移动的钟摆,前倾幅度不宜过大(二)后仰角度控制身体后仰角度超 7 度时,重心后移,脚跟受力不均,同样易失去平衡向后摔倒。
行走过程中,要时刻留意身体后仰程度,保持脊柱自然挺直,不要过度挺胸抬头比如,走路时可将视线保持在前方 1-2 米处,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避免后仰角度过大三、国家特级防护师防摔清单(一)穿着装备防滑鞋具:选择鞋底花纹深且宽的防滑鞋,这种鞋底能更好地嵌入雪地或冰面的微小缝隙,增加摩擦力。
比如,鞋底花纹深度应在 4-5 毫米,宽度在 3-4 毫米左右避免穿高跟鞋、平底鞋或皮鞋,这些鞋子在雪天防滑性能差据保暖衣物:穿着厚实保暖的衣物,不仅能抵御寒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减轻摔倒时的冲击力。
衣物长度最好能覆盖膝盖和臀部,例如长款羽绒服但注意不要过于臃肿,以免影响行动灵活性(二)行走技巧小步慢行:缩小步幅,将步幅控制在 40-50 厘米,放慢行走速度,每秒约 0.8-1 米小步幅能使身体重心更稳定,遇到突发情况时,也有更多时间做出反应调整。
外八字行走:采用外八字的行走方式,双脚呈 30-45 度向外打开,这样能增大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同时,行走时脚底要尽量贴合地面,缓慢移动,像在地面上 “蹭” 着走(三)环境观察留意路面状况:行走时要时刻观察路面,避开结冰、积雪较厚或有积水的区域。
选择道路边缘或有明显脚印的地方行走,这些地方相对较为安全如果看到路面有反光,很可能是结冰区域,要格外小心注意周边物体:注意周围的电线杆、树木、建筑物等,在行走不稳时,可及时借助这些物体保持平衡但要确保物体稳固,避免依靠松动或易倒的物体。
(四)应急处理摔倒时保护关键部位:如果感觉即将摔倒,应迅速下蹲,双手护住头部和颈部,同时将身体蜷缩成球状,尽可能保护好要害部位,减少伤害例如,用手臂护住太阳穴,避免头部直接着地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摔倒后先不要急于起身,要感受一下身体各部位的疼痛情况。
如果受伤严重,不要随意挪动,应立即呼救等待救援若感觉伤势较轻,可先缓慢活动四肢,确认无碍后再慢慢起身
雪天出行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了解滑倒原因,掌握步姿坡度的 7 度警戒窗,遵循国家特级防护师的防摔清单,就能有效降低滑倒受伤的概率希望大家在雪天都能平安出行,享受冬日美景如果不幸滑倒受伤,且疼痛剧烈、肢体活动受限等,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