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发小的儿子在我家住三年,我妈好吃好喝对他,八年后他来了

小小兔 177 2025-08-12

"你妈一直对我太好,这次回来,是该我报恩了"他站在我家门口,手中提着两个沉甸甸的行李袋,目光坚定得让我愣了一下秋风卷着几片黄叶,飘落在他的肩膀上,那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八年前我出生在八十年代末,家住在北方一座中型城市的老旧工人大院里。

那时候的大院生活,熟得出奇——楼道里谁家炖肉了,一整栋楼都能闻到香味;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整个院子都跟着高兴父亲是国棉三厂的车间工人,一双手总是粗糙得能刮破棉絮母亲在东风路百货公司卖布,每天站柜台十多个小时,脚底板总是又酸又痛。

家里有台黑白电视机,是父亲从厂里领导那儿"托关系"买来的,每到晚上七点,隔壁王婶家的几个孩子就会挤进我家客厅,一起看《西游记》重播十二岁那年的夏天,母亲的发小李阿姨来到我家,身后跟着一个瘦弱的男孩——那就是王明,比我大两岁的高中生。

那是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刚刚过去不久,一波下岗潮开始席卷全国的国有企业李阿姨的丈夫下了岗,她自己在服装批发市场租了个小柜台,一天站下来,腿肿得像面包"春兰,我真不想麻烦你,但明子要上高中了..."李阿姨坐在我家褪色的藤椅上,手指紧紧绞着手绢,"学费加住宿费,一年得两千多,我家里实在..."。

母亲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让王明住在我家,和我同住一个房间,我家离省重点一中只有两站公交车的距离"明子是个好孩子,成绩那么好,可不能因为家里的事耽误了学业"母亲一边往王明碗里夹肉,一边说,"孩子,就当这是你自己的家。

"父亲只是抽了口烟,轻轻点头,这在我家就算是拍板定音了。就这样,我们四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多了一个人。

我家的房子是父亲单位分的,两室一厅,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墙壁发黄,地板咯吱作响我和王明要住一个房间,两张单人床,中间只隔着一个小书桌起初我很不习惯我从小是独生子,从来没和别人共享过我的空间,现在却连翻身都得小心翼翼。

王明很斯文,说话轻声细语,走路都像是怕踩疼了地板他的衣服永远干净整洁,虽然膝盖和袖口都已经磨得发亮,但每天都会用肥皂认真搓洗,然后挂在阳台上,迎着朝阳一点点晾干"明子,多吃点这骨头汤炖了两个小时呢,最有营养。

"母亲总是把最好的菜夹到王明碗里,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谢谢阿姨,您做的饭最香"王明腼腆地低下头,小口地喝着汤,像是怕浪费了每一滴那时候,新鲜水果可是稀罕物母亲从单位回来,有时会偷偷藏着两个苹果或者几颗橘子,趁父亲不注意塞给我们。

"快吃,别让你爸看见,他总说我惯孩子"母亲眨眨眼,神秘兮兮地说我们从不分你我,有一口蜜橘,一人一瓣;有一个梨子,我们对半分着吃吃完了,还会抢着去洗碗,争着帮母亲捶背王明学习很刻苦,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起床,借着厨房的灯光看书。

夜里,等我呼呼大睡时,他的台灯还亮着,伏在我的小书桌前做题,手边放着一杯冷开水那台老旧的台灯发出黄黄的光,照着他认真的侧脸,安静得像一幅油画"小伟,你也该向明子学学"母亲经常这样说,眼里满是期待,"人家比你大不了多少,自律得多。

"我有时会暗暗嫉妒,心想:你是我亲妈啊,怎么老拿我跟别人比?但当我看到王明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却从不居功自傲,反而主动教我数学,那点小情绪又烟消云散了。

王明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他会用细铁丝修自行车链条,会给收音机换电池,还教我下象棋和折纸飞机有一次,我们的老式缝纫机出了毛病,踩脚踏板时发出刺耳的声音父亲拧着眉头研究半天没搞定,王明却轻轻松松找出了问题——缝纫机的皮带松了。

"哎呀,真有你的!"母亲笑着拍拍王明的肩膀,递给他一个煮鸡蛋,"越来越像个男子汉了"老院子里的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夏天的晚上,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乘凉,王明给我和邻居家的小孩讲他看过的武侠小说。

秋天的时候,母亲会做一锅香甜的红薯粥,我们围着小方桌,听着窗外的落叶沙沙作响冬天下雪了,我和王明一起堆雪人,然后在雪地里打闹,直到脸颊通红,鼻子冻得发酸"好孩子,进来喝碗姜汤暖暖身子"母亲站在门口,头上围着一条褪色的花头巾,手里拿着两双晾干的毛线袜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和王明亲如兄弟三年后的夏天,高考成绩公布那天,王明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物理系那天,母亲做了一桌子菜,破天荒地包了肉馅饺子,还在馅料里放了几个硬币,意味着"吉祥如意"父亲从柜子底下拿出珍藏多年的两瓶"长城"葡萄酒,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

李阿姨也来了,眼睛哭得红肿,却是喜极而泣"谢谢叔叔阿姨这三年的照顾"王明跪下给我父母磕了三个头,声音哽咽,"等我有出息了,一定报答这份恩情"母亲连忙扶起他,红着眼圈说:"好孩子,上大学好好学,别想这些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王明走后,我的房间空了一半,却像整个屋子都空了。以前他的床上整整齐齐叠着被子,现在只剩下一床褪色的蓝格子床单。我偶尔会坐在他曾经用过的书桌前发呆,摸着桌面上他留下的钢笔印记,想象他在大学里的样子。

母亲有时会收到王明寄来的信,信封里总会夹着几张他用黑白相片纸冲洗的校园照片李阿姨也时常来说王明的近况他在大学表现优异,获得了奖学金,还在假期做家教赚钱,把钱大部分都寄给了家里"这孩子,真争气"母亲常这样感叹,眼里闪着光芒。

我也在长大,渐渐懂事高考那年,我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只去了一所普通职业学院学习计算机母亲没有责备我,但我能感觉到她眼中的失望那段时间,我总是莫名烦躁,觉得自己永远比不上王明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工作,在一家电脑公司做销售。

九十年代末的互联网刚刚兴起,每家每户开始有了第一台家用电脑我的工作是向客户推销组装电脑,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那时候,父亲的厂子经历了改制,虽然没下岗,但收入大不如前母亲的百货公司也被私人老板收购了,她被迫提前内退,在家操持家务。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好在平安关于王明的消息,渐渐少了李阿姨说他留在省城工作,找了个电子公司,条件不错母亲时常念叨:"明子现在肯定过得不错,他那么有出息"母亲还保留着给王明织的那件毛衣,每年都要拿出来晾晒一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回衣柜最里层。

时光如水,不知不觉八年过去了,转眼到了2006年那时候,网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街上到处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手机广告牌我们家终于添置了一台彩电和一部座机电话,母亲开玩笑说这下子可以"跟上时代"了母亲渐渐老了,头发白了一半,眼角的皱纹也深了。

她腰间盘突出,走路常常弯着腰,但仍坚持每天早起做饭,从不喊苦父亲患了高血压,需要定期吃药我已经三十出头,谈过几个女朋友,但总是不了了之,母亲催我结婚的话也从热切变成了欲言又止

就在这年深秋,一个带着北风的清晨,门铃突然响了"伟子,快去开门,看看是谁"母亲从厨房里探出头,手上还沾着面粉我打开门,愣住了站在门口的是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男人,手里提着两个沉甸甸的行李袋,脸上带着熟悉又陌生的笑容。

"王明?真的是你?"我几乎认不出这个精神帅气的男人就是当年和我同住一个屋子的瘦弱少年"老伟!"他上前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声音还是那么温和,"好久不见""是谁啊?"母亲从厨房里出来,手忙脚乱地擦着手上的面粉。

"阿姨,是我,明子"王明放下行李,快步上前,轻轻抱住了我的母亲母亲愣了几秒,然后突然捂住嘴,眼泪刷地就下来了"明子?真的是你?我的天哪,你变化太大了..."她颤抖着伸出手,抚摸着王明的脸,像是怕他是一场幻觉。

父亲听到动静,也从房间里出来,看到王明,先是一愣,然后笑得合不拢嘴"好小子,真是出息了!快进来坐,别在门口站着"王明带来了很多礼物——给父亲的人参和保健茶,给母亲的羊绒围巾和补钙片,还有当地特产和一台当时最新款的数码相机。

他说他在一家外企工作,专门负责电子产品的研发,刚刚被调回省内分公司,特意绕道来看看我们"李阿姨呢?她还好吗?"母亲一边给王明倒茶,一边关切地问我注意到王明的脸色暗了下来,手指轻轻敲击着茶杯"妈去年走了,肺癌晚期。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茶杯"咣当"一声落在桌上,母亲脸色刷白,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怎么会...怎么不告诉我们..."

"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王明深吸一口气,"妈不想让任何人担心,连我也是回来才知道病情有多严重她走前,一直念叨着要我来看看您,说您是她这辈子最好的朋友"母亲捂着脸,泪水从指缝间流出"你妈妈那么好的人,怎么就..."她说不下去了。

父亲抹了抹眼角,拍拍王明的肩膀"你李阿姨是个好人,她在天上一定过得好"那晚,母亲破例杀了只老母鸡,炖了一锅浓浓的鸡汤父亲从柜子里取出珍藏的"杜康"白酒我们三个男人围坐在小方桌旁,酒过三巡,脸上都泛起了红晕。

王明回忆着在我家的点点滴滴,连我都忘记的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下大雪,阿姨半夜起来给我们加被子,还把自己的棉袄塞到我枕头下,说这样能暖和些"王明的眼睛湿润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被人关心是这种感觉。

"父亲罕见地多喝了几杯,脸红脖子粗地说:"我一直把你当自己儿子看,你去上大学那天,我躲在厕所里偷偷抹眼泪呢!"我也有些醉了,心里却无比清醒我突然明白,母亲疼爱王明,并不是因为他比我优秀,而是因为她那颗善良的心无法眼睁睁看着一个努力的孩子被生活打败。

"阿姨,叔叔,我这次回来,是想在这里定居"酒过三巡,王明突然说"公司给了我很好的职位,我想留下来,离你们近一点"母亲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被点燃了一盏灯"真的?那太好了!""还有..."王明看了我一眼,"我想照顾您和叔叔,就像您当年照顾我一样。

您给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刻,我感到一阵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活在王明的影子里他优秀、懂事、有出息,是母亲眼中的好孩子而我,虽然是亲生儿子,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现在他回来了,要照顾我的父母,我该高兴还是该嫉妒?。

接下来的日子,王明经常来我家他会带着各种补品和水果,有时候还亲自下厨,做他在外企食堂学到的西餐他给父亲买了全自动血压计,又陪母亲去看了最好的骨科医生母亲的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父亲的脾气也变得温和了我却很少在家,一方面工作忙,另一方面也是心里别扭。

王明太完美了,完美得让我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我给明子看了你高中的照片,"母亲有一天突然对我说,"你知道他说什么吗?"我摇摇头"他说他当年多羡慕你,有爱你的父母,有温暖的家,有自己的房间"母亲叹了口气,"他说他努力学习,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像你一样,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心里一震,从未想过王明会这样看我有一天晚上,我加班回家,看到家里的灯还亮着推开门,发现王明和母亲坐在客厅里看一本旧相册,里面全是我小时候的照片"伟子回来了"母亲笑着招呼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正好,我在给明子看咱们家的老照片呢。

"我点点头,准备回房间"等等,"王明叫住我,"有事想和你聊聊"他拿出一个文件袋,"我在公司负责一个新项目,需要招销售经理条件不错,我想到了你你对电脑了解,也有销售经验,正适合这个岗位"我愣住了"为什么是我?"。

王明笑了,眼睛弯成月牙。"因为你有经验,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真诚得让人无法怀疑,"你是我兄弟,我信任你。"我苦笑一声,心里五味杂陈。"我配不上那个职位。我不像你那么优秀。"

"谁说的?"王明皱眉"你知道我当年为什么能考上大学吗?因为你家给了我一个安稳的环境你知道我为什么能在外企做得好吗?因为我学会了感恩和坚持这些,都是从阿姨和你们家学到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被磨损的旧钢笔"还记得这个吗?这是你高三那年借给我的,我一直留着,它陪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那是一支普通的英雄钢笔,笔帽上有一道我咬出来的牙印母亲当年省吃俭用给我买的,我却嫌它不够好看,随手借给了王明我鼻子一酸,心中的坚冰开始融化"小伟,明子说得对"母亲插话道,眼里含着泪花,"你一直很优秀,只是自己不知道。

你知道我最骄傲的是什么吗?是你那颗善良的心你从来没有因为我们疼爱明子而抱怨过,这份胸怀,比什么都重要"那晚,我和王明聊了很久,聊他这些年的经历,聊我工作中的挫折,聊李阿姨的离世,聊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他告诉我,他这些年一直惦记着我们家,惦记着当年那个给他温暖的屋子。

"我欠你们家太多,特别是阿姨"王明眼里闪着泪光,"我想报答这份恩情,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感激和爱我把阿姨当成我的第二个母亲"听了这些,我心中的芥蒂渐渐消融我意识到,母亲爱王明,并不意味着她爱我少了她只是把那份爱分给了需要的人,而这恰恰是她最伟大的地方。

几天后,我带着忐忑的心情去了王明的公司面试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特殊照顾我,而是让我经历了常规的面试流程我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通过了考核,成为了公司的销售经理刚开始工作时,我确实有些不适应高端电子产品的销售与普通电脑销售不同,客户多是大型企业和机构。

我经常加班到深夜,研究产品资料,改进销售方案王明从不插手我的工作,但总会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建议和支持

"你比我想象的做得还好"一次,王明在公司茶水间对我说,"客户都很喜欢你的诚恳和专业"慢慢地,我找到了自信,销售业绩也逐渐提升半年后,我带领的团队创下了公司季度销售新记录一年过去,我们的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

公司给了我们丰厚的奖金和股份期权我和王明商量后,决定给父母买了一套新房子,离我们公司近,环境也好搬家那天,阳光灿烂我们雇了一辆小卡车,把老房子里的家具和物品一件件搬出来母亲舍不得扔掉那些旧物件,说它们承载了太多回忆。

"这个破沙发,可是见证了你们俩长大的"她抚摸着那个已经磨损的布艺沙发,眼里闪着光新家宽敞明亮,有电梯、暖气和24小时热水母亲站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小区花园和远处的城市轮廓,眼睛湿润了"我这辈子做对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当年收留了明子。

"她轻声说,声音里满是欣慰我走过去,轻轻搂住她的肩膀"妈,您做对的最好的事,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和感恩"王明也走了过来,站在母亲的另一侧"阿姨,谢谢您如果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阳光洒在我们三人身上,温暖而明亮。

母亲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皱纹舒展开来,像是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那年春节,我们一起包饺子、贴春联,看春晚王明带来了一台录像机,放映他当年在大学拍的录像带模糊的画面中,年轻的王明对着镜头说:"阿姨、叔叔、小伟,我在省城过得很好,请不要担心我。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父亲看着看着,红了眼圈;母亲则干脆哭出了声"好孩子,好孩子..."她一边抹泪一边说后来,王明还真的在我们城市安了家他娶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孩,我当了他的伴郎婚礼上,他郑重地向我父母敬茶,叫了一声"爸妈"母亲激动得差点晕过去,泪水打湿了整件新衣服。

再后来,我也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和王明的孩子一起长大,亲如兄弟每逢节假日,我们两家人都会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饭母亲最爱这种时刻,她说这才是真正的"儿孙满堂"岁月流转,时间带走了很多东西,却让爱和温暖留了下来。

在这个普通的城市里,在这个平凡的家庭中,我们谱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平淡却真实,简单却深刻母亲常说:"善良的心,总会收获善良的回应"而今,我终于懂得了这句话的真谛那个当年住在我家三年的瘦弱少年,如今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兄弟;那份毫无保留的爱与接纳,最终变成了岁月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八年的光阴,改变了很多,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人生路上的恩情,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身边。而真正的亲情,不仅是血脉相连,更是心灵的共鸣和彼此的牵挂。

上一篇: 94年去二叔家借学费,二婶搬凳子给我坐,回到家父亲说:你要争气
下一篇: 想去挖虫草?你需要get以下技能 不然一无所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