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艺术 | 台湾民宿的“早安晨之美”
181 2025-08-14
最近,“金利来拟从港股退市”的消息刷屏,让不少70、80后翻出压箱底的旧西装感慨:“当年攒俩月工资买的领带,现在儿子说像爷爷的遗物”不止金利来,班尼路、庄吉这些曾经火遍街头的男装品牌,如今要么门店冷清,要么淡出年轻人视野——曾经的“男人的世界”,咋就成了“时代的眼泪”?。
金利来:从“中产标配”到“父辈标签”,40年辉煌终成往事1968年,“领带大王”曾宪梓在香港创立金利来,一句“男人的世界”广告词,让它在80、90年代成为中产男士的“身份勋章”:一套金利来西装配同品牌领带,是商务宴请、婚礼现场的“体面标配”。
1984年进入内地后,金利来迅速铺开2700家实体店,从一线城市商场到县城核心商圈,红了整整四十年。但时代的转折来得比想象中快。
2024年下半年,金利来发布公告,计划以私有化方式从港股退市,最高耗资4.64亿港元完成这一“告别仪式”背后的无奈,藏在一组数据里:过去三年,金利来营收和利润持续下滑,2022至2023年度净收益降幅达30%,年轻消费者的目光早已转向更个性化、潮流化的品牌。
“金利来是港式潮流的代表,靠港剧、港星和MTV火了一代人,但Z世代根本不买‘父辈审美’的账”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指出,当电商、直播、国潮新品牌轮番冲击市场,金利来的中规中矩反而成了“老气横秋”——年轻人要的是“能搭出层次感的休闲装”,不是“永远深蓝、深灰的商务款”;要的是“小红书能晒的设计感”,不是“满大街都是的经典款”。
更雪上加霜的是,市场上泛滥的山寨品,让金利来的“中高端”标签逐渐模糊,曾经的“身份象征”,成了“谁都能买的大路货”班尼路:从“潮人标配”到“地摊常客”,输给优衣库的不止是设计如果说金利来的衰落是“慢刀子割肉”,班尼路的陨落更像一场“闪电战”。
2000年前后,班尼路是年轻人的“面子担当”: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黄渤喊“牌子,班尼路!”,王菲、刘德华轮流代言,全国4000多家门店,有人省吃俭用吃馒头,就为买件印着品牌logo的T恤——那时候,穿班尼路=“我很潮”。
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优衣库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开了首店,却被班尼路“按在地上摩擦”——当时的零售市场“渠道为王”,班尼路靠快速铺店+巨额广告,轻松把优衣库“赶出”中国但谁也没想到,十年后优衣库卷土重来,用“基础款+高性价比+快反供应链”彻底颠覆市场。
班尼路的“大而全”设计、“一年一换”的款式,在优衣库的“每周上新”“联名款”面前毫无竞争力,年轻人转身就走
更讽刺的是,班尼路的工厂后来成了优衣库的代工厂——曾经的对手,如今成了“打工人”数据最扎心:2012年起,班尼路6年内关掉3000多家门店,曾经的“潮牌顶流”,现在连00后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有网友翻出2005年的老照片:“那时候全班男生都穿班尼路,现在翻箱倒柜找,只剩一件起球的旧卫衣,扔了可惜,穿出去怕被笑。
”庄吉:“庄重一身”成空谈,商务男装的“中年危机”“庄重一身,吉祥一生”——这句广告词,曾是35-55岁男性的“身份密码”作为曾经的“中国服装十大影响力品牌”,庄吉靠商务休闲西装打天下,门店多到“一条街能开三家”,目标客群是“都市精英”,走的是中高端路线。
但当Zegna、Hugo Boss等国际品牌带着“轻正装”概念杀进来,七匹狼、利郎等国内品牌又推出免烫面料、年轻化设计的西装,庄吉的“老派商务风”瞬间失色更关键的是,消费观念变了:年轻人入职第一套西装,不再追求“越正式越好”,而是“能上班也能约会”的“多场景穿搭”;中年男性也不爱“撑场面”的厚重西装,更想要“轻、薄、软”的舒适款。
庄吉的产品迭代却慢了半拍,设计跟不上,面料没创新,渐渐被市场遗忘。
现在的庄吉,核心资产虽被收购,但品牌还在生产,只是“存在感”低到离谱有网友调侃:“上次看到庄吉,还是在老家县城的尾货市场,挂着‘清仓大甩卖’的红牌子,曾经的‘精英专属’,现在成了‘爸爸的特价衣’”老品牌的“自救”,到底差在哪?
这些曾经的“国民男装”集体褪色,不是偶然马岗分析:“中国服装市场20年经历了电商、直播、国潮等多轮变革,消费者从‘有衣穿’到‘穿得好’再到‘穿得有态度’,品牌必须跟着变”但很多老品牌陷入了“三个错”:一是“定位错”。
金利来守着“父辈审美”不放,班尼路沉迷“大而全”的设计,庄吉困在“商务=老气”的刻板印象里,年轻人根本找不到“我为什么要买”的理由二是“反应慢”当优衣库用“快反供应链”7天出新款,当国潮品牌靠“联名款”刷爆社交平台,老品牌还在按“季度上新”的节奏走,等设计出来,潮流早过了。
三是“口碑崩”海澜之家被吐槽“质量差、起球变形”,班尼路代工厂的标签让“潮牌”变“地摊货”,金利来的山寨品泛滥让“高端”变“普通”——消费者用脚投票,再正常不过站在2025年的节点看这些老品牌,它们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没有永远的“流量”,只有永远的“变化”。
曾经的辉煌,是时代给的“入场券”;现在的困境,是时代出的“必答题”要想“逆生长”,或许得放下“当年多火”的执念,真正蹲下来听听年轻人在说什么——毕竟,衣服最终穿在人身上,人变了,品牌哪能不变?
就像网友说的:“不是我们不爱老品牌,是老品牌不爱我们了。要是金利来出几款潮酷的联名款,班尼路做点有设计感的基础款,庄吉搞点轻正装的新面料,谁不想支持?毕竟,谁没有过为一件‘牌子货’攒钱的青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