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章之美,诠释最具中国特色的服饰魅力

佚名 103 2025-07-31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指出,黄帝、尧、舜三位古代帝王,通过身着华服而使得天下得以安定治理。

作为衣冠古国,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服饰一向密不可分。

深藏身体的深衣,充满了礼法的内涵。

轻薄通透的罗衫,传达着含蓄的性感。

简单干练的半臂,消融了胡汉的界限。

变化万端的裙装,承载着自由的追求。

中国的服饰文化,不仅彰显了服饰本身的华丽与精致,还体现了礼仪教化与流行时尚的和谐融合,以及内敛与豪放精神的相互交织。

《深衣·中国最早的连衣裙》

深衣之影

衣襟呈三角形,绕至身后紧贴身躯,这成为了深衣留给后人最为感人的轮廓。该深衣的款式是根据汉阳陵等地出土的西汉时期俑的服饰进行复原的,原本为直裾样式,但由于腰部设计较为宽松,故而通过前襟的拉伸,于后腰部形成了一个类似曲裾的三角片,设计颇具匠心。

深衣,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广为流传的服饰,将先前分开的上衣与下裳融为一体,同时仍保留着分割的痕迹,被誉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连身裙。此服饰将人体巧妙地隐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精神;它演变出盘绕的曲裾、重叠的领口,彰显出美妙的韵律。那么,深衣之下,又蕴藏着我国服饰文化怎样的趣味呢?

汉服婚礼上的深衣

此处乃一场汉服婚礼的举办地。新郎新娘及男女宾客,皆身着连体深衣式汉服。纵然深衣盛行的时代已渐行渐远,然而,它依旧深植于国人的心中,成为怀旧者们在婚礼等重大仪式上的选择。即便这些服饰与古时的深衣不尽相同,却也增添了几分古典的庄重与气派。

水袖·袖里有乾坤》

水袖舞蹁跹

在我国的传统戏曲服饰中,戏装的袖口部分通常装饰有一截洁白的绸缎,这一部分被称为水袖。水袖是对古代服饰中衣袖的一种艺术夸张,是戏装设计中的关键元素。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水袖不仅能够通过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还承担着多种舞台功能,例如行礼、擦拭泪水、传递信号等。下面这张图片展示了京剧《锁麟囊》的舞台剧照。青衣演员挥动长袖,呈现出的静态姿态不仅显现了她剧中角色的哀愁情感,同时也向乐队成员及现场观众暗示,她即将开启演唱环节。

何处曾相识,彼此凝望间,难道美好相遇竟无言?在幽闺之中,杜丽娘姑娘于梦中与一位陌生的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邂逅。不经意间一瞥,杜丽娘便对这位英俊的书生产生了好感。然而,由于男女有别,她只能假装回避柳梦梅的示好。不料,她轻轻一转身,衣袖不慎搭在了书生的衣袖上,那隐藏在心底的爱慕之情,就这样被一截素白的水袖牵引而出。

在昆曲《牡丹亭》的表演中,生旦角色尚未吐露真情,但台下的观众早已透过水袖的舞姿,将那场情感纠葛看得透彻清晰。那长长的水袖,宛如一座沟通心灵的鹊桥。时而遮掩,时而轻拂,时而翻转,时而旋转,静与动的交织中,蕴藏着无数悲欢离合的动人情感。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臣宦的换装秀》

听乐·交领长衫

宴会拉开帷幕,众人陶醉在欢快的音乐之中。韩熙载安坐于榻上,头顶一顶高耸的帽子,身着一件领口交叉的黑绿色长袍,与在座宾客的普通服饰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古代,服饰分为朝服、公服、常服、章服等多种类型。然而,在家中举办宴会时,韩熙载无需拘泥于这些繁复的礼制,他选择了穿着舒适的家常服饰。

五代或南宋时期商朝服饰,被誉为名作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长卷的形式呈现,生动地再现了南唐官宦韩熙载在家设宴欢聚的情景。这幅画作是由画家顾闳中根据南唐后主李煜的指令,于夜晚秘密探访韩熙载的宅邸,观察其宴会场景后所创作而成。

全卷分为“听乐”、“观舞”、“歇息”、“清吹”和“散宴”五个部分,描绘了21位女性和28位男性。画中的宾客包括了南唐时期的官员以及一些知名的歌舞艺人。通过这幅长卷,你将发现,在不同场合下,人们穿着不同的服饰,这并不仅仅是现代人的时尚追求。

《唐人爱半臂》

半臂风采

半臂这一服饰形式源自汉魏时期的半袖,受到了“胡化”风格的显著影响,到了隋唐时期,它已经演变成为了女性时尚的典型装束。

唐代将时代潮流融入女子的“短袖”之中,这种袖子仅到肘部的短款外衣,即所谓的半臂——它是一种紧身的窄袖襦衣。穿上它,不仅能抵御寒冷,还能起到美化身形的效果。原本设计为便于骑射的这种上衣,后来衣身进一步缩短,演变成了坎肩。即便在今日,半臂依旧保持着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男人也能穿裳裙》

上衣下裳

相传黄帝制定了服饰规范,明确了“上衣下裳”的穿着方式。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编钟铜座上有一铜人商朝服饰,其身着上衣,下着裳,神态安详,举止从容。尽管如今男子鲜少穿着裳,但“衣裳”这一词汇已融入汉语之中。

男士通常穿裤,女士则多穿裙子,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上衣配下裳”曾是男性服饰的基本款式。“上衣”这一部分容易理解,那么,“下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古文献中记载,“裳”在古代是先民们用以遮掩身体隐私的布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失礼。最初,这种裳是用兽皮或树叶制成的,其外观与孙悟空所穿的虎皮裙相似;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料逐渐取代了兽皮和树叶,但其作为遮羞的作用并未改变。

部分文献提及我国古代男性普遍身着裙装,将“裳”与“裙”混淆。实际上,裳与裙在款式上存在差异,简言之,裙可视为裳的进化形态。裳虽配有衽,但前后分开,无法完全遮蔽身体。自汉代起,人们将裳的前后两片缝合,制成筒状,从而产生了“裙”这一新称谓。“裙”字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司马贞、王先谦等人认为,西汉时期的“裙”实则是一种贴身的内衣。直到东汉,裙才外穿,成为和裳并列的服装。

《如何打扮一位明朝新娘》

大明新娘

明代婚礼的服饰堪称古代婚服的杰出代表,图中所展示的是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复原的明代秀才新娘的形象,其头饰为精致的狄髻,额前点缀着金色的凤凰簪,身着鲜艳的大红通袖袍。这幅作品出自画家撷芳主人之手。

在众人心中,古代新娘的典型装扮是“凤冠霞帔”。这实际上指的是明代的新娘,而且并非寻常百姓。凤冠上装饰有凤凰、翟鸟等图案;霞帔则是披在肩上、垂至胸前的绣花带子。“凤冠霞帔”在明代,是皇后和命妇们所穿的礼服。根据她们的身份和等级,凤冠与霞帔的颜色、图案、纹饰也各不相同。在大明朝时期,新娘的装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包括鲜艳的大红喜服、覆盖头发的盖头、精美的绣花裙子和绣花鞋子。

上一篇: 赵露思 | 多巴胺运动风穿搭美照
下一篇: 贵州又一景点火了,被称为贵州版“阿勒泰”,浪漫治愈,适合避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