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映春宵(80年代结婚)

网络小编 89 2025-07-29

1980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寒风裹挟着细雪,把整个县城都染成了素白我坐在自家堂屋的太师椅上,看着母亲将最后一针红线绣进嫁衣的滚边煤油灯昏黄的光晕里,那件大红色的缎面棉袄渐渐有了雏形,领口处盘着精致的盘扣,袖口镶着金丝滚边,针脚细密得如同春蚕吐丝。

"总算赶在婚期前完工了"母亲放下银针,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她鬓角的白发又添了几缕,这几个月来,为了筹备我的婚事,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父亲坐在八仙桌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灰缸里已经堆起了小山"明天就去供销社看看,还得置办些嫁妆。

"他闷声说道 第二天一早,我跟着父母来到县城最大的供销社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裹着厚厚的棉衣,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供销社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搪瓷脸盆、暖水瓶、的确良布料等紧俏商品父亲掏出攒了许久的票证,换了一对印着"囍"字的搪瓷脸盆,又扯了两匹蓝白相间的碎花布。

母亲则在副食柜台前犹豫许久,最终用省下的粮票换了半斤水果糖和两包饼干 婚期定在腊月十八前一天晚上,家里来了许多帮忙的亲友二婶和三姨在厨房忙着包饺子,案板上的面粉堆得像小山;堂哥和表弟们在院子里挂红灯笼,竹竿敲击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

我躲在里屋,听着外面热闹的声响,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迎亲的队伍天不亮就来了鞭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我坐在床上,任由婶子们给我梳妆打扮大红的盖头盖住了视线,耳边传来母亲压抑的啜泣声父亲将我的手交到新郎手中时,声音有些发颤:"好好过日子。

" 新郎家离我家有二十多里路,交通工具是两辆自行车前面一辆由新郎骑着,后座绑着我的嫁妆;后面一辆由堂哥带着我寒风呼啸而过,吹得脸颊生疼,但想到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心里又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新郎家,院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乡亲。

我被搀扶着跨过火盆,踩着铺在地上的红毡子走进堂屋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一套仪式下来,双腿已经发麻新房设在东厢房,墙上贴着大红的双喜字,床上铺着崭新的棉被,被面上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 婚宴摆在院子里临时搭起的大棚里。

八仙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红烧肉、白菜粉条炖豆腐、炸丸子......最稀罕的是中间那盘红烧鲤鱼,鱼身上浇着浓稠的酱汁,象征着"年年有余"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划拳行令,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 闹洞房一直持续到深夜。

宾客们散去后,屋里只剩下我和新郎他有些局促地站在床边,手里攥着块手帕:"累坏了吧?我给你倒杯水"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身影,我心里的紧张渐渐消散煤油灯的光晕里,他的侧脸温柔而坚定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温馨新郎在县机械厂当钳工,每天早出晚归。

我则在家里操持家务,偶尔去生产队帮工农闲时,我们会一起骑自行车去县城,在新华书店看上半天书,或者在国营饭店吃一碗阳春面虽然日子清贫,但充满了希望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院子里的桃树开了花我在院子里种了些蔬菜,看着嫩绿的菜苗一天天长大,心里满是欢喜。

晚上,我和丈夫坐在院子里乘凉,他指着天上的星星说:"等攒够了钱,咱们买台缝纫机,你就不用再手缝衣服了" 时光荏苒,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土坯房早已换成了楼房,自行车也变成了小汽车但每当看到家里珍藏的那张结婚照,照片里两个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些往事就会如潮水般涌来。

如今,我们已经儿孙满堂孙子们总爱听我们讲过去的故事,尤其是那段艰苦却又充满温情的岁月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结婚那天的红烛,虽然微弱,却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温暖了无数个寒夜 岁月带走了青春容颜,却带不走那份相濡以沫的深情。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用爱和信念筑起了温暖的家,这份珍贵的回忆,将永远铭刻在心底,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珍藏

上一篇: 明星超模博主都抢着穿“拉链毛衣”?可高领可低领就是这么迷人
下一篇: 2023年流行色“洋红”今冬首穿!成熟明艳有力量,节日氛围燥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