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爱臭美,搽粉,戴花,留指甲,梳妆打扮不亚于女子

小小兔 191 2025-07-29

2005年梁带村芮国墓地与2017年刘家洼芮国都城遗址的发掘,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让一个沉睡在史册中2000多年的神秘古国芮国得以“复活”最近,中国科学家团队又公布一项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刘家洼芮国遗址的一座男性贵族墓内,曾出土一件微型铜罐,其中保留了6克左右的残留物。

铜罐送到中国科学院检测后发现,该残留物由牛脂作为基质,混合了一水碳酸钙颗粒,是一种用于敷面的美白化妆品这既是中国迄今最早的男性化妆品,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面脂,距今已有2600多年

古代男性竟然用美容化妆品?这可能令现代人感到惊奇,其实,古代好多朝代很多男子爱美的程度真的是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人甚至引导过时尚潮流,可谓是“须眉不让巾帼”!常言说“空口无凭”,下面按历史顺序,以文物和古代绘画为依据,来看看古代的男人们是怎样“臭美”的。

战国时期的男子梳妆盒2002年,我国在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过一个“便携式”梳妆盒,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梳妆盒该梳妆盒精致小巧,是由两块木板雕凿铰结而成,梳妆盒外部的图案非常漂亮,盒内相应部位凿空,分别放着着铜镜、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

这个梳妆盒非常“便携”,能像现代女士的梳妆盒一样可以合盖,盒子的上下各装一个可伸缩的支撑,以便使用时稳定镜镜子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只精致的梳妆盒,其墓主人竟是一位男性看来梳妆自古并非女性专利,男性亦须拢妆理冠。

九连墩一号楚墓的梳妆盒刚出土的样子

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的梳妆盒复原汉代的男性梳妆用具如果解释说九连墩一号楚墓的男主人可能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花花公子也还罢了,然而,长沙马王堆三号墓的主人是汉初长沙国的高级军事将领,一位五大三粗的武夫在他的众多的陪葬品中,也发现了有四个盛放梳妆用具的漆奁,奁内分别装有梳具、妆具、冠与冠缨。

这位将军日常所用的梳妆用具一应俱全,既有理发的梳篦、照容的镜、拔发须的镊、束发的笄簪与丝带,又有盛放梳具及化妆品的奁盒,还有装饰仪容的大冠、小冠及冠缨等,其数量之多、做工之精细、保存之完好,令人赞叹不已。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形状各异的妆奁,大妆奁里面还有子奁

妆奁里面的铜镜与梳篦

化妆用的各种小工具汉代及魏晋南北朝男子的涂脂抹粉民间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古代男子有一种执念,希望自己“肤色白皙,宛如珠玉”,于是面脂应运而生文章开头提到的刘家洼芮国遗址出土了男性美白化妆品,说明从东周末年、春秋时期开始,男人们已经注重皮肤的美白了。

到了汉代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把美白推崇到极端的地步汉代男子怀里揣着化妆品随时补妆,汉惠帝的男侍们有“不敷粉不得上值”的规定,要求持妆上岗《汉书・佞幸传》中载有:“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

三国时,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何晏,在敷粉上极其讲究,素有“敷粉何郎”的雅号史书上记载他:“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何郎”一词也由此成为古代称呼喜欢打扮修饰的美男子的代称曹操的儿子曹植,爱作诗更爱敷粉《魏志·》里曾记载,一次,曹植非常仰慕的大文人邯郸淳去拜访曹植时。

恰巧曹植刚洗完澡,尽管他非常迫切地想和邯郸淳见面,但为了敷粉,竟然让客人在大堂里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竹林七贤”的嵇康,是有名的美男子据传他喜欢在脸上涂面药,《本经》谓其“长肌肤,润泽”,属于古法美白的一种,其水浸剂对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增白霜,使得嵇康的皮肤非常白皙有光泽以上是关于男子敷粉的文字记载,我们从出土文物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前面所提及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汉代化妆盒,其中所见脂粉残迹仅有一盒,其余三盒不见实物,疑为化妆脂粉或香草一类。

同为这个墓中出土的帛画《车马仪仗图》,画面左上部第一排人物,身份地位较高,从画面可以看出,他们均面涂白粉,看来那时男性化妆,的确流行敷粉。

唐宋男子:染发和簪花成礼仪制度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诗曰:“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意思就是说当时的人很怕因为年老、须发斑白而被人瞧不起,于是纷纷染黑须发来显示自己年轻古代男子觉得白脸红唇还过瘾,于是便将时令鲜花或类似花朵的饰物插在发髻、鬓角或冠上。

什么?男人头上插花?是的,这在唐宋时期很流行关于男子簪花的确切记载,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一日,唐玄宗看到春日长安的美景,一时心血来潮,就让大臣们作诗助兴一个叫苏颋的大臣写下了“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诗句。

玄宗一看,这诗不错,于是亲自给他头上戴了朵花此事见于《开元天宝遗事》:“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帝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到了宋代,皇帝们自己也加入了戴花的队伍中,其中尤以宋徽宗为最,每次出游都要“裹小帽,簪花,乘马”。

并且,“凡预大宴并御筵其所赐花,并须戴归私第不得更令仆从持戴,违者纠察”,也就是说男人戴花已由一种普通的习俗升格为国家礼仪制度了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曾提及,宋代每遇大典、佳节、帝王出行,公卿百官骑从卫士无不簪花。

唐宋诗人描写男人头上戴花的诗词数不胜数,这里仅举两例杜牧〔唐〕《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 〔宋〕《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 十里珠帘半上钩唐宋男人戴花这种习俗也反映在许多画作中。

《货郎图》【宋】 苏汉臣

《 货郎图 》局部

《春社醉归图页》 【宋】李唐(局部)明清的画家也画过一些男子簪花的画卷,有的是以唐宋的男人生活为题材,有的是以现实为题材,这说明当时某些社会阶层仍然保持这个习俗下面这幅画,是明代画家陈洪绶画的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字升庵)的生活画像。

《升庵簪花图》【明】陈洪绶下面这幅是明代画家仇英画的《四相簪花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典故,说的是一种名叫金缠腰的花的花瓣,被时任扬州太守的韩琦剪下,插在了他宴请的三位宾客以及他自己头上,后来四个人先后做了宰相,北宋科学家沈括将这个故事记载在他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

《四相簪花图》【明】仇英下面这幅是清代画家苏六朋画的《簪花图》,描绘的是宋真宗赏花给群臣的场景。

《簪花图》【清】苏六朋古代男人蓄甲蓄甲之风似乎流传已久,古代男人留长指甲也是很常见的古人最初的观念源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后来演变成一种身份象征,一种上层阶级的风尚,留长指甲就代表着你是不用干活的贵族。

既然留长指甲,那就要讲究好看,人们以细长为美下面这幅宋代的《槐荫消夏图》中,指甲的姿态画得很美。

《槐荫消夏图》【宋】佚名下面画像中雍正皇帝的指甲纤长饱满,看起来经常保养。

雍正皇帝画像下面这幅照片,清代名臣张之洞的指甲给人印象深刻。

留着指甲的清代名臣张之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未停歇过不过,审美也具有时代性,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审美眼光是有区别的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代男人梳妆打扮这件事?请您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上一篇: 2020职场穿搭大升级!速看刘敏涛穿衣秘诀,干练又高级
下一篇: 大火的碎花裙怎么穿才不显老气?这8个技巧你得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