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天后行宫的三尊妈祖造像

网络来源 149 2025-07-29

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年间出生于福建莆田传说林默天资过人,8岁在学堂过目不忘,15岁精通医术、济贫扶困,16岁在水井中获得铜符,拥有神力,每每半睡半醒之间,便能环游岛屿,常在大风浪中救人于危难后来她为救人在海上遇难,村民便建立庙宇来供奉她。

妈祖信仰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妈祖造像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南宋《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载,最早期的妈祖造像是活泼生动的,呈“旋舞状”,好似在舞蹈。

妈祖木雕像·南宋莆田市博物馆藏后来随着统治者对妈祖的不断加封,从最初的“夫人”到“妃”、“天妃”、“天后”、“天后圣母”,妈祖的形象也日渐成熟庄严1862年烟台开埠后,福建船帮在同乡的商人和绅士中募集资金,在烟台建立了福建会馆,也就是天后行宫。

自建成之后,这里就成为福建人在烟台洽谈贸易、同乡聚会、祭祀妈祖的场所建立之初,馆中并无神像,只有一座神位,如图(红框中即是):

目前天后行宫大殿里供奉着三尊妈祖神像,分别有不同的来源及造型特征,下面一一分析。大殿正中暖阁里的这座妈祖神像,是1988年在河南开封塑造的蜡像。

妈祖造像按制作工艺可分为“软身妈祖”和“硬身妈祖”软身妈祖是由头部、躯干、四肢分开雕刻后,通过铜环组合起来的造像,其关节可以活动因其轻便,所以多用于妈祖庆典出游仪式硬身妈祖是指由一整块木头、泥土等材料塑造而成的神像,四肢不可移动。

硬身妈祖从造型上分站姿与坐姿两种,多用于寺庙、家庭祭拜中大殿中的这尊妈祖蜡像,就是硬身妈祖。坐姿,头戴凤冠,身披云肩,呈微笑状。从面部肤色看,这是一位粉脸妈祖。

粉脸妈祖是世界妈祖的本源,数量最多、最为常见,以湄洲粉脸妈祖为代表,通常称粉脸妈祖为“大妈”粉脸妈祖是依据人的皮肤颜色塑造而成,描绘的是妈祖飞升前的凡人样貌,具有平易近人的特征,深受民众喜爱这尊妈祖蜡像西侧,有另一尊妈祖像。

这尊妈祖像是樟木材质,是2014年从福建的湄洲祖庙分灵而来。细看她的裙裾上有“湄洲妈祖庙董事会赠”字样。

这也是一位粉面妈祖,坐姿,头戴冠冕,双手持圭,圭上挂如意这尊妈祖神像的冠饰,是凤冠与冕板的组合凤冠是皇后所用,冠冕则是皇帝专用,这件冠饰将帝后发冠整合,是妈祖冠式的最高规格,也是妈祖地位的体现现在大多数妈祖庙都是采用此冠式。

台湾鹿港天后宫妈祖像的冠式也是如此妈祖造像手中持物一般有笏板、圭和如意这三类天后行宫这尊妈祖像手中持的是圭妈祖持圭的手势也分两类:一类是双手紧握呈朝天式;另一类是单手持圭,托在圭的底部,将圭的前半部分放在前臂,另一只手搭在扶手上或放在腹部前。

此处采用的是第一种持法

这类手持圭的妈祖造像,平民百姓家里不允许供奉,只能在庙宇中作为镇殿妈祖来供奉圭上挂了很多如意如意比笏板和圭的等级低一些,持如意的妈祖主要在百姓家里供奉,有保佑家人吉祥如意的寓意第三尊妈祖神像是2012年9月,我馆与台湾北港朝天宫签订友好宫庙协议书,从北港朝天宫分灵而来的。

于9月22日在烟台天后行宫举行了神像安座仪式

这是一位黑脸妈祖黑脸妈祖起源于福建,目前以台湾地区数量最多,在闽台地区被称为“乌面妈祖”相比粉面妈祖,黑面妈祖形象更为威严、不苟言笑,象征神圣不可侵犯,除恶积善的精神黑脸妈祖也是头戴冕冠,身披云肩,袍服上以金线绣制金龙,并有“北港朝天宫分灵赠”字样。

除了粉脸和黑脸,还有一种金脸妈祖。金脸妈祖多分布在福建,台湾也有一些。例如泉州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的金漆妈祖像,以金箔和金漆制成,通体金光闪闪。还有些妈祖是得到帝王褒奖而塑以金身。

泉州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藏金脸妈祖像

福建湄洲祖庙中的金脸妈祖,是全球第一大纯金妈祖神像。另外在烟台天后行宫大殿正中粉脸妈祖脚下还有两个小的、铜制妈祖像,一站一坐,均手持笏板。因不是主神像,所以不再赘述。

上一篇: 龙华这场活动,致敬“五四精神”!
下一篇: 泱泱华夏战鼓响 一舞风骚数百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