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巧 人像篇 不只做糖水妹子 用食物打造萌系漫画少女写真
115 2025-07-29
近年来,汉服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众多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出游、拍照、逛街,这一现象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与进步。
尽管汉服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备受青睐,穿着它出行本应是一种享受,但汉服爱好者在穿着这类“回头率高”的服饰外出时,却时常遭遇误解、围观甚至被劝离的尴尬局面。近期,有网友爆料,一位游客在上海新天地拍照时,仅因身着汉服,便遭到了保安的冷漠劝离,其理由竟然是“服饰不合时宜”。
身着汉服常遭误认作和服或韩服,因而招致非议,有时甚至面临被劝离或引发争执的困境,这不仅让汉服爱好者感到难堪,甚至可能遭受伤害,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进步造成了阻碍。究其根本,问题源于人们对汉服的了解甚微,对于“汉服”这一名称的含义、其构成要素都不甚了解,更别提对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了。
汉服并非指“汉代的服饰”秦朝服饰秦朝服饰,许多人对此存在误解。实际上,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这里的“汉”字蕴含着一段历史演变的过程。由于汉朝的前身是华夏族,因此汉族的服饰可以追溯到周代。经过秦朝的演变,汉代的服饰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汉服历经儒家思想与华夏法系的持续推动与推广,其影响力逐渐扩散至整个汉文化圈;诸如日本的“和服”、朝鲜的“朝鲜服”、越南的“长衫”等,无不带有汉服的某些特点或受到其影响。
尽管汉服与其它民族服饰存在某些相似性,且汉服体系本身繁复杂乱,容易引起误解,然而人们并不应将自身的“无知”作为借口。在2010年发生的“春熙路烧汉服事件”中,由于民众的无知,误将汉服当作和服,迫使当事人不得不脱下并焚烧汉服;到了2019年,类似误解依然存在,身着汉服的人士也遭到了嘲讽。历经九年的时光,汉服的相关知识与传统文化尚未广泛传播,大众对于我国汉服的识别仍存在困难,这实际上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
身着汉服漫步街头,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体现了个人对文化自信和自尊的展现,同时也是对汉服文化的推广,这一点无可争议,理应受到鼓励和传播。然而,汉服引发的矛盾冲突,其根本原因往往在于缺乏了解。
愚昧之人一旦陷入愚昧,其后果犹如遭遇一场惨痛的灾难。他们误将所谓的万能保健品当作药物服用,拒绝接受医疗救治,最终导致生命终结;无知家长们以为孩子发烧只需多盖棉被出汗便能治愈,结果延误了治疗,引发了严重后果;愚昧之人以为世间有免费的午餐,难以抵挡诱惑,最终陷入了可怕的传销陷阱......
无知之可怕,在于人对自身无知的无知,且自以为是对的。对于汉服的无知,其中固然有传统文化教育不足、文化宣传不够等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个人知识与文化积累的欠缺,将无知之举误当爱国行为。实则,这种误判的爱国行为不仅可笑,更可怕,它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民族复兴的核心,依赖于民族文化的振兴,而文化的振兴,则源自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随着汉服文化的日益繁荣,我们应当培养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与自信心。在当今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了解汉服的定义以及如何区分汉服与其他民族服饰变得相对容易,我们应当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样做不仅能避免因缺乏了解而使汉服爱好者遭遇尴尬,还能防止无知成为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进步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