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裤子”真不愧是初夏吸睛搭配,显瘦还特时髦,回头率真高
95 2025-07-27
甘肃临夏一户农家院外,十来个壮汉正围着一棵两人高的牡丹忙活铁锹挖开板结的黄土时,树根带起的土块簌簌掉在红绸布上新娘子小芳捧着爷爷递来的搪瓷茶缸,看工人们给这株陪她长大的老树系上红绳,突然想起十八岁那年牡丹开得最旺,爷爷蹲在花丛里念叨:"等咱们芳芳出嫁,就把这宝贝带着走。
"
这事还得从六十五年前说起那会儿村里还没通电,小芳爷爷跟着猎户进南山打狍子,在悬崖边上瞅见株蔫头耷脑的野牡丹老爷子愣是拿麻绳捆着树干,从三十多米高的石缝里给拽下来村里老人劝他:"野牡丹性子倔,挪窝准活不成。
"可这株牡丹硬是在张家院墙外扎了根,头十年光长叶子不开花,树干倒是蹿得比房檐还高2008年谷雨前后,七十岁的张老爷子正给牡丹培土,忽然发现枝桠间冒出三个花骨朵等到立夏,碗口大的紫红色花朵压弯了枝条,最大的那个花盘足足有搪瓷脸盆大小。
消息传开,四邻八乡都来看稀罕,有懂行的说这怕是百年难遇的紫斑牡丹打那年起,张家院里的牡丹王就成了方圆百里的景致,清明前后来看花的人能把田埂踩平
去年腊月定亲时,老爷子把孙女婿叫到牡丹树下树皮皴裂的老干上,还留着孙女小时候刻的"芳"字"这宝贝跟了我六十五年,往后就跟着芳芳"老爷子说着往树根浇了半瓢井水,"牡丹最认主,挪的时候得带够五立方原土,根须上的共生菌千万不能抖落。
"
移栽当天来了三台挖掘机工人们先围着树根挖出两米见方的土球,再用草绳缠了七七四十九道看热闹的村民举着手机拍视频,有个穿红棉袄的大娘直抹眼泪:"我嫁过来那会儿这树才胳膊粗,现在比磨盘还壮实"牡丹树装车时,枝桠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往下掉,树根裹着的红绸布在寒风里飘得像团火。
要说牡丹这花,打唐朝起就是富贵象征当年武则天在长安催百花齐放,唯独牡丹硬着脖子不开,被女皇贬到洛阳反倒开得泼泼洒洒这倔劲儿倒和张家祖孙俩养花的脾性对得上——老爷子年年清明前半个月就睡在牡丹树下,说是要听着地气回暖的动静;小芳打六岁起就跟着爷爷学怎么调配骨粉和豆饼肥。
洛阳老城崔家院里也有这么桩奇事二十多年前移栽的野牡丹,憋了二十七年才开第一茬花,去年居然爆出上千朵牡丹专家来看过,说这类古树挪移成活率不到三成,能开花的更是凤毛麟角张家这株牡丹王能活下来,除了爷孙俩几十年如一日的照料,怕也沾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气候——干燥少雨反而让根系扎得更深。
眼下这株三米多高的牡丹王已经在孙女婿家的院子里安了家。开春那会儿枝头鼓出三十多个花苞,老爷子专门坐了四十里地的三轮车去看。新扎的竹支架上,去年移栽时系的褪色红绳还没解,在春风里一荡一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