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永宁门爬墙闹剧:醉汉把古城墙当攀岩馆,每道划痕都在流血!

网络来源 178 2025-07-20

西安城墙夜爬闹剧:当醉汉把600年古城墙当朋友圈背景板5月2日凌晨,西安永宁门的夜生活还没散场酒吧外的古城墙下,一名浑身酒气的男子突然站上石阶,对着周围人大喊“看我露一手”借着手机闪光灯,他踩着城砖缝隙往上爬,3米高的墙面很快留下一串模糊的鞋印。

底下围观的人群里,有人举着手机录像,有人喊“小心点”,却没人上前拉一把。这段被网友戏称为“现代版徒手攀墙”的视频,让历经600多年风雨的西安城墙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酒后“炫技”背后的文物保护盲区目击者郑先生回忆,这位邻桌大哥酒劲上来后,拍着胸脯说自己“爬墙技术比攀岩馆教练还牛”,接着就上演了这场“即兴表演”他边往上蹭边回头“教学”,说什么“踩砖缝要踩中间,手抓凸处最省力”,活脱脱一个“炫耀型游客”的教科书式反面案例。

可他不知道的是,脚下每块城砖都带着历史的“年轮”——历经数百年风化,表面的青砖层比纸片还脆弱,鞋底的纹路每摩擦一次,都是对文物的一次无声伤害。

其实这不是西安城墙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尴尬2017年,有游客在含光门段攀爬拍照,直接把明代城砖踩出裂缝;2021年,又有人踩着排水口的石雕往上爬,结果把清代的石雕构件蹭掉了边角这些人大多抱着“就爬一次没事”的侥幸,觉得古城墙“皮糙肉厚”,却不知道每道新出现的划痕,都可能让文物修复专家心疼好几天。

有游客甚至开玩笑说:“他爬的不是墙,是朋友圈的点赞数”

二、景区管理:在保护与开放之间走钢丝说起防攀爬,城墙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是一肚子苦水他们24小时轮班巡查,广播里循环播放“禁止攀爬”,可总有个别游客把提醒当耳旁风尤其是晚上酒吧热闹的时候,冷不丁就有人借着酒劲“挑战极限”。

有本地网友在评论区支招:“能不能在重点区域装带灯的围栏?或者用摄像头自动识别危险动作?”但景区管理方也有苦衷:作为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任何加装设施都得经过文物专家层层审批,生怕一个螺丝钉破坏了整体结构。

这种“保护与开放”的矛盾,全国的文保景区都在经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被游客偷偷刻字,故宫的铜缸被摸得发亮,连八达岭长城的城砖都被抠出了“指甲印”如何既让游客感受历史的温度,又不让历史留下伤疤?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需要更多“硬措施”——比如建立不文明行为黑名单,或者在危险区域设置显眼的警示标识,让想“以身试险”的人先冷静三秒。

三、比城墙更需要守护的,是敬畏之心这场夜爬闹剧中,最让人唏嘘的是围观者的态度当男子第一次爬到顶时,人群里居然响起了掌声;当他反复上下时,更多人忙着拍视频发社交平台,却没人拨打景区电话有网友说得直白:“他爬墙是没素质,你们拍照不制止,何尝不是另一种‘围观式冷漠’?”。

站在古城墙下,随便摸一块砖,都可能带着明代工匠的手印。这些历经战火、洪水依然挺立的城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活化石”。

游客来打卡没错,但打卡的方式有讲究——可以在城墙上骑自行车,可以拍青砖灰瓦的美景,但绝不能把文物当“背景板”甚至“攀岩墙”就像景区工作人员说的:“你觉得自己爬得帅,在我们眼里,你踩的是600年的历史”

如今,视频里的“爬墙哥”已经消失在夜色中,城墙上的鞋印或许会被雨水冲刷,但这件事留下的思考不该被遗忘当我们面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时,不妨多一点“敬畏心”:拍照可以,但别动手动脚;打卡可以,但别破坏规矩毕竟,我们想留给子孙后代的,不该是伤痕累累的古城墙,而是一个依然完整、充满尊严的历史记忆。

下次再站在文物面前,记得问问自己:我的行为,能经得起百年后的审视吗?(本文素材来源于极目新闻及西安城墙景区公开信息,部分案例参考历年文物保护报道)

上一篇: 男子夜攀西安城墙“现场教学”
下一篇: 优衣库短袖+短裙爆火?这波穿搭逻辑我悟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