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夜攀西安城墙“现场教学”
5月2日凌晨,西安永宁门城墙根的一家酒吧外,上演了一出荒唐闹剧一名男子借着酒劲,徒手攀爬距今600余年的明代古城墙,不仅自称“技术高超”,还当着围观人群现场“教学”攀爬技巧现场视频中,他如“岩羊”般在离地3米的墙面上移动,下方游客惊呼劝阻,而男子竟反复爬下又攀上,全程持续近20分钟。
目前,西安城墙景区已介入核查,文物保护专家痛心疾首:“这是对历史的践踏!”

一、醉酒男子“炫技” 目击者:他像表演杂技目击者郑先生回忆,当晚他与朋友在酒吧聚会,邻桌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几杯酒下肚后,突然高声炫耀自己的攀岩技术“他说这城墙的砖缝刚好能踩脚,比专业岩壁还容易爬”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该男子径直走向城墙,徒手抠住砖缝向上攀爬。
“他爬得确实稳,但看着就揪心”郑先生用手机记录的画面显示,男子左脚蹬住砖块凸起,右手抓住高处缝隙,身体紧贴墙面横向移动,期间还扭头对下方喊话:“手腕要扣紧,重心往内侧压!”更令人咋舌的是,男子首次安全落地后,竟又二次攀爬,并怂恿围观者尝试:“你们谁来?我现场教!”。
专家分析: 古建保护研究者李峰指出,西安城墙青砖历经风雨,表面已形成脆弱风化层“成年人体重施加的抓握力,极易导致砖块松动甚至脱落这种行为等于在毁坏‘历史皮肤’”二、攀爬黑历史频现 城墙伤痕累累这并非西安城墙首次遭遇攀爬破坏。
景区记录显示:2021年,一游客为拍照跨坐垛口,导致两块明代箭窗砖碎裂;2023年,两名大学生模仿短视频博主“打卡”动作,在城墙刻下26厘米划痕;仅2024年五一假期前三天,巡查人员就制止了7起触摸、倚靠墙体行为。
触目惊心的代价: 文物保护工程师张建国透露,去年修复一段5米长的受损墙体,仅材料成本就超过12万元“明代城砖无法批量生产,修补时必须手工烧制,还要做旧处理与原有结构融合,工期长达三个月”三、景区管理陷两难 夜间值守存漏洞。
面对此次事件,西安城墙管委会安保部负责人坦言管理困境:“景区全长13.74公里,夜间虽安排30人巡逻,但酒吧集中区域人流复杂,难免有疏漏”目前景区采取三项紧急措施:永宁门段加装12处红外线感应警报器;与周边17家酒吧签订《文明共建协议》,要求店员及时劝阻危险行为;
对攀爬者最高处以2万元罚款并纳入旅游黑名单市民声音: 在城墙边生活了40年的王大爷感慨:“小时候见人摸城墙都要挨骂,现在有些人把文物当游乐场,真该好好管管!”四、法律利剑高悬 为何屡禁不止?根据《西安市城墙保护条例》,攀爬城墙可处2000-20000元罚款,造成损坏的需承担刑事责任。
但实际执法中却面临三大难题:1. 取证困难: 多数攀爬行为转瞬即逝,除非像本次事件有全程录像,否则难锁定证据2. 处罚力度轻: 2023年查处的21起案例中,平均罚款仅3800元,难以形成震慑3. 侥幸心理作祟:。
涉事男子事后对目击者叫嚣:“罚钱算什么?我抖音涨了五千粉!”法学教授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刘振宇教授建议:“应将破坏文物行为与个人征信挂钩,限制其高消费、贷款等,让违法者真正感到痛”五、文物保护VS网红经济 如何平衡?。
事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矛盾——在短视频时代,部分人为流量无底线“搏出位”某平台数据显示,“攀爬古迹”类视频平均播放量是普通旅游视频的3.2倍畸形案例:2024年4月,一博主在苏州园林假山上跳舞,导致百年湖石断裂;。
同月,两名网红在敦煌雅丹地貌区航拍时故意踢倒风蚀柱正向探索: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文物修复师”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VR技术虚拟参与修缮工作,既满足参与感又保护实体文物,上线半年吸引超60万人体验西安城墙上的每一块青砖,都铭刻着六百年风雨沧桑。
当那名男子在砖缝间攀爬时,他踩踏的不是冰冷的石块,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物保护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法律铁腕、管理智慧,更需要每个普通人心存敬畏您认为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除了罚款还应采取哪些措施?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