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非遗“活”起来?专家支招:与旅游融合,注重体验互动

网络小编 53 2025-07-15

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与旅游产业紧密相连,真正成为“文化旅游”?10月23日,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开幕式在无锡举办如何让非遗更好地“活”起来,实现文化为旅游赋能,成为现场讨论的热门话题。

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开幕式现场 无锡 供图“非遗真的能赋能美好生活吗?它自身的能量在哪里?非遗如何赋能美好生活?”演讲刚开始,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戴珩就抛出了三个问题戴珩说,非遗赋能美好生活,这是肯定无疑的。

但怎么让非遗进入寻常百姓家?戴珩认为,可以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博览会、非遗集市、非遗电商、非遗直播等活动,让非遗与人们的生活连接更紧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非遗事实上,非遗作为地域文化传播范围有限,旅游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

如今,国内多地都在主打“非遗+旅游”牌,景区利用非遗资源开发互动项目变得越来越普遍比如,无锡的惠山古镇开发了惠山泥人非遗体验研学游项目孩子们参与研学游时,传承人不仅会讲述做泥人的方法,还会手把手教授泥人的做胚、上色。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无锡市获悉,2014年起,惠山古镇系统进行“非遗+旅游”融合,制作、售卖、体验非遗文化和产品的商铺超五成,2020年古镇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南京夫子庙的秦淮灯会、泰州的溱潼会船也已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还有扬州的东关街、上演昆曲《浮生六记》的苏州沧浪亭等一批非遗特色村镇、特色街区和特色景区,也成为了旅游热门打卡地“正是由于非遗和旅游的融合,让非遗走进了现代生活,而且让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成为值得回味的难忘之旅。

”江苏省文旅厅厅长杨志纯说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是文旅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云南大理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中非常注重非遗与旅游的融合。

比如在大理的国家非遗生产示范保护基地中,白族扎染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推广项目基地设立了扎染历史博物馆、扎染制作工艺流程作坊、游客体验区和互动区,以及销售区域游客来到这里,了解扎染历史,参观扎染制作过程,还可以参与体验制作,选购自己喜欢的扎染产品。

“大理在扎染文旅融合的推广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受到了游客的欢迎”马盛德说澎湃新闻注意到,目前列入我国非遗名录的项目有十大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游艺与杂技、民俗等。

责任编辑:李克诚

上一篇: 如何打造非遗的原创品牌?看蜀锦开辟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下一篇: 识麒麟舞、学锯琴艺术……罗湖非遗传人“演说”传统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