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三人谈】“非遗+文旅”如何发生“化学反应”?

小小兔 198 2025-07-15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本文约1004字,阅读约需2分钟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杨婧 吴迪) 今年省两会期间,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贵州是非遗大省,各种非遗项目让多彩贵州文化瑰宝更加璀璨,同时也是宝贵的文旅资源禀赋“非遗+文旅”如何产生“化学反应”?针对这一话题,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了贵州省人大代表,凯里市季刀苗族文化传播中心法人陈琴;贵州省人大代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处)处长、教授蒋友财。

贵州省人大代表、凯里市季刀苗族文化传播中心法人 陈琴

贵州省人大代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处)处长、教授 蒋友财多彩贵州网记者: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贵州乡村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文旅的潜力?陈琴:我们凯里市三棵树镇平乐村季刀苗寨人口只有500人,但拥有百年步道、百年粮仓、非遗古歌、苗族刺绣等原生态人文风光及文化历史,对国内外游客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也说明,只有扎扎实实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乡村旅游才能够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下去,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蒋友财:乡村文化的非遗文创产品是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彩贵州网记者:具体有哪些做法可以促进“非遗+文旅”的融合?陈琴:还是以季刀苗寨为例,我们可以鼓励当地村民在旅游活动中深度融入非遗元素,将民族节日与旅游旺季相结合,精心策划“苗年狂欢节”“吃新节庆典”等民俗节庆活动,以盛大仪式、民俗展演等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还可以通过设计开发精美苗绣饰品、服饰等,拓宽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非遗附加值,促进非遗与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等产业融合发展蒋友财:2024年,黔东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黔东南州非遗保护协会已经联合高校发起了“民艺村创”公益项目,通过学术、设计和工艺的力量,达到村创文明新风、村创产业规模、村创美好生活的效果,让设计找到灵感、让产品找到市场、让游客找到乐趣。

我也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此类民间协会直拨资金支持,推动项目更好落地见效,让这样的公益项目能够有效扎根,形成良性循环有关部门还可以牵头在非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比如在黔东南州借助“村超”“村BA”的影响力举办非遗跨年演说活动,在讲好贵州非遗匠人故事的同时,扩大贵州非遗品牌影响力。

一审:罗亚楠二审:李柏杉 熊 莺三审:彭奇伟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上一篇: 朱炳仁三亚大展演讲全程高能!看中国非遗如何用「美」征服...
下一篇: 如何打造非遗的原创品牌?看蜀锦开辟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