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五大插花技巧,雕琢灵动花艺之美
56 2025-07-14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八月的太阳像是火炉一样烤着大地石河镇附近的庄稼几乎都蔫了头,只有我们胡家湾的水稻长势喜人这都得益于村里新打的机井,虽然用电贵点,但好在保住了收成村里的人大多习惯了农活的辛苦,早出晚归是常态。
我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虽说现在不叫这个名字了,但乡亲们还是习惯这么称呼我我姓马,今年五十有三,在村里行医三十多年,村里人的身体状况我都门清那天,我正在院子里摘黄瓜,准备做点凉拌菜天气热得很,我穿着老旧的背心,裤腿卷到膝盖,一边摘黄瓜一边用草帽扇风。
忽然听见隔壁杨家的小孙子急匆匆地跑过来,小脸通红,气喘吁吁:“马爷爷,快来!我爷爷在田里晕倒了!”我立马放下手里的活,抓起药箱就往外跑药箱是十几年前卫生院发的,绿色的塑料壳已经发黄开裂,我用透明胶带缠了好几圈。
里面装的药也不多,主要是些常用的退烧药、止痛药和创可贴,还有我自己采的几味草药杨家的田地离村子有点远,大概要走二十分钟的山路一路上,小孙子告诉我,他爷爷杨德旺一个人在田里收稻谷,突然就倒下了,把他给吓坏了。
“你婆婆呢?怎么不在家?”我一边走一边问“婆婆回娘家去了,已经十多天没回来了”我皱了皱眉头杨德旺的媳妇杨嫂子,原名叫李秀花,是隔壁大河村的人他们结婚三十多年了,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杨明在镇上开小超市,女儿杨丽在县城当老师,都已成家立业。
杨德旺和杨嫂子现在就两个人住在村里,平时过得还算和睦,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的“乖,你先回家,告诉你爸爸,快去找人帮忙”我拍拍小孙子的肩膀,加快了脚步远远地,我看见杨德旺躺在田埂上,脸色蜡黄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先是检查他的呼吸和脉搏,还好只是晕过去了,生命体征还算稳定。
我从药箱里拿出一小瓶风油精,在他的人中和太阳穴处各点了一点,然后又捏了捏他的人中穴过了一会儿,杨德旺悠悠转醒,眼神还有些迷茫“老杨,你感觉怎么样?”我扶他坐起来,递过去一瓶水杨德旺接过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喉结上下滚动,水从嘴角溢出来,打湿了他布满皱纹的下巴。
他的脸因为常年日晒已经黝黑粗糙,此刻却显得格外憔悴“马医生…我,我没事。”他的声音沙哑无力。
“别硬撑,说说看,是哪里不舒服?”“就是有点头晕,可能是中暑了吧”杨德旺抹了抹额上的汗,想要站起来,却又踉跄了一下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杨德旺的状态:眼眶深陷,嘴唇干裂,衣服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看起来比两周前见到他时瘦了不少。
背后的衬衫全是汗渍和泥土的痕迹,右袖子上还有个破洞,用不同颜色的线胡乱缝补过“你最近吃饭了吗?”我问道杨德旺的眼神闪烁了一下,然后低下头,喃喃地说:“吃了…吃了一点…”“我看不像”我板起脸来,“说实话,你这是饿的吧?”。
杨德旺沉默了片刻,才慢吞吞地点了点头:“家里的米…前天就吃完了,我想着…再坚持两天,等秀花回来了就好了…”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沉杨德旺今年六十五岁,早该享清福的年纪,却还要忍饥挨饿“老杨啊,你这样怎么行呢?怎么不去镇上找儿子要点钱买米?”。
“不想麻烦孩子们…他们也不容易…”杨德旺叹了口气,“再说,秀花马上就回来了,她走的时候说最多十五天…”提起杨嫂子,杨德旺的目光有些复杂,既有期待,又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无奈正说着,杨明赶来了,后面还跟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人。
看到父亲这副模样,杨明又是心疼又是生气:“爸,你怎么搞成这样?家里没吃的为什么不跟我说啊?”杨德旺摆摆手:“没事没事,就是一时糊涂,忘了去买米了”“走,先回家”杨明和其他人一起,架着杨德旺往回走
我收拾好药箱,跟在后面余光瞥见田埂旁边有一个旧暖壶,花瓷的外壳已经缺了一角,塞子是用报纸卷的暖壶里装的不是水,而是稀释得几乎透明的米汤,杨德旺大概是靠这个充饥的到了杨家,我给杨德旺做了个简单的检查,开了些补气养血的中药。
杨明一看家里的情况,急忙去镇上买了米面油盐和一些蔬菜水果“我爸身体底子还行,”杨明送我出门时低声说,“就是最近瘦了好多我妈回娘家这么久,也不知道爸爸这边什么情况”我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作为村医,我见过太多家庭的悲欢离合,有些话不该我多嘴。
回到家,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杨德旺和杨嫂子的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第二天一早,我带着几味调理的草药去看杨德旺推开院门,看见院子里晾晒着一些衣物,其中有杨德旺的几件衬衫,都洗得发白,有的地方还补了补丁角落里堆着几个塑料桶,看样子是用来接雨水的。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杨明的声音:“请进!”屋里的陈设很简朴,一张老式的木床,一个掉了漆的衣柜,墙上贴着十几年前全家的合影,照片已经发黄卷边电视机是老式的大背头,屏幕上蒙了一层灰茶几上放着半瓶酱油和一碗剩饭,饭已经干硬了,上面还粘着几根菜叶。
杨德旺坐在床边,精神比昨天好多了,见我来了,连忙招呼我坐下“马医生,您太客气了,还专门来看我”“这是应该的”我把草药放在桌上,“这些药煎水喝,能补补身子对了,你媳妇什么时候回来啊?”杨德旺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应该这两天就回来了,她走的时候说最多十五天。
她娘家侄女结婚,她去帮忙的”杨明在一旁听着,脸色有些不悦:“爸,我妈这次回去时间太长了您一个人在家,生活都成问题了,她也不打个电话问问”杨德旺急忙为妻子辩解:“你妈妈年纪大了,不会用那些智能手机,打电话也麻烦。
她有分寸的,不会让我担心的”
看着杨德旺为妻子说话的样子,我心里默默叹了口气三十多年的夫妻感情,外人很难说清楚其中的酸甜苦辣杨明还要说什么,被杨德旺打断了:“你妈妈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回趟娘家,让她好好玩几天我这不是没事嘛,就是一时糊涂忘了买米了。
”我看出杨德旺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就转而问起他的身体状况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便告辞了走出杨家门口,杨明送我到院子里,欲言又止“马叔,我爸和我妈…他们之间…”杨明吞吞吐吐,似乎有难言之隐“怎么了?”我停下脚步,看着他。
杨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我爸妈这些年…关系有点怪我妈经常一言不发地做家务,我爸也很少跟她说话但我爸对她特别好,什么重活都自己干,从来不让我妈受累可我妈…好像不太领情”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前几年,我妈动过一次手术,花了不少钱。
我爸卖了几亩好地,还把积蓄都拿出来了那段时间他特别憔悴,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手术后,我妈恢复得还不错,但对我爸的态度似乎更冷淡了…”听着杨明的话,我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猜测但这种事情,还是要当事人自己说清楚才好。
“你放心吧,你爸这次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了”我拍拍杨明的肩膀,“至于其他的事,顺其自然吧”接下来的几天,我时不时去杨家看看杨德旺的身体渐渐恢复了,但杨嫂子还是没回来眼看着已经过了十五天,杨德旺开始变得坐立不安,经常站在村口望着大河村的方向,眼神里满是期待和焦虑。
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杨嫂子可能在娘家受了什么委屈,有人说她是不是不想回来了,还有人猜测杨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杨德旺对这些闲言碎语充耳不闻,依然每天做好饭菜,等着妻子回来第十八天的清晨,我正在院子里浇花,忽然听见一阵嘈杂声。
走出院门一看,只见杨嫂子回来了,身后跟着几个大河村的人,手里还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杨嫂子今年六十三岁,身材微胖,头发已经花白,扎成一个发髻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上衣,下身是一条黑色的宽松裤子,朴素而整洁看到妻子回来,杨德旺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连忙迎了上去:“你回来了!路上还顺利吧?”杨嫂子点点头,看见我也在,向我点头致意。
她的眼神温和但有些疲惫,似乎这趟娘家之行并不轻松“秀花,听说你侄女结婚了?热闹吧?”我上前打招呼“嗯,挺热闹的”杨嫂子简短地回答,然后转向杨德旺,“家里都还好吧?”“都好,都好!”杨德旺连连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送走大河村的亲戚后,杨嫂子开始收拾带回来的东西她从包里拿出一些当地特产:几包腊肉、一罐自制豆腐乳、几瓶酒酿,还有一些手工制作的糕点“这是给你的”杨嫂子把一包糕点递给杨德旺,“我侄女婆家做的,挺好吃的”杨德旺接过糕点,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你先休息休息,我去烧水,一会儿咱们喝点茶。
”说着,他转身去厨房忙活了杨嫂子注视着丈夫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我看不懂的表情在随后的谈话中,杨嫂子提到她本来打算早点回来的,但侄女婆家有些老规矩,要求她多住几天,帮忙整理嫁妆什么的她还说娘家的几个侄子都很有出息,开了工厂,买了楼房,日子过得很滋润。
听她这么说,我不由得多观察了几眼杨德旺的反应他只是微笑着听妻子讲述,偶尔点点头,眼神里带着一种宠溺和理解就在这时,村里的广播响了起来,是村委会通知大家去开会,讨论秋收的事情“你们先聊,我去开会了”我起身告辞。
走出杨家门口,我看见杨明骑着摩托车过来了他听说母亲回来了,特意从镇上赶回来看看“马叔,我妈回来了?”杨明问道“嗯,刚到不久”我点点头,“对了,你爸前几天的事,先别跟你妈提,免得她担心”杨明答应着,快步走进院子。
我则往村委会的方向走去,心里还在想着杨家的事会议结束已是中午,太阳正毒,我戴着草帽慢慢走回家路过杨家时,看见杨嫂子正在院子里晾晒被褥,这应该是她带回来的被子是新的,花色鲜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秀花,我看杨德旺这几天好像瘦了不少。
”我站在院门口,假装随口一问杨嫂子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整理被子:“是吗?我刚回来还没注意可能是天热,胃口不好吧”“他这人啊,就是嘴硬,有啥事都憋在心里不说”我故意叹了口气,“你回娘家这半个月,他天天站在村口望着,生怕错过你回来。
”杨嫂子低下头,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我:“马医生,您知道些什么?”我笑了笑:“我知道的不多,但我能看出来,杨德旺这辈子最在乎的人就是你”杨嫂子的眼圈突然红了,她快速地擦了擦眼角:“他对我是很好…可我…我有时候真的很难…”。
她的话没说完,因为杨德旺从屋里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盆水:“秀花,你歇会儿吧,我来晾”杨嫂子摆摆手:“不用,我自己来就行你去歇着吧,看你脸色不太好”杨德旺放下水盆,有些局促地站在那儿,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我没事,就是这两天可能没休息好。
”
我看了看他们俩,决定不再多说什么这对夫妻之间的事,还是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傍晚时分,我正在院子里纳凉,忽然听见杨家传来一阵哭声声音很低,但在寂静的村庄里却格外清晰我有些担心,决定过去看看走到杨家门口,院门虚掩着。
我轻轻推开门,看见杨嫂子坐在院子的石凳上,肩膀微微颤抖,杨德旺站在她身边,手足无措“怎么了这是?”我问道杨德旺看见我,连忙摆手:“没事没事,秀花她…她看到我瘦了,有点心疼”杨嫂子抬起头,眼睛红肿:“马医生,杨明告诉我了,老杨前几天在田里晕倒的事。
他…他居然饿成那样也不去找孩子帮忙…”说着,她又哭了起来:“这些年,他太苦了…都是我不好…”杨德旺慌忙蹲下来,拍着妻子的背:“别这么说,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再说了,咱们夫妻几十年,哪有什么苦不苦的”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
看来,这对夫妻之间,是有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杨嫂子,有什么话,不妨说出来憋在心里这么多年,对谁都不好”我轻声说道杨嫂子看了看杨德旺,又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马医生,您还记得三十年前的事吗?”我皱了皱眉,努力回想:“三十年前…那时候我刚到村里没多久…”
“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命”杨嫂子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是老杨,背着我走了四十里山路,把我送到县医院他在医院守了我三天三夜,一直睡在走廊的长椅上…”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了那是一个雨季,山路泥泞难行,杨德旺背着高烧不退的妻子,几乎是一路滑着下山的。
到了医院,他的背都磨破了,裤子上全是泥
“医生说我需要动手术,但我们家当时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杨嫂子继续说道,“老杨就去卖血,还借了高利贷手术后,我命是保住了,但…”她的声音哽咽了:“那个手术让我再也不能生育当时,我们只有杨明一个孩子,老杨的父母一直催着要再生一个。
手术后,他们骂我,说我是不祥之人,克夫克子…”杨德旺忍不住插话:“那都是老人家的糊涂话,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可我在意!”杨嫂子突然提高了声音,“我觉得对不起你,对不起这个家这么多年,每次看到你为我操劳,我心里就难受。
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你,只能装作冷漠…”“所以,你经常回娘家,是因为在家里感到愧疚?”我问道杨嫂子点点头:“在娘家,没人知道我的事,我可以假装一切都好但每次回来,看到老杨为我做的一切,我就…”她说不下去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杨德旺蹲在妻子面前,握住她的手:“秀花,这些年我从来没有怪过你我们能在一起,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你知道吗,每次你回娘家,我都盼着你早点回来,因为没有你,这个家就不完整”听到丈夫的话,杨嫂子哭得更厉害了三十年的心结,终于在这一刻解开。
我看着这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不禁感慨万分人这一辈子,有多少误会是因为不善表达,有多少痛苦是因为彼此猜疑而真正的爱情,或许就是像杨德旺这样,默默地守候,不求回报“杨嫂子,”我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心里的话,“其实,杨德旺这次晕倒,不只是饿的,更多的是因为想你。
一个人想念另一个人到极致,是会生病的”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杨嫂子的心门她抬起头,看着杨德旺布满皱纹的脸,看着他眼角的泪痕,突然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丈夫的面颊“对不起,老杨,让你担心了”她轻声说道,“以后,我不会再躲着你了。
”杨德旺握住妻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闭上眼睛,无声地流泪。
我悄悄地退出院子,留给他们二人独处的空间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上空,将一切都染成了金色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远处传来牛羊归家的铃声这就是生活,有苦有甜,有误解也有和解而真正的幸福,或许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里:一个默默的守候,一声轻轻的叹息,一滴无声的泪水。
回到家,我坐在门口的老藤椅上,点燃一支烟,望着天边的晚霞,想起了那句老话:患难见真情杨德旺和杨嫂子的故事,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三十年的误会,三十年的隔阂,终于在一次意外后冰释前嫌有时候,我们总是要走很远的路,才能绕回到最初的起点。
第二天一早,我又去杨家看望推开院门,看见杨嫂子正在做早饭,杨德旺坐在院子里,安静地看着妻子忙碌的背影,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院子里的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正欢快地叫着,仿佛也在为这对老夫妻重修于好而高兴“早上好啊,马医生!”杨嫂子看见我,笑着打招呼,“来得正好,一起吃个早饭吧!”
她的笑容比往日多了几分轻松和明媚,眼睛里闪烁着久违的光彩。我点点头,接受了邀请。有时候,作为一名村医,能见证乡亲们的幸福,或许是我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