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酷”鞋匠,专管大理人脚下的那些事儿

网络来源 81 2025-07-07

提起鞋匠,很多人第一印象中都会浮现出在大街或小巷里放着一台老式缝纫机的修鞋摊但在大理古城,有一位可以用“英式精致”来形容的新鞋匠,在他手中,无论损坏多么严重的鞋子都可以神奇地“起死回生”他的工作室隐藏在古城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店招,但这里却成了大理爱鞋人的“宝藏地”,隔三岔五的就要来走上一回。

他就是老刘,COBBLE的主理人,从粗犷的络腮胡和大花臂你可能很难想到,他其实是一名细致的手工匠人。

初见老刘,是在他位于家中的工作室里,工作室在一楼,面积不大,只有十几个平方,但却透露出满满的复古质感,一整面墙的鞋架,放着修好或者待修的鞋子,整整齐齐,清清爽爽再旁边就是老刘的工作台,各种工具整齐地摆放着,充满着工业风的味道,据说这全是他自己设计装修的。

从屋里墙上的挂画,再到桌上的摆件,各种小细节里都不难看出他对鞋的热爱。

老刘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理人,出生在一个传统白族家庭,年轻时的老刘觉得大理资讯各方面相对闭塞,毅然去了外地闯荡,在上海当过房产中介,也在丽江开过6、7年客栈接触到了很多人和事之后,给老刘带来了一些新鲜的认知和思想上的变化,在外闯荡了近十年,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大理。

“回大理是想找回生活最初的样子,一个小院儿,养一只狗,慢慢的生活”老刘说,年轻的时候在大理,很少会抬头看看这么好看的天,也不会回头看看这么好看的苍山真的出去了以后,才觉得特别珍惜,而这个从小生长的地方,回来之后也觉得更美。

在大理,很适合用心做一件事情的人来呆着,而鞋子,就是老刘要用心做的事鞋子对每个人都太重要,人舒不舒服,跟脚的关系很大,脚舒不舒服又跟穿的鞋息息相关,鞋子好了才能走更远的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行千里,怎么能少了一双鞋呢?。

说起和鞋子的渊源,老刘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买鞋,那时喜欢买球鞋,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玩摩托车,又开始对工装靴,皮鞋特别感兴趣,而这些鞋子经常会坏,需要换底,修补在大理,很难找到可以把鞋还原到自己满意的鞋店,于是干脆就自己动手Diy来修补。

“一双好的鞋子,可以穿一辈子,但穿一辈子的前提是自己懂得保养”为了精益求精,老刘一面靠自己研究,一面跑到上海,南京,扬州等地找到老师傅学习编织和各种修鞋技巧曾经南京的一位制鞋师傅见到老刘后不愿意教他,觉得这么一个时髦的年轻人,是沉不下心来做这门细致的手艺的,老刘就每天去拜访,在那里熬了好几天之后,老师傅终于松口答应教他。

托·富勒说:“不要嘲笑鞋匠又黑又粗的拇指”修鞋,当然也要吃得了苦,受伤是常态见到老刘的时候,他的手上正缠着纱布,是为一双鞋子换底时削伤的当鞋变成潮流,来找老刘修鞋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他想做得精致,区别于传统洗鞋修鞋的机械化的服务,更尊重于手工。

老刘说,“既然选择这一行,还是要有一些匠人精神,一定要自己满意才能交给顾客。”

在老刘手下,鞋子是有生命的。有些时候并不是坏了,而只是“受伤”了。

各式各样的鞋子在老刘手中,重新找回生命力↑“鞋子并不在于它的经济价值,对于喜欢鞋子的人来说,对鞋是有感情的,把鞋作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见得要把它修得多新多好,只是不想让它就这样坏掉而已在老刘手中,几乎什么类型的鞋子都可以修。

帆布鞋、球鞋、皮鞋、工装靴…甚至小孩子的婴儿鞋有一位朋友曾经拿着自己1岁宝宝的学步鞋来找老刘修理,就是为了带回去留给孩子作为纪念,让孩子记得儿时走过的路,这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和外形产生强烈反差的还有老刘的生活态度,没有那么犀利,也没有那么多棱角。生活中的老刘有着一颗细腻温暖的内心,养着两猫一狗,守着一个小院儿,安心地当着一位“奶爸”。

闲暇时也和朋友一起出去骑骑机车、旅旅行“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安排自由的时间,很开心很满足,生活应该是这样”老刘没有打广告,修鞋也保持着“佛系”的态度,“我不喜欢别人催我,因为修鞋是一个细致活,如果有客人说明天必须给我,我就不接。

”如今,老刘和相识一年就闪婚了的妻子共同经营着自己的“小鞋铺”,热爱着所热爱的,坚持着所坚持的,修习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今日互动话题: 你有没有最爱的一双鞋?跟“它”又有哪些故事?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

上一篇: 45+姐姐的逆龄秘籍:3分心态+7分穿搭=十分优雅人生
下一篇: 做波比跳和跳绳应该买什么鞋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