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花鸟岛人像攻略 ,拍小岛最美写真,收下这份拍摄干货
57 2025-05-23
一说到“采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个肥差,有回扣可以拿,和对销售本能的排斥刚好相反,对做采购是本能的渴望和销售这个岗位一样,仅仅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会存在极大的误解,从而束缚你的思维从本质上说,销售和采购,只是和客户以及供应商对接的职位,有些行业并不需要推销产品,只要有个人去和客户和渠道对接即可,也是叫销售。
而采购同理,只是和供应商对接把东西买回来的职位,而实际上这种“买”,有很多种东西买,买的方式也不一样,从而导致采购的分工也大大不一样一个公司要销售的东西只有自己营业范围内的几种,但要买的东西却千千万,大到公司的生产物料,中到机器设备、餐厅服务、招聘服务,酒店机票服务,小到电脑、打印机、纸张等办公用品。
买的方式也有不同,有的是一锤子买卖,买了就走,有的是长期需要的物资,需要源源不断买负责买的人也不一样,有的是去找供应商,并且和供应商签采购合同的人,有的是只要下订单,并且把物资追回来的人这些负责买买买的人,都可以叫采购,然而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却不一样,薪资待遇也完全不一样,职业发展前途也不一样。
譬如,上次写转行做程序媛经历的小芒果,以前在食品公司做小采购,做了五年月薪不过五六千,也看不到什么出头的希望,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她只是一个负责给供应商下订单,并且把物料追回来的人,对供应商完全没有任何决定权,虽然也叫采购,但只是一个采购跟单文员而已。
再者,食品行业产业链很短,原材料非常标准化、生产工艺也简单,供应链不会有什么复杂的波动,都能准确交货,挑战性不大,并不会很重视采购这个岗位最近,有个小伙伴收到一个面试机会,是某汽车主机厂的采购职位,我看了一下JD,建议他不要去。
这个职位虽然是采购,但并不是汽车零部件等物料采购,而是办公资源的采购,技术含量不高,属于行政类的工作,在很多公司其实也是归行政部管的根据采购的性质,我们至少可以把采购分为以下几大类1)直接采购(direct procurement)。
直接采购就是采购公司主营业务所需的直接物料,如产品的零部件,业内叫BOM物料,这些物料是会直接变成公司产品的一部分,财务上能够直接计入成本,能够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采购的特点就是大批量,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公司的产品一直有生产就要一直买,而且采购的物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最终产品的质量,物资的交付时效也直接影响公司最终产品的交货时效,因此这种采购对每个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但这里又有分工,分为开发新品和新供应商的战略采购,以及跟单采购1.1 战略采购(sourcing)在每个公司都是核心岗位,位高权重,钱多事少国内的叫法并不统一,有的就叫采购工程师、有的叫采购开发,有的叫供应商开发,外企一般叫sourcing。
主要职责是开发新的供应商以及开发新的零部件这种采购不像出差选个酒店一样那么简单,而是要对供应商进行全方面调查,比如技术实力、质量水平、成本、产能、管理能力等等,不但要懂技术,也要懂成本怎么计算,还要懂商务谈判。
其实关键是搞定三个事情:第一、哪家供应商能够把这个零件做出来(考察技术实力,不要口头说能做出来,样品也能做出来,但真正生产的时候又做不出)?第二、这个零件他报的价格是不是有水分,能不能再低一点(需要知道核算原材料成本,工时成本、加工流程)?
第三、(假设一个月要做100万件的量),这家供应商到底能不能做这么多(需要知道计算产能、良品率)?现实中,大部分时候sourcing工程师其实并不需要去开发新的供应商,因为每家公司合作的供应商都很稳定,所以主要工作都是在和现有的供应商沟通新零部件成本控制方面、签订采购协议和合同。
就算是要开发新供应商,也不是由sourcing工程师来决定,通常高层已经有意向的供应商,sourcing工程师只是去把剩下流程走完,就算是不符合要求也要想办法符合要求表面上看,sourcing需要懂很多,技术要精通、成本要会算、产能会要算、会谈判,但实际归根到底,只要管住价格就行了,老板对他最核心的期望也是只要能把成本降下来,而成本这个东西,只要和供应商老板沆瀣一气总有办法能做到,就算是偷工减料或者管理方面不行导致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总有其他人来替他们来背锅,不关soucing的事。
比如,最后发现选了一家配合度很差的供应商(这是高层决定的,我也没办法)最后发现这家供应商质量很差(我们不是有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吗,叫他们去把质量管好)最后发现这家供应商产品没这个技术实力(我们不是有研发工程师吗,叫他们去告诉供应商怎么做)。
最后发现这家供应商的产能不够,不能准时交货(我们不是有buyer吗,他们怎么没有及时追交期)所以,sourcing其实不难做,但他们的位高权重,拿的工资也是最高的,一个sourcing工程师的工资,可能高过别的部门的经理。
1.2 跟单采购(buyer)在某些行业是文员,在某些行业是核心岗位国内的叫法也并不统一,有叫采购文员、采购跟单、采购助理、采购员等等,外企一般叫buyer顾名思义,就是sourcing把前面的事情搞定了,只要跟单就好了,即把订单下给供应商,并且定期追货就好,考核的KPI就是货能不能准时回来。
在供应链比较简单的传统行业以及贸易行业,下了订单货物就毫无疑问能准时到,就像在淘宝买东西一样,每天要做的事情其实也就是做:加入购物车(做订单)、和淘宝小二聊几句(和供应商确认订单)、清空购物车(发订单给供应商)、查快递(看货到哪里了)、收快递(和仓库确认是否收货),妥妥就是文员的工作,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在供应链比较复杂的两个行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和电子行业,由于涉及的物料比较多,供应链也比较长,工艺也比较复杂,标准化的产品不多,如果客户的buyer没有以天为单位精细化追踪的话,百分之一万都是不能如期交货的,就算是有人天天盯着,也有一定几率不能准时交货,因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故发生,然后客户buyer又要进行各种辗转腾挪擦屁股,比如把不急的订单先延后给急单让出产能,公司内部的生产计划重排来适应物流延期等等。
总之,这一行的意外事故太多,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很高,所以对buyer很重视,毕竟这一行的出货量都是天量,只要某一个零部件延期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buyer并不归sourcing管,是单独的一条线,很多公司设有供应链总监和供应商VP,可见其地位之高。
2)间接采购(indirect procurement)非核心岗位,没什么前途即不是公司主营业务的直接物料,不是产品上的某一个零件,而是像机器设备、电梯、空调、电脑、办公家具等这些物资,财务上不能做成本处理,只能做费用处理,只能开增值税普通发票。
间接采购大部分是一锤子买卖,涉及的金额也不会很大,公司对价格也不太敏感,买的东西千变万化,没什么专一性和专业性,发展前途是比较有限的间接采购也可以分两类:2.1 生产性物资采购如机器设备、仪器、刀具、夹具、辅料、劳保用品、润滑油、清洗液、纸箱等等,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但也不多,因为最后使用部门可以评估到底好不好用,特别大宗的机器设备,往往生产经理也有很大的话语权。
这种采购对于公司来说价值不大,因此工资不会太高,大宗的物品很多大佬们都盯着看,也捞不到油水,但在一些大家都不怎么关注的小东西如口罩、手套、纸箱、润滑油、托盘、气泡袋等物资上或许能捞点油水2.2 办公物资采购。
如纸张、打印机、电脑、家具、礼品、餐厅服务、招聘服务、差旅服务、订酒店、员工节假日福利,大部分公司都把这部分采购权力下放,由各自的部门自行负责,比如人力资源可以自行购买招聘服务、培训服务,行政部自行购买纸张、餐厅服务、差旅服务,IT部门负责买电脑、打印机,各部门自己买员工福利的礼品等等。
也有某些大公司归到采购部统一来管的,这种采购就没什么门槛了,这些东西谁都会买,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也捞不到什么油水原创不易,大家读完帮忙顺手点下右下角的“在看”或者”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果喜欢我创作内容,想看到更多,欢迎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