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年》里的柯景腾吗?向柯震东学习稳重内敛的气质吧
129 2025-08-23
爷爷的算盘一个算盘珠子崩到我脸上的瞬间,我忍不住失声痛哭不是因为疼,而是看到爷爷颤抖的手和公婆责备的眼神,三十年积累的委屈一瞬间决堤那是九二年的腊月,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窗外北风呼啸,老旧的双层玻璃窗被吹得咯吱作响,屋里却弥漫着一股暖烘烘的饭香。
我和丈夫陈建国结婚已经五年,一直和他的父母以及爷爷同住在县城一处筒子楼的老房子里墙皮发黄的三居室,家具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式木柜和方桌,但被我擦得一尘不染陈建国在县纺织厂当工程师,整天忙得不见人影单位分了一台二十一寸的长虹彩电,还有一台双缸半自动洗衣机,在当时的县城,这样的家当已算得上殷实。
爷爷姓王,今年七十有八,是退休多年的老会计他身形瘦削,戴着一副老式圆框眼镜,总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尽管离开工作岗位十多年,他仍把那个红木框的老算盘视若珍宝,每天拨弄得噼里啪啦响"春花,你来看看这账目对不对?"爷爷总爱在我忙着择菜做饭时喊我过去。
我叫李春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外姓人,从农村嫁来县城,既要适应城里生活,又要面对婆家的挑剔每次爷爷叫我,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擦擦手去看他那密密麻麻的账本"爷爷,您记得可真清楚,连买颗白菜都不落下"我笑着说。
爷爷总是摇摇头:"人这辈子啊,就怕糊涂账吃的穿的用的,都得算清楚,不然到头来连自己咋活着的都不知道"那天早上,我正在厨房里择韭菜准备包饺子,院子里传来三轮摩托的声音,紧接着公婆从外面回来了婆婆提着一袋江米糕,脸色比外面的寒风还冷几分。
"春花,把手擦干净,有事跟你说"婆婆王桂兰放下手中的东西,一边摘手套一边说我赶紧用围裙擦了擦手,跟着走进堂屋公公陈德庆已经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暖水瓶,一手掀着盖子往杯子里倒热水,腾起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老花镜。
"什么事啊,妈?"我试探着问婆婆突然宣布要带爷爷回老家过年"老家的堂兄弟都想见见父亲,毕竟年纪大了,聚少离多的老李家的三儿子前天还特意骑自行车来县城,说今年杀年猪,非要请父亲去尝尝鲜"婆婆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决。
"可是爷爷现在身体不太好,天又冷,老家那条路还没修好,坐车得颠簸大半天..."我小声提出异议,还记得上次爷爷回老家,路上颠得腰疼了好几天"怎么,你嫌照顾父亲麻烦?"公公皱起眉头,从镜片上方瞪着我,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不知好歹的外人。
我赶紧摇头:"不是,我就是担心爷爷受不了长途跋涉...""够了!"婆婆打断我,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你嫁过来这些年,什么大事小情都要插一嘴!建国说了,他这几天要加班,没时间送你把父亲的行李收拾好,后天我们就走。
"
我看了眼坐在角落摆弄算盘的爷爷,他像是没听见我们的对话,手指依旧灵活地拨动着算珠,发出清脆的哒哒声但我注意到,他的耳朵微微动了动,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几分那天傍晚,我蹲在爷爷房间的地上,开始整理他的行李屋外飘起了小雪,路灯的光透过窗户,映出一片斑驳的影子。
爷爷的东西不多,几件洗得发白的衬衫,两条补丁叠补丁的深色裤子,一件毛线背心,还有每天擦得锃亮的那个算盘"春花啊,我那个治咳嗽的药还有吗?"爷爷站在门口,倚着门框问道"还有半瓶,我给您放在床头柜上了"我指了指那个小木柜,却发现抽屉没关严,里面露出一角发黄的纸页。
待爷爷转身离开后,出于好奇,我轻轻拉开抽屉,里面是一本发黄的账簿,封面用毛笔写着"家用流水账"四个大字翻开第一页,我愣住了——那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月陈建国孝敬爷爷的钱,从五年前我们结婚那天开始,一直到上个月。
"大年初一,建国孝敬五十元""端午节,建国买虎须饼两斤,十二元""九月九,建国陪我去公园遛弯,买了菊花茶两角钱"爷爷的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透着几十年养成的会计习惯更让我吃惊的是,在账簿的夹层里,还有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的全是我为这个家做的事:。
"二月十五,春花起早做豆腐脑,陪我去医院""五月十二,春花熬夜给建国补冬衣,针线活细致""七月三,春花发烧仍做一桌饭菜招待我老同事,席间多次给我夹菜""十月八,春花买菜回来,路过药店给我买了活血化瘀的药,记得我脚疼。
"字迹工整却微微颤抖,像是老人家用尽全力要写得清清楚楚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这五年来,我以为爷爷只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没想到他一直默默地记录着我的点滴付出我轻轻合上账簿放回原处,心里暖暖的屋外的雪下大了,窗户结起了一层薄霜,我用手指在上面轻轻写下"感谢"二字,又迅速擦掉。
晚饭时,饭桌上只有筷子碰撞瓷碗的声音我给爷爷盛了碗鸡汤,是用老母鸡炖了大半天的,鸡皮都煮得裂开了,汤色奶白"爷爷,多喝点汤,明天上路前把身子暖暖"爷爷看了我一眼,忽然放下筷子,慢悠悠地说:"我不去老家"。
餐桌上一片寂静,连筷子碰瓷碗的声音都停了"为什么?"公公问道,眉头紧锁"我要等建国回来"爷爷固执地说,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可是车票都买好了啊,爸大冷天的我和你爸专门去客运站排队买的"婆婆皱起眉头,声音提高了几分。
"退了吧,我不去"爷爷又重复了一遍,然后拿起碗喝了口鸡汤,"春花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汤炖得火候正好""不去就是不去!"爷爷见公婆还要说什么,拄着拐杖站起来,走回自己的房间,留下我们面面相觑接下来两天,家里的气氛格外紧张。
公婆对我的态度更冷淡了,仿佛是我怂恿爷爷不肯回老家似的我每天起得比平时还早,先把早饭做好,再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菜,中午变着花样做爷爷爱吃的,希望能让家里的气氛缓和些爷爷的咳嗽也越来越厉害,夜里常常能听到他低沉的咳声和翻身的动静。
但他拒绝吃药,每天只是坐在窗边摆弄那个老算盘,眼睛时不时望向门口,似乎在等什么人婆婆抱怨连连:"现在的年轻人啊,一点孝心都没有建国要是在家,他爷爷哪会这么固执!"我张了张嘴想解释,但还是忍住了陈建国连着几天没回家,电话里说厂里要赶生产任务,车间机器昼夜不停,他得守着。
我知道他是个负责任的人,可这种时候,我多希望他能站在我身边啊陈建国的电话再次打来时,已经是第三天的傍晚我正在厨房里择韭菜准备包饺子,想着爷爷爱吃韭菜馅的,今天多包些电话铃响了好几声,婆婆才不情愿地去接
"是建国啊,你爷爷这两天脾气可大了,说什么都不肯回老家..."婆婆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抱怨我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电话机旁,用手势示意想接电话婆婆白了我一眼,还是把听筒递给了我"媳妇,厂里临时加派任务,我这两天回不去了,布机出了点问题,我得守着。
"电话那头传来陈建国疲惫的声音,"你替我好好照顾爷爷,他年纪大了,脾气难免有些固执""可是你爸妈要带爷爷回老家过年,爷爷非说要等你回来才肯走,这几天都不吃药,咳嗽厉害得很..."我急切地说,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几分。
"那你劝劝爷爷,我实在走不开啊厂里年底有奖金,我多加几天班,过年给你买件像样的新衣裳"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机器声我叹了口气:"你自己打个电话跟爷爷说吧,我劝不动他"挂断电话后,我擦了擦手上的水渍,端着切好的韭菜走进客厅。
爷爷和公公正在小声交谈,似乎在争论什么爷爷情绪激动,脸涨得通红,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沙发扶手"我话放这儿,不见到建国,我哪都不去!"爷爷提高了嗓门,因为激动而不停地咳嗽我刚想上前,却看见爷爷激动地挥舞着手臂,那个陪伴他大半辈子的算盘从他手中滑落,重重地砸在地上。
红木框发出一声脆响,断成了两截,算珠四处滚落,在地板上弹跳着,发出零碎的响声
"爷爷!"我惊呼一声,连忙放下菜盆上前爷爷慌乱地蹲下身子,试图捡起那些散落的算珠,双手颤抖不已,眼镜滑到了鼻尖,险些掉落他因为腿脚不灵便差点摔倒,我赶紧扶住他,一起捡拾算珠"这可是我爹留给我的唯一念想啊..."爷爷的声音哽咽,手指哆嗦着把几颗算珠攥在掌心,"打从我记事起,就看我爹用这个算盘记村里的账。
我爹教我打算盘那年,我才十二岁,他说这是手艺,是吃饭的本事..."我第一次听爷爷提起他的父亲,心里一阵酸楚算盘上带着岁月的痕迹,木质已经被手指摸得发亮,珠子上的数字几乎看不清了"别急,爷爷,我们慢慢捡,一颗都不会少的。
建国懂木工,他回来了一定能修好"我轻声安慰道,小心地把地上的每一颗算珠都捡起来,放在茶几上公公见状,也弯下腰来帮忙捡拾,嘴里嘟囔着:"早跟你说了,就在家安安生生的过年,何必折腾..."就在这时,婆婆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提着一袋豆腐皮和粉条。
看到满地的算珠和我们蹲在地上的样子,婆婆放下菜,厉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算盘掉了,摔坏了..."我小声解释,继续低头捡着散落在沙发底下的算珠"肯定是你不小心碰的!"婆婆指责道,眼神像刀子一样刺向我,"你知道这算盘对父亲有多重要吗?那可是从老家带来的传家宝!"。
"不是她的错"爷爷站起来,声音出乎意料地坚定,"是我自己不小心春花这孩子这几天照顾我很用心,你们别总是冤枉她"婆婆愣了一下,然后撇了撇嘴不说话了我继续低头捡着算珠,眼泪不受控制地滚落就在我伸手去捡最后一颗算珠时,它突然弹起,正好崩在我的脸上。
那一刻,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心里的委屈,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为脸上的疼痛,而是这五年来所有的委屈、误解、不被理解的苦楚一瞬间涌上心头"你这是怎么了?"婆婆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没想到我会因为这么小的事而崩溃。
"我...我只是..."我抽泣着,说不出完整的话来眼泪模糊了视线,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一样,连呼吸都困难爷爷颤巍巍地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春花是个好孩子,你们不应该总是责备她从她进门那天起,我就看着她,日子过得不容易啊。
"屋子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我的抽泣声和墙上挂钟的嘀嗒声窗外,雪停了,天色渐暗,远处传来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声,说今晚会有大风"爷爷有话要对你们说"爷爷慢慢走到沙发前坐下,从怀里掏出了那本我见过的账簿,封面已经泛黄,边角还有些卷曲,"这些年,建国孝敬我的钱,我都记着呢,一分不少。
大家都说他是个有孝心的好孙子"
公婆脸上露出几分骄傲,但爷爷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神色一变"可是,这个家能撑到今天,靠的是春花啊"爷爷从账簿夹层里抽出那本小册子,翻开泛黄的纸页,念起上面的内容,"腊月十八,春花一个人包了一百个饺子,手都冻红了...二月初二,春花骑自行车带我去医院拿药,路上摔了一跤也不吭声...八月十五,春花做了一桌菜,却只顾着给我们夹菜,自己没吃几口..."。
婆婆的眼眶渐渐红了,公公也低下了头,手指不安地摩挲着茶杯"我这辈子做会计,就知道算账"爷爷缓缓道,声音虽轻却格外清晰,"这人生啊,不光要算物质的账,更要算情感的账春花这五年,付出的比得到的多太多了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婆婆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爸,您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对春花不好吗?""不是不好,是太习惯了"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习惯了她的付出,就像习惯了太阳每天升起一样,觉得理所当然可人心不是算盘,付出多了,也会累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接着是沉重的脚步声。陈建国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身上的棉衣上还沾着雪花,脸颊被风吹得通红。
"爷爷,爸,妈,媳妇,我回来了!"他惊讶地看着屋内的情景,几个人或站或坐,气氛凝重,"这是怎么了?""建国,你来得正好"爷爷郑重其事地说,声音里带着几分欣慰,"我有东西要交给你们"他将那本账簿和小册子交到陈建国手中:"这是我们王家的传家宝。
不是金银珠宝,不是古董字画,而是做人的道理——感恩和记录你爷爷记我,我记你爸,现在我记你和春花以后,该你们记下一代了"陈建国翻看着那些泛黄的纸页,眼中含着泪光他看了一会儿,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我:"媳妇,对不起,是我疏忽了。
"他转向爷爷:"爷爷,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等我回来了这算盘,我一定给您修好""不光是算盘"爷爷轻声说,"我是怕我这把老骨头走了,没人记得春花的好啊"屋子里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不再令人窒息,而是带着某种释然和温暖。
第二天,陈建国请了假,帮爷爷修补那个破损的算盘他从工厂找来细木棍,又用胶水小心翼翼地粘合断裂的框架我在一旁看着,忽然有了个想法:"爷爷,教教我怎么打算盘吧"爷爷欣喜地看着我,眼中闪烁着光亮:"真的想学?"。
"嗯,我想算算咱们家这些年的幸福账。"我微笑着说。爷爷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好,那从基础开始。你看,这上面一颗珠子代表五,下面一颗代表一..."
院子里,婆婆和公公正在扫雪,不时传来谈笑声陈建国在一旁专注地修补算盘,偶尔抬头看我和爷爷,眼神里满是温柔临近春节,公婆决定不回老家了婆婆说:"家里才是最暖和的地方"公公打电话到老家报了平安,说明年一定回去看看。
我和婆婆一起准备团圆饭,她第一次主动问我:"春花,你家乡的饺子是怎么包的?教教我呗"除夕夜,爷爷坐在八仙桌旁,慈祥地看着我们我学着用算盘记账,却总是出错,算珠拨得噼里啪啦响爷爷不厌其烦地教我:"春花啊,人生就像打算盘,进一步是加法,退一步是减法。
懂得进退,才能算好这辈子的账"我点点头,心里明白了许多算盘上的数可以归零重来,但人生的账目,一旦记下,就永远在那里幸好,爷爷教会了我如何正确记账——不只记物质,更要记感情二十年过去了,爷爷的算盘依然放在我家书柜最显眼的位置。
每次擦拭它,我都会想起那个算珠崩到脸上的下午,想起爷爷教我打算盘时慈祥的笑容爷爷早已离开人世,但他留下的智慧却代代相传有一次整理旧物,我发现那本账簿还在继续,爷爷走后,是陈建国接着记录的翻到最新的一页,我看到熟悉的字迹:。
"二月十五,春花教孙子打算盘,说这是爷爷的传家宝""五月一,春花去看望住院的老邻居,带去自己做的鸡汤""九月九,春花陪我去爬山,一路搀扶,不离不弃"我摸着那个修补过的老算盘,上面布满岁月的痕迹拨动算珠,清脆的声响仿佛穿越时光,带我回到那个雪花纷飞的冬日。
那一刻的痛楚早已消散,留下的只有温暖的回忆和对爷爷的思念如今,轮到我教孙子打算盘了"孙子歪着头问:"奶奶,为什么爷爷的算盘中间有道缝?"我轻抚那道修补的痕迹,眼眶微湿:"因为有些东西,即使破碎了,修补好后会更加珍贵。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经历风雨,才知真情可贵"窗外,初雪无声地落下,算盘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