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在二哥家看娃摔倒,二嫂不愿伺候,娘家妈上来呼二嫂一巴掌

网络小编 122 2025-05-21

"啪"的一声脆响在二哥家客厅炸开,二嫂捂着脸,娘家妈站在那里,手还悬在半空我们所有人都僵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十几年的家庭矛盾在这一巴掌中凝聚我叫李小芳,今年四十有五,在县城一家纺织厂上班。

我们家住在黄土高坡上的石泉村,是那种屋前有晒谷场,屋后种几棵柿子树的农家小院,院墙是青砖垒的,雨后会散发出湿润的土腥气二哥李大壮比我大五岁,当年是村里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人才,后来在县城粮站工作,赶上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好时候。

那是八十年代末的事了,二哥从县里托人捎信回来,说要带对象回家看看爹娘高兴得合不拢嘴,娘连夜搓了麻绳去镇上赶集,买了一床新棉被,一套搪瓷脸盆"老李,你说城里姑娘会嫌弃咱家条件差不?"娘晚上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问爹。

"孩子喜欢就好,人家要是嫌弃,咱也没办法,又不能变出楼房来"爹咂了口旱烟袋,慢悠悠地说二嫂来我家的第一天,穿着鲜艳的的确良衬衫,脚蹬一双锃亮的皮鞋,提着两个大皮箱,手腕上还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走路带风她那时候可神气了,城里姑娘嘛,看什么都新鲜又嫌弃。

"这就是你们家呀?屋里怎么这么暗?连个电灯都没有吗?"二嫂站在院子里环顾四周,皱着眉头说道。

我娘听了,脸上笑着,眼里的光却暗了几分"乡下条件简陋,巧云你多担待"娘搓着手笑道,眼角的皱纹都堆到了一起,"咱们村去年才通电,还没拉到家家户户呢"那年月,二哥因为工作调动,暂时带着二嫂回家住一段时间,等着单位分房子。

娘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筹备,把堂屋收拾得一尘不染,炕席换了新的,还特意去集市上买了新棉絮做被褥那时候我不懂,婆媳关系为何总是难题后来我也当了婆婆,才明白那是两代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碰撞,就像石头和石头摩擦,总要擦出火花来。

刚开始还好,二嫂虽然娇气,但看在二哥面子上,也不好说什么有一次集市上卖西红柿,娘花了五毛钱买了两斤,那可是半天的工分钱啊,就因为听二哥说城里姑娘爱吃每天清晨,当公鸡还没打鸣时,娘就起床去菜园摘最嫩的青菜,回来熬成糊糊端到二嫂床前。

"巧云啊,多吃点,补补身子,这可是鸡蛋青菜面"娘端着碗,小心翼翼地站在门口可二嫂总是皱着眉头,勉强吃两口就放下"妈,这菜园里的菜没洗干净,我看见有小虫子城里人吃不惯这些东西,容易闹肚子"娘有些委屈,但从不说什么,默默地把碗端走,又重新择菜洗菜,洗得手都红了。

"你这当婆婆的就是受气包。"隔壁李婶子看不过去,偷偷对娘说,"城里来的公主,把你当丫鬟使唤。"

"嘘,小点声,让巧云听见多难为情"娘连忙阻止,"年轻人不懂事,我们老一辈多担待点"那时候,家里的老木柜上摆着一台黑白电视机,是二哥结婚时买的,全村就数咱家有,村里人常常晚上搬着小板凳来看《西游记》二嫂嫌吵,让娘把人都打发走。

"妈,我怀着孕呢,这么多人围着看电视,空气都不好了"二嫂捂着鼻子说娘只好婉拒了乡亲们,惹得村里人背后嚼舌根,说城里媳妇架子大孩子出生后,问题更多了娘喜欢把小孙子裹得严严实实,怕受凉;二嫂却说孩子要透气,不能捂着。

娘习惯用老方法给孩子退烧,用湿毛巾敷额头;二嫂却非要用药,说娘的方法太土一来二去,两人的矛盾越积越深,像锅里的米粥,看着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记得有一次全家聚餐,是小侄子满月,按老规矩要吃红鸡蛋娘花了一整天做了一桌子菜,有红烧肉、清蒸鱼、还有二嫂爱吃的白菜豆腐汤。

灶膛里的火烧得正旺,锅里的汤咕噜咕噜冒着泡,香气四溢"来,尝尝我做的红烧肉,多放了点冰糖,城里饭店就是这么做的"娘夹了一块最肥的肉放在二嫂碗里我们正准备动筷,二嫂突然拦住了要给小侄子夹菜的娘"妈,您的手刚才摸过门把手,没洗就来夹菜,孩子吃了会生病的。

饭桌上一片沉寂,连筷子碰到碗的声音都清晰可闻我看见娘的手僵在半空中,慢慢缩了回去,眼眶泛红,嘴唇微微颤抖"我看你们是嫌弃这个家了!"爸爸一拍桌子,老旧的方桌咣当一声响,"城里好,你们搬出去住吧!单位不是说要分房子吗?赶紧去申请!"。

那顿饭,谁都没吃好我看着娘端着饭碗坐在堂屋的角落,慢慢地扒拉着剩菜,眼泪掉进碗里,她也没察觉那一刻,我恨透了二嫂,觉得她不识好歹,不懂感恩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个寻常的午后,那天正赶上大集,我休假回娘家,想带点猪头肉回城。

刚到家门口,就看见院子里停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两个塑料袋,鼓鼓囊囊的进屋一看,二嫂的父母也来了我心里咯噔一下,以为是来兴师问罪的,毕竟上次爸爸的话说得挺重的"小妹回来了?快坐,喝点水"二哥看见我,连忙招呼。

饭桌上,气氛古怪二嫂低着头扒饭,谁也不看,脸上还能看出一点红肿,不知道是不是被打的出乎意料的是,二嫂的妈妈何阿姨频频给我娘夹菜,脸上带着和善的微笑"大姐,多吃点这鱼是巧云爸亲自去菜市场挑的,说是看您瘦了,得补补。

"娘受宠若惊,连忙说:"何妹子客气了,你们远道而来,该我们招待你们才是。"饭后,院子里的老椅子上,何阿姨主动找娘聊天。

我借口去厨房帮忙,实则是竖起耳朵偷听,心想这两家人会不会吵起来"李大姐,那天的事,我得向你道歉"我惊讶地探出头,看见何阿姨眼中泛着泪光,苍老的脸上写满了愧疚"我当年也是城里人,嫁到乡下去,和婆婆闹了好几年。

那时候什么'四斤四两',我样样跟婆婆过不去,觉得婆婆事事干涉我带孩子,样样都不如我懂"何阿姨苦笑道,"直到我自己当了婆婆,才明白那份心情"娘默默地听着,手里捏着围裙角,布料都被搓出了褶皱"带孙子的老人啊,付出的是全部的爱。

我现在才明白,我婆婆当年不是要控制我,而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孙子,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他"何阿姨握住娘的手,那双手一个粗糙,一个细腻,却同样温暖,"可我们年轻人不懂,总觉得是在指手画脚"院子里的老柿子树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我看见娘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泪水,那是岁月和辛苦刻下的痕迹这时,二哥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旧布包,那是娘平时装私房钱的地方,用蓝印花布做的,针脚细密整齐"妈,我想给您看个东西"二哥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票据和存折。

"这是什么呀?"娘疑惑地问,眼睛眯成一条缝,看不清小字。

"这是您这些年给小峰买的营养品的票据,还有您偷偷存的给他上学用的钱"二哥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知道您每个月省下自己的零花钱,连二两猪肉都舍不得买,就为了给小峰买奶粉、钙片"二哥转向二嫂,"巧云,你知道吗?妈有风湿病,冬天手指关节疼得握不住针,还是坚持给小峰缝衣服。

她怕灯光打扰我们睡觉,常常蹲在厨房的煤油灯下缝到深夜"我看见二嫂的眼泪无声地滑落,像断了线的珠子角落里,小侄子峰峰安静地玩着一个布老虎,那是娘一针一线缝的,布老虎的眼睛有点歪,尾巴上还缀着小铃铛,一动就叮当作响。

"还记得小峰发高烧那次吗?你说要送医院,妈二话不说背着小峰走了五里山路去镇医院,天还下着雨,妈身上全湿透了,却把小峰裹得严严实实"二哥继续说道,声音越来越低我也想起那次,娘回来后病了三天,发烧到三十九度,却不肯吃药,说药太贵了,扛一扛就过去了。

"妈,对不起,我以前不懂..."二嫂哽咽着说不出话,突然跪下来给娘磕头,"砰"的一声,额头碰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使不得,使不得!"娘连忙去扶,"你是长辈,我是晚辈,应该我向您道歉..."何阿姨也慌忙上前。

"妈,是我不对,我总觉得您做的不如我好,其实是我太自以为是了。"二嫂抽泣着说,"您那么疼小峰,比我这个当妈的还上心,我却...我却..."

"傻孩子,婆媳之间哪有隔夜仇,都是一家人"娘抚摸着二嫂的头发,像是在安慰自己的女儿,"咱们都是为了小峰好,只是方式不同罢了"那天晚上,满天繁星下,我们家久违地热闹起来光着膀子的男人们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喝着散啤,说着地里的收成;女人们围在堂屋里包饺子,说说笑笑。

二嫂提议一起包饺子,娘有些受宠若惊,手忙脚乱地拿出面粉和菜板"妈,我来和面吧,您歇着"二嫂的语气软了许多,像是变了个人似的"那怎么行,你是客人...""我不是客人,我是您儿媳妇"二嫂认真地说,眼睛里闪着光。

厨房里,娘教二嫂如何和面,如何调馅"面要顺着一个方向揉,这样才会筋道;馅料要加点老抽,颜色才好看"娘耐心地教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二嫂学得很认真,虽然包出来的饺子有些难看,皮厚馅少,但娘连连称赞:"比我包的好看多了,果然是城里姑娘,手巧。

"何阿姨在一旁打下手,时不时和娘交流育儿经验:"我家老何那会儿也不会带孩子,全靠婆婆教现在想想,真是亏欠婆婆太多"厨房里飘出欢声笑语,混合着面粉和韭菜的香气,飘进每个人的心里老式收音机里放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唱得热闹喜庆。

墙上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仿佛在记录这难得的温情时刻蜡烛的光芒映在每个人脸上,影子摇曳,却温暖如春一周后的周日,我们又聚在一起吃饭让大家惊讶的是,二嫂亲手做了一桌子菜,有红烧肉、糖醋鱼,还特意按照娘的口味做了酸菜炖粉条。

"妈,您尝尝,合口味吗?"二嫂紧张地问,手里还攥着锅铲娘尝了一口,眼睛亮了:"好吃,比我做的还好吃!酸菜的味道刚刚好,又酸又辣,解腻""哪有,是您教得好"二嫂笑道,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妈,您能教我做您老家的小菜吗?就是那个醋溜白菜。

小峰特别爱吃,上次吃完还直舔手指头呢""那有啥难的,回头我教你,咱们娘俩一起做"娘笑呵呵地说,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饭桌上,二嫂主动给娘夹菜,还时不时给她倒水,那份孝顺劲儿,看得我都有些吃惊"妈,我和大壮商量了,等单位分了房子,您和爹搬过来住吧,省得在村里干重活,身体吃不消。

"二嫂突然说道娘愣了一下,眼睛湿润了:"不用不用,我和你爹在村里住惯了,城里住不惯""妈,您就别推辞了,城里医院条件好,您的风湿病也能好好治治"二哥插嘴道,"再说小峰也需要您帮忙带,您不在我们可忙不过来。

""就是啊,妈,您就答应了吧。"二嫂也劝道,眼神诚恳。

娘终于点头答应,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那我得把老母鸡也带上,城里鸡蛋不新鲜还有菜园子里的黄瓜苗,刚发芽,得移栽过去..."娘已经开始盘算着搬家的事了饭后,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娘和二嫂一起洗碗的背影一个是粗糙的手,一个是细腻的手,共同在水盆里忙碌着。

窗外的夕阳给她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两个不同年代的女人在油烟中找到了理解的契机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家庭和睦需要每个人的退让与包容不同年代的隔阂或许无法完全消除,但相互理解的努力能让家变得温暖就像院子里那棵老柿子树,年轮一圈圈地刻在树干上,记录着岁月的变迁,却依然能在每年秋天结出红彤彤的果实。

"小芳,想啥呢?发呆啊?"娘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没啥,就是看你们娘俩好像越来越像了"我笑着说"瞎说什么大实话"二嫂假装生气地瞪我一眼,却掩不住眼中的笑意娘也笑了,伸手摸了摸二嫂的头发:"巧云比我强多了,人又勤快,又孝顺,还有文化。

""妈,您又夸我,我都不好意思了。"二嫂脸微微红了。看着她们相处的模样,我想起了何阿姨那天说的话:"婆媳关系啊,就像酿酒,开始可能又苦又涩,但时间长了,就会变得醇香。"

几年后,我也结了婚,也当了婆婆每当我和儿媳有矛盾时,我就会想起娘和二嫂的故事,想起那个厨房里的画面我会告诉自己:包容一点,再包容一点,家和万事兴如今,娘和二嫂的关系比亲母女还亲二嫂工作忙时,娘就主动照顾孙子;娘身体不舒服时,二嫂会煲汤送来。

两个人一起逛街,一起下厨,一起看电视剧,俨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厨房里那个画面——娘小心翼翼地教二嫂切菜的手法,二嫂认真地学着娘的样子掌握火候她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在那一锅翻滚的热汤中慢慢融化了。

也许,这就是家的味道吧,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却让人魂牵梦绕。而我,亲眼见证了那一巴掌之后的和解,明白了争吵过后的平静有多么珍贵。

上一篇: 胡兵坐10小时大巴去泰国看瞿颖,两人见面相拥,颖姐清迈豪宅曝光
下一篇: 过年还有一个月,公婆要来接爷爷,老公:他把算盘珠子崩我脸上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