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儿早早开,摄影师教你怎么拍!5个技巧新手一学就会
152 2025-05-19
有钱人的生活,自古到今,大概只有常人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吃穿上的奢侈,对这些人而言,已不足以显示他们的财富谈到现今的什么黄金马桶,黄金厕纸,就让人咋舌的话那古人将宝石来作为溺器的装饰物,岂不让人更加感觉到,在有钱人的眼中,原来财富真的很贬值。
就来说说孟昶,后蜀的末代皇帝,都说他生活颇为奢侈淫靡后来,被灭时,赵匡胤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要说这位孟昶,其实挺幸运,生活的那个年代,周围的人都在忙着征战,他所处之地得以发展,不仅是他,就连大臣的生活也相当奢靡。
宋太祖是看到了什么,如此感慨?原来是镶有宝石、金和玉的夜壶,连一个简单的生活用具都如此“豪华”想来其它方面只会更加夸张,这样的败家皇帝,当然迟早得玩完史上霍霍财富的皇帝例子很多,再来看看大臣如何花钱的这里就说了一则寇准的轶事,说他少年富贵,每次宴请宾客时,都是大点灯烛。
现代人会通过名表、大牌服饰来彰显自己的成功与财富,其实古人尤甚并且相比之下,古人的穿金戴银可比现代人豪横太多了!早在古代,人们会通过头饰,穿戴来炫耀自己的高贵身份甚至连衣服的颜色都有高低等级之分,在唐代之后,黄色就只能是皇亲国戚的专属色,大臣和平民都明令禁止穿这种颜色的衣服。
“冠”是是一种戴于头顶的饰物,也是古人对于头上装饰的总称在古人眼里,冠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今天的帽子,它更像是一种身份标志所以在古代,只要戴着冠,就算个体面人了很多人误以为凤冠在古代是独属于皇后的头饰其实这并不对。
凤冠是历朝女子头饰中品级最高的一种,多在隆重场合佩戴明清时期,普通女子出嫁时也会佩戴凤冠凤冠是由凤钗、凤凰爵等凤形首饰发展演变而来,历史悠久,据考证汉代时期就出现了凤冠凤冠至唐朝发展鼎盛,吉祥的“凤冠”,寓意自由权势,是富贵之势,之后的五代十国与宋朝进一步强化“风冠”的自由、稳定、动荡之势和高大时尚感,终于在明代又迎来新的巅峰。
在古时,冠的种类样式很多,根据不同等级,不同性别,不同用处分为冕冠、长冠、委貌冠、凤冠等,其中凤冠最为奢华精致明代的“风冠”珍贵典雅,其珠宝之大成,雍容华贵,清代在此基础上加重了“凤冠”的地位和身份,在金银、宝石上雕刻着中华文化的百鸟之王,戴在女子发髻之上,更能彰显出女性的美丽、高贵、吉祥。
凤冠上装饰纹样十分考究,主要以龙凤花纹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凤冠对于颜色上的选取也颇为考究,用的是色彩构成中的三原色——红黄蓝为主色,其中蓝色为底色,所占面积最大,黄色次之,红色仅为点缀。
凤冠的材质主要有宝石、水晶石、金、珍珠、羽毛等等每个凤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凤冠上有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制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最后的组装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各饰件的放置,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式样精美古时候,人们的衣服宽松,多需要用腰带勒紧腰身。
古人腰带分为大带、革带两种,大带以布帛制作用于束腰紧身,革带多以生革为之,主要用于系佩组绶、印章、囊、刀剑等物因革带硬而厚实,无法同大带一样系结,使用时多借助于带钩扣联带钩其实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皮带扣带钩起源较早,在战国中晚期的使用相当普遍,出土及传世的数量都不少,许多带钩制作考究,镶金嵌玉,雕刻铭文,美不胜收。
明代时期的带钩最为鼎盛,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带钩开始颇受到文人雅士的欢迎,成为服饰中常用配件在古代,佩钩是件大事,它反映着佩用者的身份地位,代表着那一时期的摩登和时尚可以说,各种最奢华的材料、最先进的工艺、最时壁的设计,都用在了带钩的制作上,争奇斗艳,以彰显其身份地位的高贵。
《淮南子》中在谈及带钩时,用了这样的话:“满堂之座,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意思是说,放眼看去,宾客满堂的腰间环带上,都露出奢华的钩饰,没有相同的而正是在这个“视钩各异”间,人们的身份、地位都表露无遗,王侯之钩、官宦之钩、百姓之钩,分得清清楚楚。
带钩的质地有金、银、铜、铁、玉、石等多种,玉质带钩是其中较为珍贵的一类主要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王公贵族一般会用金镶玉带钩,美轮美奂,颇显身份气质带钩在造型、图案设计上,有花草、动物的浮雕和立雕,钩首多为龙头形,以龙螭纹相组合的龙带钩最为精美。
在古代,衣服的作用不仅仅是蔽体,更是一种身份象征以服饰体现等级,在古代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手段,所以,古人们对衣服的材质、颜色、图案,甚至图案大小都十分有讲究为了让衣服看起来更华丽,古代纺织行业诞生了一种丝织物——织金,顾名思义,就是把黄金织进衣服里。
很多人肯定会疑惑,黄金的硬度不高,但起码它还是金属吧,古人是如何将黄金化成柔软的丝线织进布里?这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古代匠人却驾轻就熟他们先将金块打成薄片,再由两位金箔工人各自举着7斤重的锤子,轮流用力锤打,至少要锤打25000多下,方能锤打成"厚薄均匀、薄如蝉翼、软似绸缎、轻如鸿毛”的金箔。
再将锻制好的金箔贴在薄皮或者皮纸上,裁割成很细很长的细线,这种细线是不超过0.5毫米的窄条,被称为扁金线,还有一种圆金线是将扁金线螺旋地裹于棉纱或丝线外这些金线能代替一般的纺线来织花纹、织金锦用金丝制作出来的衣服,色彩艳丽,金光闪烁。
虽然古代科技不发达,但是古时有钱人仍旧十分讲究,大到住房建筑,小到服装佩饰,处处都精美考究。
“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攻破秦国都城咸阳以后,没有留在咸阳这样的四塞之地,而是带着秦始皇灭六国积攒的宝物,浩浩荡荡的回了楚国有人劝他关中地区是战略要地,他却说。
“变得富贵了,就要回到家乡,让祖宗、乡亲都知道,否则就像穿着很贵的衣服,行夜路一样,谁知道你发财了呢?”于是项羽就这样错失了咸阳这块宝地,给刘邦留下了大汉四百年基业的起点对社会上的人而言,几乎都是在追求金钱财富,就像鸟儿每天都要为食物奔波一样。
财富金钱往更深层次来说,其实就是人的欲望黄金白银铜板纸钞,都是死物而已,但是通过这些东西,能够换来人们想要的东西,良田宝马美食佳人,所以人们才会心心念念,穷尽一生来追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古代生产能力低下,在满足温饱之余,人们要想炫富,也就只能从这些
“衣食住行”古人对于炫富饮食的标准,可以总结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到皇帝,下到王公大臣,在饮食上都是不惜成本,只要别样,精致就好在晋朝时期,各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数不胜数,就比如接下来这件,有人炫富都炫富到皇帝头上了,而且还是晋武帝。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到一位大臣的家中做客,在期间他们一起吃饭臣子为晋武帝上了一道烤乳猪,晋武帝吃完以后非常受用,就问这位臣下,烤乳猪怎么做的,好让自己的御厨也为自己做一道司马炎也不是昏庸之君,一听这话就愤然离席。
如此暴殄天物,浪费民力,这还了得,要是自己也这样子,天下群臣纷纷效仿,那晋朝岂不是彻底完了所以他再也没提烤乳猪的事情
总的来说,古代有钱人,有钱是真的任性炫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百般聊赖之中用来打发时间的方法近代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些富豪们炫富是好事,毕竟他们把钱都给花了出去,要是这些富豪们不花钱,而是把钱存起来,那么整个社会很大一部分的资金,就会缺乏流动性。
而普通老百姓一家人一年的消费,甚至都比不上富豪们一晚上的开销。不过,现代都是对有钱人抽取重税,用来补贴给穷人,这也算是一种折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