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上楼梯,有的风情万种却守不住男人,有的享受片刻的欢愉
195 2025-05-09
马克龙的破局之行,亮点不断,遇见大国风采,体验千年文明巩俐回国,是“探亲”,也是友谊之桥梁,一颦一足,如九秋之菊你看到了访问的美好,我却看到了中国风的唯美,马克龙到访遇到的中国风元素,每一处,每一节,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1、中国乐器礼迎,常服体现流畅美这位弹古琴的中国美人就是李蓬蓬,以一曲《高山流水》,“琴瑟弦,琵琶语,高山流水觅知音,共谱一曲相思引”古琴1267岁,可谓是历史悠久,国风楚韵,纤纤素手,弹出了天籁之音。
李蓬蓬的穿搭更为引人注目,长服伴生,魅力无限。深衣的款式,湖蓝色长裙如大海般深沉,适合中年女人穿搭,飘逸潇洒,虽然没有修身之美,但是利落的款款步伐,棉帛的柔和贴身,打造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场景。
2、中国茶,复古旗袍,底蕴深厚九霄云佩之弥音,古茶文化之禅意,听中国乐,品中国茶,感受文化之美,无可复制,精妙绝伦。广式早茶喜迎客,旗袍美人显婀娜。
广州松园,花束鸟虫,茶艺之魅,穿着浅蓝色旗袍的三位茶艺师为马克龙倒茶,英德红茶,凤凰单丛,在汝窑青瓷之中呈现“饮茶”之美,在柔美隽永的旗袍中述说文明的碰撞。
醉美中国风,国服之光。广式旗袍和江南旗袍,材质更加轻柔,多是纱织,雪纺,真丝等偏向飘逸的款式,一个是和天气有关,一个是带着江南女人的灵动感。
江南旗袍偏向柔,“青衫烟雨客,恰似故人来”,其实浅色的旗袍更加的清新,比深色偏向小女人风格,也符合江南小家碧玉的情怀,而且旗袍搭配更加的修身。
右衽之美,立领修脖颈:江南烟雨的旗袍,偏向浅色,多数是山水墨画,虫鸟鱼禅,更加的诗情画意,符合主流的穿搭风格,通过立体的领口增加棱角感,适合圆脸型的女人,通过右衽打造曲线之美,轻移莲步,迤逦而来与其说旗袍是一种传承,不如说是一种交流的语言,让旗袍走向欧洲,走向时装舞台,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美好。
3、松园听琴品茶中法两国元首非正式会晤现场,茶艺师精心准备了两款茶:潮州凤凰单丛和英德金毛毫一“青”(乌龙)一“红”,都是产自广东省的名优茶另外,还有汝窑青瓷、宜兴紫砂壶、广彩瓷等精美茶具广彩瓷,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
融合了五彩、粉彩、珐琅彩和西方油画、铜版画明暗表现的技法,经彩绘、烘烧而成的釉上彩瓷,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据统计,清代广彩占中国古代外销瓷总量的七成,远销百余国,在凡尔赛宫、夏洛特堡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见它的倩影。
为什么元首茶叙选了这两种茶?凤凰单丛和英德红茶何以成为这场重磅外交活动的见证?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都是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名录产品!
什么是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录?2020年9月14日,中国与欧盟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下称“协定”),首批双方互认的196个地理标志在2021年3月1日协定生效后获得保护。
其中,广东的凤凰单丛、吴川月饼、英德红茶、大埔蜜柚4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录地理标志是表明产品产地来源的重要标志,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协定为双方的地理标志产品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标志的产品,为中国茶叶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升市场的知名度提供有力的保障。
根据协定条款,中国相关产品,有权使用欧盟的地理标志官方认证标志,有利于获得欧盟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推动中国茶叶的对欧出口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对外合作,落实中欧、中法、中泰等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协定、协议,参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地理标志保护国际合作。
其中,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我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地理标志保护对于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欧加强地理标志合作,。
截至目前双方累计实现244个产品的互认互保,有效扩大了我国地理标志的国际影响力。
凤凰单丛,属乌龙茶类,因产自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而得名“单丛”是指这种茶的茶树都是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具独特的“山韵”。
凤凰单丛凤凰山一带濒临东海,海拔1000米以上,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凤凰山现尚存3000余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单丛大茶树,性状奇特,品质优良。
广东潮州凤凰山茶园
凤凰单丛“宋种”茶树香,是凤凰单丛最令人痴迷的品质其香型丰富而复杂,目前细分的就有100多种,因而又有“茶中香水”之誉目前,业界将单丛茶分为十大香型:黄枝香、芝兰香、玉兰香、蜜兰香、杏仁香、姜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来香、茉莉香。
近乎繁琐的制作工艺,是成就凤凰单丛品质的关键。制作工艺由采青、晒青、凉青、浪青、发酵、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制成。核心工艺是做青和烘焙。
凤凰单丛做青工艺除了出产凤凰单丛,潮州也是工夫茶最兴盛的地方之一工夫茶,源于福建武夷山,因武夷茶制法尤见工夫而得名,后渐渐演变成一种茶叶泡饮方式,流行于福建、台湾、潮汕等地玉书煨、风炉、孟臣壶、若琛杯为潮州工夫茶“四宝”。
2008年,潮汕工夫茶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工夫茶金毛毫,乍一听,可能大家有点陌生。但是,只要一说起它的产地,就闻名遐迩了。它产自“中国红茶之乡”——广东英德。
“英红九号”茶树金毛毫,是用广东英德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省级良种“英红九号”鲜叶原料制作而成其外形肥壮紧结多锋苗,金黄油润,金毫满披,毫香、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浓醇厚,叶底肥嫩,芽叶完整,红匀明亮。
金毛毫英德红茶,创制于1959年,以云南大叶种茶成功试制英德红茶被誉为“东方金美人”,开创了广东地区生产、制作红茶的先河自问世以来,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黑红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尤其是入口具“浓、醇、甜、香”之特质,赢得“东方金美人”之誉。
广州十三行:昔日世界茶叶流通中心200多年前,广州,也曾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1737年,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口通商”后,由朝廷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广州十三行也随之兴起,并以茶、丝、瓷这三大“中国制造”国际贸易为大宗。
鼎盛时,富可敌国,被称为“天子南库”
外销画中的广州十三行十三行位于珠江边畔,洋船聚集,几乎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关系,一时“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金山珠海”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显赫,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具世界影响力。
由于风靡欧洲的红茶主要由福建生产,因而十三行商人又以福建人居多,如著名的潘家和伍家,尤其是十三行总商、怡和洋行创始人伍秉鉴,是19世纪“世界首富”他祖上就是种茶的,而他自己也是一位茶叶专家,因而怡和洋行的茶在外商中有口皆碑,有着很高的品牌美誉度。
19世纪“世界首富”——伍秉鉴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当时通过十三行出口的茶,包括武夷红茶、工夫红茶、松萝茶、屯溪茶等,尤是武夷红茶深得欧洲人垂青。
“哥德堡号”船舱复原,上有茶、丝、瓷等三大“中国制造”(摄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杨巍 摄)除英国外,法国、俄罗斯、葡萄牙、荷兰等都是茶叶消费大国到清代中期,红茶与乌龙茶超越生丝,成为清朝输出的最大众商品,各类茶又以红茶排在第一位,如1838~1839年,广州口岸输出的茶叶中,红茶占总数的80%。
广州十三行从事茶叶贸易的商行(摄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杨巍 摄)就瓷器而言,不仅出口各窑场的瓷器,还会根据欧洲人的审美品味,量身定制他们喜闻乐见的瓷器,广彩瓷便应运而生。
清代广彩瓷花瓶、茶壶(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杨巍 摄)广彩瓷,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融合了五彩、粉彩、珐琅彩和西方油画、铜版画明暗表现的技法,经彩绘、烘烧而成的釉上彩瓷,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据统计,清代广彩占中国古代外销瓷总量的七成,远销百余国,在凡尔赛宫、夏洛特堡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见它的倩影。
注:素材综合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由公众号泽青茶道整理编辑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