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有道 | 冬日养车南北大不同,这些区别你get了吗?
180 2025-05-02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众号,和150万读者一起洞察商业本质,欢迎订阅)我发现,公司95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有毕业不久的同学,有工作不到两年的小朋友,也有还在学校的实习生同学初入职场,大家还没有为一个利益目标而共同奋斗过,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协作,也没有经过职业化的训练。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学校,你们可能是学生会干部,为了办一场毕业晚会有过团队协作,有人拉赞助、有人搭舞台、有人组织节目、邀请嘉宾,等等但学校不会因为你没拉来赞助、活动办砸了,就开除你而在真实的商业世界,可能会的。
会被“磨炼”、甚至被“毒打”因为团队间有太强的协作依赖和利益关系,你的协作界面必须友好所以,今天和你分享七点“职场礼仪”希望给初入职场的你,一点启发— 1—你“穿”对了吗?我们先从一个小问题聊起,你会“穿衣”吗?
历史上有一个趣事:1948年的国民大选,总统候选人只有蒋介石,副总统候选人有很多,当时李宗仁的呼声最高,蒋介石认为李宗仁操纵了媒体舆论而最终当选,非常不爽,想找机会让他出丑机会来了,就职典礼李宗仁向蒋介石请示服装问题,蒋介石说,穿西装礼服比较合适。
于是李宗仁连夜赶制了一套高档燕尾服可就职典礼前一天,蒋介石又命令李宗仁说,典礼上只能穿军装,李宗仁只能照办当天,两人一起现身,蒋介石却穿着长袍马褂,而穿着军装的李宗仁,像极了老爷的随从(如下图)这让李宗仁一下子颜面尽失,成了一大笑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看来,精明的蒋介石真是深谙此道,把中国人的着装心理拿捏的死死的衣服和衣服之间是有不同的级别的,你穿的越正式,意味着级别越低反过来,越随意,可能级别越高有些老板穿拖鞋、汗衫就来上班了,但员工不行。
所以说,为了表示尊重,我们通常要比客户穿的高半级对方穿休闲,我们穿商务休闲;对方穿商务休闲,我们穿正式的成套西装;对方穿成套西装,我们可能得穿燕尾服了穿着比对方更正式,就显得我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更高好吧,你,“穿”对了吗?
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情背后,有一个统一的底层逻辑,那就是:尊重对方,让别人觉得舒服— 2 —互动礼仪记住,职业化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别人觉得舒服什么叫让别人觉得舒服?如果和你合作完之后,别人还希望和你合作,说明你是值得信赖、值得依赖的。
如果对方的感觉是,这个人以后敬而远之吧,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这说明让别人感觉不舒服了这是一个人职业化的判断标准那,如何让别人觉得舒服?我们从小往大了说,先从互动礼仪说起面对面沟通、微信、企业微信、邮件,这些都是互动。
那,互动最重要的礼仪是什么?第一,及时反馈什么叫及时?回消息,是1分钟之内、10分钟还是60分钟叫及时,这很难定义出一个硬性的标准我经常一整天在讲课,或者开私董会,手机都是被收掉的但我基本上可以做到,在企业微信群、邮件等各个地方,不错过大家的重要消息,总是能“及时”回复。
这需要基于你个人的sense,来判断需要及时推进的事情,不要让别人等着你如果是通知类的消息,对方期待的回应是,我收到了始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让人舒服第二,对对方表示尊重跟客户合作、公司内部合作时,当意见不合,要开放的讨论、碰撞,。
尊重“积极的冲突”我尊重你的意见,尊重你的人格,也尊重我们的不一样沟通的时候要记住,我们不一定是对的只有这样发自内心,你才会给到对方尊重的感觉否则,对方是能感受到你的谦逊是装的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尊重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和客户见面时,你的穿着还比如,坐车礼仪如果你和你老板一起坐出租车,你坐哪?你应该主动坐在副驾驶5人座的车,右后座是最尊贵的位置把这个座位留给老板,让他觉得舒服如果是你老板开车,你坐哪?。
你还是应该坐副驾驶如果你坐在后排,那老板成了你司机,他可能会不舒服如果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你坐哪?这个时候,副驾驶成了剩下的座位里,最尊贵的位置让上级坐副驾驶,方便和老板沟通,自己坐在后排那如果你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但还有一位女士,你坐哪?。
记住,绝对不要让女士坐在左后座,这是一个基本的礼仪为什么?因为上车位置是右边,如果让穿着裙子和高跟鞋的女士,从右后座挪到左后座,很尴尬又不方便这时,你要第一个抢占左后座,避免尴尬那如果是一辆7人坐的商务车呢?你和老板、上级、以及同事一起时,你坐哪?。
7人坐的商务车,最尊贵的位置,是中间排的右座,其次是中间排的左座同理,这时你和同事要抢先坐最后排的3个位置,把中间排的两个位置,留给上级和老板那谁应该坐在前排副驾呢?统筹安排出行的人总之,永远要让尊贵的人,比如客户、老板、女士,坐在尊贵的位置上。
再比如,微信礼仪如果在微信上要体现职业化,首先最好要用自己的真人照片和真名,这很重要千万不要用宠物的照片,也不要用二次元的照片,名字也更不能二次元叫“大王叫我来巡山”,你敢信吗?好沟通吗?聊天时,不要轻易“撤回”,而用修改。
你撤回,对方心里就得琢磨,撤回了什么?琢磨你到底撤回了什么如果你发错了,或者打错了,就直接再发一条,修改这是一些互动礼仪协作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之上,再来讲讲协作礼仪— 3—协作礼仪职业化的另一个目的,是增强协作。
首先,协作最基本的一条,承诺的事情要能做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他强调“分工带来效率”,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起到巨大作用这句话非常重要,人与人、部门与部门、公司与公司之间是分工协作的关系。
分工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只做自己的那部分,很难“心中装着全局”,但最后每个人的部分要拼成一张“全局拼图”这就需要你信守承诺好比《碟中谍》、《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主角总是可以在最后一秒拆弹,复仇者们靠默契、打配合实现目标,虽然电影有极其夸张的成分,但这些协作背后,是承诺。
是信任如果你说,我今天特别忙,不就是没做到吗?我明天做不行吗?会这样说,因为你觉得是小事,但你没意识到,你手头的这件事,其实是一件大事中的一小块不管这一块多小,只要缺了,整张拼图都不完整如果你确实做不到,要寻求帮助,或者给出调整的余地。
在最合适的时间给大家预警,告诉大家这个事儿我可能做不到了将不可预期的影响最小化千万不能空口承诺“这事包我身上”,说这话的人特随意,第二天酒醒就忘了,可往往听者有心满嘴跑火车,是职业化缺失的表现这样的事只要发生,会被贴上“不靠谱”标签。
如果扛不起责任,就很难被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协作界面第二点,是准时一家公司为什么要统一时间、准时上班?听上去非常简单朴素的道理,为什么?很大原因是,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协作的你说我是夜猫子,晚上8点开始上班,但我保证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做满8小时。
如果你是独立工作者,ok,这是你的自由和选择如果你不是独立工作者,你是协作体里的一份子,那么你需要和别人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工作你们突然要沟通时,大家都属于工作状态,这时才可能产生真正的协作不然会彼此找不到对方。
虽然现在科技进步了,异地的、跨时区的协作都变得比以前简单了,但它不是最好的方式随时随地,同时在一个地方工作,依然是最有效的方式除此以外,准时还体现在开会、拜访客户等等很多地方当然有意外,也要学会管理意外。
我出差挺多的,一般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机场,提前一小时到高铁站其实,能在家多睡半小时对我来说挺重要的,但我宁愿牺牲掉这半小时因为我得把堵车的风险、天气的意外,都纳入自己的范围之内,而不扔给这个世界第三点,做好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寻求帮助时,不能把任何人给你的帮助,当成理所应当你接受了一个职位,意味着你把这个岗位的责任背在了肩上你不能找人帮你背举个极端的例子,爬山乞力马扎罗,5895米岗什卡,5254.5米技术攀登型雪山。
爬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则,听上去极度不尽人情,就是绝对不要问同伴借东西为什么?因为爬高山、雪山,都是风险非常大的爬山也很累,大家都只带当天的必需品,水、手杖、最轻的背包,一点补充糖分的零食如果你说,对不起,我今天忘了带手杖,想借一个。
水喝完了,想借一点向导看到,是不允许任何人借给你的这在爬山时是禁止的因为但凡借给你,就增加了这个人在山上死亡的风险在山上,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救命的每个人的责任都是自己的,别人不帮你,是理所应当;如果有人帮了你,你要心存感激。
最佳的心态是,你帮助人,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你被帮助,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反过来,恰恰是不好的状态最后的话今天,和你分享了润米的“职场礼仪”我特别建议,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早期,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大公司里面待一段时间。
这对你的职业化的能力的训练,会特别有帮助缺乏职业化的人,再聪明,也难成大事因为他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的能力做事,无法和很多人一起工作,也难以维持和别人之间的关系公司不是家,是一个战斗单元,是一群人在一起,浴血搏杀,实现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战斗单元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而存在的,而一群人一起完成目标,就需要协作彼此包容、彼此补位、彼此支持记住,职业化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别人觉得舒服让跟你协作的人觉得舒服,因此你就能赢得更多人的协作祝:穿对做对,工作顺利。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关注“刘润”公众号类似的干货、精华文章,我们每天都在更新过往我们已经发布了1500篇关于商业、管理、职场、个人成长的原创文章在这里,我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你整理、讲述职场管理技巧,为你分析、洞察商业规律。
同时,对往期精彩文章,我们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了梳理,总共800万字,1500篇文章。关注“刘润”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干货”,就可以一键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