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老爹鞋、运动鞋没人穿了,满街都是“飞跃、鬼塚虎”,真时髦
183 2025-05-26
温馨提示:本文约20000字,阅读需要40~50分钟Oxford引子我之前曾经想着,该怎么写才能把这十四天重要的时刻一刻一刻记录下来我在旅行的过程中,我本来是想坚持每两三天写一条推送的,但是过去之后一天天的时间太忙,情绪太复杂。
总是会拖个一天两天的才写完前两天的事情,但是一天两天之后,对前两天的事情又会有新的看法和体会(一次小小的活动挺颠覆世界观的)此外,公众号总归是一个公众的平台,再三斟酌之后的东西才能够发出去,才不至于得罪别人。
回来之后,坐在电脑面前,创建完*.md,打开Typora ,对着空空的白色页面,还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按照时间顺序嘛,似乎写流水账,深度不够,有些事情也忘了按照一件一件事情,似乎又过度零散想说的话太多,要思考的东西也多,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
于是,我决定,先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简单叙述完整个旅程的事情(以便让没有参加这个项目的小伙伴,对这个项目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一个一个主题展开说。人物介绍(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从左到右左2:Ophilia 一位印尼小姐姐左5:袁姐 ecnu 哲学家左6:小冯 四川group的组局者左7:文中的沈女士 很文艺的一位左8:梁姐 他们的小姐妹
1204会议室第一排开始:左一:小汪 澳门旅游大使左二:shery 红楼梦话剧演员左三:文中的王女士 离别掉小珍珠了左四:文中的肖女士 梁帅的情感导师第二排:左一:梁帅 叉哥 熊二左二:坤叔 小草莓左三:晓明哥 (未完待续)
左四:导演 沸羊羊
左二:yy 我的pre搭档
全都压成一排:左三:小张 老教授的弟子²左四:美红姐 小张的研究生学姐As time passed by(我尽量写得不那么流水账)出发7.28号,我才开始收拾东西我对着听之前那位老师来咱们学校行前介绍做的笔记,一件一件东西收拾进我的箱子里面。
试穿了一下西装,发现tm已经不合身了都不知道是健身还是长胖了,但高三的成人礼我是74kg,刚出发的时候我是80kg,无论是肌肉还是肥猪肉(我更喜欢你们纠正我说,是肌肉是肌肉),都是不合身了——一个是胸背的地方明显窄了,一个是臀腿,那简直是灾难,紧身裤都不带这么穿的。
于是我又得到处去准备买一件西装......洗漱:沐浴露、洗头水、牙膏、牙刷、洗面奶、漱口水药瓶:维生素族、酒精、保济丸、感冒药、退烧药、阿达帕林(怕爆痘)、红霉素...日用:自拍杆(后来的明星自拍杆)、转换充电头(原来这个的英文叫adapter——我都忘了设计模式里面的适配器模式了)、洗衣凝珠
装扮:西装、领带、皮带(后来发现我的屁股不需要皮带)、香水(后来把它忘记了)、防晒、卸妆油(用来卸防晒的)7.29号我出发了,爸妈把我送去机场,让我吃完最后一顿早茶,然后就把我送进了安检其实我差不多到机场的时候,就突然发现自己没带我妈帮我换的200英镑的零钱,但是我怕被骂又不敢说,想着有visa卡应该没问题吧,于是就自己偷偷安检之前换了50英镑(我真不敢换多,机场换钱的地方是真的坑。
b)在飞机上,我找到座位之后,就有一位大叔跟我打招呼,hello~这位大叔一上来就开始跟我寒暄了“How is your day?”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把语言系统切换),然后就匆匆回来说“I am fine,thanks”,之后我们又聊了许多许多,后来我们交换了邮箱,到现在还有联系,这个之后展开来说说。
到了之后,给爸妈发了一条微信报平安,他们回了(天啊那个时候国内已经是凌晨了,他们居然还没有睡着等我消息)我突然想到自己其实忘记带了零钱,开始心惊胆战起来,赶紧找个贩卖机试一下visa卡能不能刷得通(要是不行的话,我就只能厚着脸皮求老师给钱了,微信再转给他了)。
发现刷不了
,刷了好多次都没刷出来我急了,赶紧去了个便利店试试买瓶矿泉水,500ml,给我刷了2.75英镑——我是真记得,这个数值特么比华工那群抢劫的收的人民币还多,还真的是明明可以直接抢,却非得还给我塞一瓶水我到达的时候是当地时间29号晚上6点。
进海关的时候,有两种队,一种是贵物队,一种是平民队
如图的12个国家就是贵物队,他们过闸机是不需要被官员盘问的然后其他平民队是得排一条很长很长的队被盘问的排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被盘问完,“你从哪里来”“来这里干什么”“未来怎么走”等等等,终于给你放了随后,我一通问路,终于找到了今晚上住的酒店,美美入睡了——结果第二天五点钟就醒了。
Social 第一轮social从7月30号就开始了我今天早上吃了一顿酒店的自助餐就想着出发去看看伦敦市区,毕竟行程中似乎没有伦敦市区这个地方早餐很不错(培根肉、黄油吐司、牛角包、烟肉肠、炒滑蛋),但如果我知道我未来两周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其实,我之前在广州白云机场见过一位来自北航的小伙伴,但是他跟我一样腼腆内向,于是就有点尬...本来我想着一个人走的,先去伦敦周边逛逛——比如说一些购物中心,问路问到了一个叫Hounslow centre的东西
(此处应有伏笔),然后我本来想一个人坐公交,一个人走,一个人回到机场,然后再去牛津的但是,我查到那家公交半小时一班,而且我跑过去的时候前一辆刚走,我心态就崩了然后刚好群里面有位小伙伴问道,都在Holiday Inn要不要一起的时候,我就跟过去咯。
这两位是我在英国最先认识的新朋友,(叫小冯和小张)她们都来自川大,都是漂亮的小姐姐咱们就开始聊天啊,一边聊一边从希思罗机场T4坐了地铁到了希思罗机场T3,我知道我聊天一般都很尴尬,但是十分感谢他们也比较愿意跟我聊天。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早上,然后大家一起去到了机场与大部队会合,到了机场,就又遇到一群小伙伴在等车——又是一段长时间social,本社恐人直接去世了T_T——虽然我真的很想逃离,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认识到一些新朋友:华东师大的袁女士,川大的蒋学姐,。
不得不吐槽那天的等车一开始是说啊不一定有位置,就让你等,等到三点钟好了终于等到三点钟了,又继续等等,然后等到三点半了,说司机get lost,就要准备转去T4,后来又说T4也有T4那一批,所以又回到T3...。
哎不是,等这么久就social这么久,真的不累吗。上车了,跳过开车的时间,下车了,就到了Oxford University.
只能说,抄上海外滩抄得不错
今晚,我跟我今天刚认识的几位小伙伴吃了一手泰国菜。这是一位印度尼西亚的漂亮小姐姐Ophilia推荐我们去吃的,很棒哦。
吃些干炒牛河(但是下了茄汁),菠萝炒饭,天妇罗+干蒸+春卷+鸡翅拼盘,卤牛肉(?),卤鸡肉(?),味道还不错。但是人均RMB 155. 我思考下我在广州155可以吃些什么。
大家乐:保守估计3个一哥焗猪扒饭+1只烧春鸡吧。
粤陈记的20只鲍鱼吧(鲍鱼也吃不饱,没意思)
也就吃一次烤肉自助餐吧...吃华工饭堂的话,就吃10碗二饭三楼的猪杂面当然,这只不过是一开始跟小伙伴们去吃的第一顿饭,后面的饭钱更是重量级牛津大学 奥利尔学院上面的照片你们已经可以看到那边的环境了接下来我决定放多一些些图片。
上图拍的不好,这个图片就是一开始进到饭堂里面,三位中国的老师跟特么三个大法官一样高高在上,在讲注意事项,然后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一张学生卡、门禁卡和钥匙,然后我无聊就拍了拍这个饭堂的景色当时,我觉得在这种饭堂吃饭是一种享受,直到...。
7.31号,我迎来了我的第一顿早餐。
跟机场的几乎一样【捂脸.jpg】第一天的早上是英语听力训练(Welcome&Orientation)——就是由当地的老师全英文讲注意事项我发现我的翻译引擎只需要听十分钟以上就会开始宕机,前面听得还是很不错的,到了十几分钟之后,我就开始头晕了。
等到其中一个昨天的老师,在用我最喜欢的口音讲英文的时候,我就已经睡着了当介绍完之后,就是一个Oriel College Tour,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10分钟就逛完了,之后又是一轮丰富的social环节。
在这一轮social中,我又认识了很多很多不同不同的小伙伴,有一对川大的神仙情侣啊啊啊啊,他们是从本科谈到研究生了(羡慕!)那位男生十分之有领导力,把咱们带到bar(还没开始营业的酒吧应该是?)里面去,然后居然做了一轮自我介绍(我在中国真的想不到比这更尴尬的事情),但所幸没有什么太尴尬的——就是有人报奖状就真的烦死了。
中午吃的第一顿饭是...
意面和卤鸡肉:感觉鸡肉味道和口感中规中矩,意面倒是有一种塑料的口感那个该死的Rice,甜的齁...虽然这波不太好吃,但是这怎么说都是排名靠前的一顿了T_T下午上的第一节课(名义上我是来上课的),就是所谓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然后又来了一个自我介绍(真的要死)。
然后在这里见到了一位北大软工的北大哥(暂时先这么叫着先),他当了咱们的班长,带着圆框眼镜有点点薯,感觉应该是个不善于社交不会说话的卷王程序员罢了,初印象也仅此而已,事实上我对学AI大部分同学的初印象也是如此的(因为他们也没有特别爱说话和social,穿衣风格跟我在华工差不多随意,反而是有些人喜欢提很多奇怪的跟课堂无关的问题和喜欢抛书包)——但我怎么知道命运的齿轮即将开始转动,第一天射出的子弹会在第三天正中眉心。
北大哥之前建了一个AI的课程群,但是我和另一位华科的大美女(咱们叫她yy),在来这里之前也建了一个AI的课程群于是,在组队做pre的时候,我狠狠地邀请了这位漂亮的yy女士跟我同一组做pre课堂的东西倒没什么好讲的,第一节课嘛讲讲导论的东西,讲了一下dfs和bfs就差不多过去咯——其实未来的课也没什么好说的,从bfs、dfs,A*算法,剪枝,博弈树,形式逻辑,推理与证明,到机器学习导论与线性回归。
这些或多或少都在数据结构或者是离散数学接触过,甚至国内的应试教育教的更难一些些没真正学过的线性回归也没有深度神经网络这么难,我在飞机上无聊的时候也看过了Social 第二轮第二轮的social发生在傍晚,吃完鸟食之后,就是盛大的正装酒会。
这个地方的照片可多了,要是你加了我朋友圈的话,你可以翻翻八月3日的那条朋友圈——我太拖拉了,以至于一直都不会准时发朋友圈以后:鸟食:指代奥利尔饭堂的饭,能吃但是太少,不够喂鸟猪食:指代奥利尔饭堂的饭,太难吃以至于猪都不会吃。
那个时候我还是青涩的小男孩,连一点点香槟都不敢喝尽管如此,我还是对自己在当天的social表现感到十分的满意我找了很多很多不认识的人、不熟的人聊天啊,也找了很多很多在机场和之前的bar自我介绍认识的人聊天啊,还拿着自拍杆四处找别人合影留念,也有很多人跟我主动找我聊天啊,毕竟这种场合,大家都愿意聊的。
——这几天,我加了很多很多很多微信其中有位中传的靓女,我们叫她肖女士,在酒会快结束的时候,咱俩认识了哎那时候算是我社牛最巅峰的状态了,我活了20年,都不知道原来那天我自己能够社牛到这个地步这部分我打算之后再详细讲讲,暂略过。
你们暂时只需要知道这里发生了一场社交指数拉满的正装酒会就ok了那天晚上,当我回到宿舍的时候,我发现肖女士找我说话了"你们AI是不是也是上午上课呀!"然后咱们就尬聊了几句你们知道的,跟我线上聊天很尴尬的嘛。
我又不太会说话,也不太会共情回应,也没有什么骚套路的今天太累了,主要是social过程中的心累,尊嘟,而且我的时差还没有倒过来,于是我洗了个澡,十点钟便沉沉睡去这时候不得不吐槽一下牛津的网络,实在是惨不忍睹。
连热点吧,又慢,连学校的网络吧,更死,不仅慢还容易断网又得重新登陆但凡我能够多看一会儿B站或者油管,我都不至于这么早睡Guided Oxford walking tour今天,一位在牛津大学学中文的小哥(作为本次项目的助理)带我们逛了牛津。
主要就是到处参观,这个学院(进不去),那个图书馆(进不去)然后就随处给我们讲了牛津这座城市的历史——可怜我的听力水平还不至于让我能够在众多的人名地名中准确提炼出我需要翻译的(有意义的)英语单词但没关系,这位小哥是学中文的。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给大家看看当天拍的照片:
原谅我的拍照技术,即使是在这个随便就能拍出大片的地方,我总会因为构图等等原因拍的怪怪的我迟早要拉小林子和小津子去一趟旅游,让他们好好教我拍照当然这趟旅途也有子夏姐给我推荐的拍照软件啊(虽然我在应用市场搜不到),还教了我怎么凹造型;也有肖女士和王女士两位教我拍人像怎么构图。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天晚上我和小冯、小张两位加上了她们的几位朋友一起去吃了一顿西班牙菜(就除了英国菜啥都吃)吃西班牙菜之前,我还特意先去饭堂吃了一顿鸟食,为了不要让之后大胃王吓死餐桌上的各位美女姐姐们。
Pure gym & Social 第三轮今天的早上和下午都是平平无奇的早上和下午我原本不知道原来所有的Activity都是要自己在手机端勾选预定的我还以为每个早上都没有活动,给我们的休息——人还怪好的嘞。
于是那天早上我一个人在宿舍写pre的代码T_T主打的就是一个轻松惬意晚上我决定体验一手英国的健身房,顺便练练让自己不至于在英国的鸟食猪食下掉这么多肌肉,于是我就找到了最近的PureGym这个地方是智能无人健身房,所以我连找到个问的人都没有。
下面就是智能无人健身房的门禁(里面拍)
自己搁那扫那个二维码扫了半天不知道干嘛的,连开卡都不会开后面遇到一位大肌霸,然后就可怜兮兮地向他请求帮助,然后大肌霸进去之后,找到了一位正在上课的店长这个店长教我操作了一番,然后让我选卡我一直在纠结究竟是三天还是七天。
一天卡9.9英镑,三天卡19.9英镑,七天卡23.9英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做了一个让我后悔两星期的决定:我只办了三天卡我当时想的是,哎不就是重在体验嘛,后面估计也有别的事情要做喽,这就没有这么多时间练喽,三天也够我把全身练一遍啦。
然后我第一天过去就是推胸和练手臂:平板卧推、上斜卧推、三头下压、锤式弯举、哑铃弯举...然后练着练着,之前的那位肖女士突然发来一份邀请:"哥,晚上来一起drink嘛!我们有个小局哈哈哈"那我必去啊,虽然我不会喝酒T_T,但我可以过去闷头吃东西呀。
但其实我不是这么想的,那天的我还处于social状态,连吃个早餐午餐都能够加到一堆人微信的,我当时想的是,之前也没有参加过酒局,就当交多些朋友啦——现在回忆起来真的不可思议,如果是以前的我,在华工里面,大晚上的把我的个人时光占了(特别是我还得提前离开健身房,把我计划都打断了),我很大概率是会拒绝的。
但是我那天居然非但没拒绝,还玩到了三点半,还喝了酒(虽然喝的都是1/5杯酒兑4/5杯可乐的),还醉了(小趴菜本菜)我人生中喝酒的次数我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在去英国被晓明哥带坏之前)晓明哥是谁呀,是那位组局的人,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北大哥,那天晚上直到我们告别之前,他直接颠覆了我的三观。
这个部分接下来在下一部分详细叙述,此处按下不表硬拉技能get & 全垒打第一人8.4的周四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晓明哥教会了我硬拉我健身可能刚刚算是入门半年(之前算是去健身房玩的,疫情又搞得断断续续的),有挺多动作还没有解锁,被健身房坑了之后又不想再相信任何私教。
小说|00后小孩跟我玩法律被我净赚600我在此将他的秘方分享给大家:肚脐眼垂直于杠铃 、最高点顶髋、 挺胸挺肩、杠铃贴着小腿上晓明哥还是很耐心地先讲了一手动作要领,然后领着我做,一步一步纠正了我(我真的哭死,白嫖了一节国内¥500的私教课),现在(指回国之后),我已经可以把硬拉加到我的训练内容里面了,虽然做完还有些腰酸。
直接快进到8.5日周五的Croquet&Rounders Tournament,今天是运动日有两个运动项目可以选分别是一个叫锤球,一个是魔改版棒球我让New Bing 和 ChatGPT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规则:(你们对比下俩有什么区别)。
New BingCroquet 是一项运动,它涉及用木槌击打木制或塑料球,使其穿过草地上嵌入的球门它的国际管理机构是世界 Croquet 联合会Croquet 有几种不同的玩法,它们在计分系统、出手顺序和布局方面有所不同(特别是在社交游戏中,游戏必须适应比标准场地小的场地)。
两种形式的游戏,协会 Croquet(AC)和高尔夫 Croquet(GC),具有国际公认的规则,并在世界许多国家玩美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用于国内比赛(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oquet
)Rounders 是一项棒球运动,由两支队伍之间进行比赛Rounders 是一项击球和守备队伍游戏,涉及用木制、塑料或金属棒击打一个小而硬的皮革包裹的球玩家通过在场地上绕过四个基地得分2 Rounders 的目标是用球棒击打一个球(大约是网球大小,但更硬)。
一旦球被击中,你就需要绕过4个基地得分比赛结束时得分最多的队伍获胜(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unders)ChatGPT:Croquet(槌球):概述: Croquet 是一种草坪运动,通常在草地上进行。
玩家使用木制的槌和彩色的球,目标是将球穿过设定的门,按照特定的次序绕越目标球杆球场: Croquet 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草坪,通常有固定数量的门(hoops)和球杆(pegs)游戏目标: 玩家需要用槌将自己的球穿过门,按照特定的次序围绕球杆。
最终目标是完成所有门的挑战,并率先将自己的球通过终点门比赛方式: Croquet 可以是个人或团体竞技,玩家交替进行每位玩家在自己的回合内使用槌将球击向目标,经过门后获得额外回合Rounders(垒球):。
概述: Rounders 是一种棒球和垒球的衍生运动,通常在户外场地进行玩家用棒子击球,然后绕着四个垒(base)跑,试图在对方场地得分球场: Rounders 球场通常是一个由四个垒和一个主垒所组成的球场。
垒之间的距离和规则可能因地区而异游戏目标: 玩家在击球后试图绕着垒跑,回到主垒得分击球方可以尝试多次绕垒,但必须注意不被对方击球队员阻止比赛方式: Rounders 是一种团体竞技,通常分为两队进行击球方和守垒方轮流进行,比赛通过计分来决定胜负。
从以上的解读你们可以看出,Crquet是一项纯纯吃脑子和技术的运动,Rounders是一项不仅吃技术还吃身体素质的运动所以我选择了Rounders(还挺自信)这份自信是有效的,因为我打了两次,跑出了两次全垒打。
第一次,我特么没击中球,但是后面那位同学手滑,加上我跑得快,直接跑出了一个全垒打第二次,我击中球了,但是质量一般般,还是因为跑得快,我又跑出了一个全垒打连Ophilia都满眼星星看着我:“Ragan,You run so fast!!!“天啊 我当时心都要化了。
那天晚上,又玩到两三点,学会了小姐牌和德州扑克——第二天还得去Bath啊
Bath & Oppenheimer去Bath不是去澡堂搓澡的意思,而是去英国的一个小镇巴斯巴斯(Bath)是英国英格兰西南部索默塞特郡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以下是关于巴斯的一些介绍:。
历史与文化: 巴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座城市在罗马时代就建立了温泉浴场,成为了罗马帝国时期的温泉疗养胜地巴斯还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故乡,她的小说中的许多场景都取材于这里温泉: 巴斯以其古老的罗马温泉浴场而闻名,游客可以欣赏到罗马时代的建筑遗迹,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疗养传统。
温泉还包括一个现代的水疗中心,供游客放松和享受温泉疗养建筑与景点: 巴斯拥有许多华丽的建筑和古迹,包括巴斯大教堂(Bath Abbey)、皇家新月厅(The Royal Crescent)、皇家马厩(The Royal Mews)等。
这些建筑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艺术与博物馆: 巴斯还拥有多个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如维多利亚艺术画廊(Victoria Art Gallery)和巴斯时装博物馆(Fashion Museum)。
这些地方展示了艺术作品、时尚和历史文物自然风光: 巴斯周边的自然风景也令人惊叹著名的景点包括弗瑞斯·梅多(Prior Park Landscape Garden)、亚历山大公园(Alexandra Park)等,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欣赏到巴斯的美丽景色。
文化活动: 巴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音乐会、戏剧演出、文学节等各种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这是最艰辛的一天一开始是早上,在牛津,就已经下起了大雨,但我的海王伞又刚好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就一开始借了一位兄弟的伞,飞奔去周围的店,希望能够买到一把伞结果我跑了一条街,大部分店都没有开门(当时大约八点半)英国佬真享受生活啊,你开个店九点十点你才开门唯一一家营业时间比较长的便利店的伞卖完了(我真的会谢)。
我从学院跑到了westgate的那家优衣库,还有那家超市,一家都没有开门的然后我只能够灰溜溜地把伞还给那位兄弟,灰溜溜地在饭堂吃了一点点猪食,然后就跟着大部队上车去Bath了因为前一天晚上跟1204宿舍的各位玩到了两三点,于是:我在车上带着一个眼罩就直接开睡了,问题不大,醒来依旧是一条好汉。
下来之后,下着大雨,我找到了一家便利店,然后花tm差不多7英镑买了一把劣质的小伞(当天就烂掉那种),它遮雨的面积可能是我海王伞的三分之一,我要是拿在左右手,我的包就遮不住了的那种于是我发明了一种很抽象的拿伞方式:。
解放双手,伞柄插在人这个圆柱体的最中间,能够保证没有一点伞的面积是浪费的接着,两位牛津的学生助理就开始向我们介绍Bath的历史了,但是因为我没挤上前面去,所以我没有听到些什么东西(朦胧中,他跟古罗马帝国时期的英国还有一些战争有关)。
然后咱们就开始分头行动了,分开前,我隐隐约约听到在什么地方集合:我还特意拍了下来,我跟肖女士、王女士、沈女士一起行动。
咱们就四处逛,遇到什么香水店、什么饰品店,就去逛逛逛啊逛,差不多到饭点了,就开始找东西吃但是Bath这个地方啊,四处都是吃英国的面包和培根,还有喝咖啡——我早餐天天都是这东西,我去到巴斯我还得跟你吃,我是真的顶不顺。
有人提出要嗦越南粉,于是咱们又爬山涉水去找越南粉的店嗨,真巧,越南粉那家小店被约满了,然后就无了于是咱们就只能去旁边的那家中式超市旁边的那家日料店吃点东西:我们点了一个拉面、一个蟹肉沙拉、一个海鲜炒饭、一份日式煎饺。
吃完饭,我想帮人看看那些护肤品的价格,于是我兜去了一家护肤品店那儿把价格记下来了,接着,咱们就可以启程回牛津啦!!!沉重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咱们先看些照片: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咱们走到了固定的集合地点之后,等来等去,发现牛津的小哥还没来带队——问题出现了这个可能不是集合地点,于是咱们问了问朋友,发现这里真的不是集合地点,而且到点了去奥利尔学院的大巴已经准点开走了(还是有点点无语,只有一半人上车的大巴也能开走)。
好的,咱们得自己回去喽(肖女士和王女士精神状态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听力不及格的不只有我们,还有其他几人其中有位哥们,他坐过这种小火车(因为谷歌地图推荐的路线是要坐小火车的),就带我们去买票,买完票就开始等火车(中间还有什么怀疑是不是这辆火车的问题,又搞了一大轮。
)
上车之后,哎发现没位置(这里的火车很像国内的地铁,是没有指定座位的)站了一个站之后,有人下车才拿到能坐下来的座位我这里不仅仅有我自己的包,还有另外两位女士的一点东西,我一直叮嘱自己看好了看好了,英国有很多小偷的,不能睡着不能睡着。
结果Zzzzz....睡了一路,下车之后,咱们要准备转乘另一辆火车一开始问一个老奶奶,那个老奶奶说我们的车准备出发,还给我们指了路我们到了之后,摁按钮开门,里面的清洁阿姨就说,这辆火车不跑了,你还得去坐大巴。
于是,我们又马不停蹄地问路+冲向巴士站,成功地看到了刚刚离开的那辆大巴......最后终于坐上大巴了,真牛回去,我把两位女生从巴士站送去了学院之后,我急匆匆地准备把晚饭搞定,因为今晚要看《Oppenheimer》(奥本海默:诺兰的新电影)。
我只要提前看,我就能够给国内的小伙伴剧透了——但本文不含剧透,请放心食用(但可以预料到的是,那些全裸、性交的镜头是不可能进国门的)我跑去了一家炸鸡店,我一直有留意到这家炸鸡店,但一直没机会吃那天晚上,我就自己一个人去吃了一份£9.9的炸鸡柳套餐,有一说一,还不错,属于是英国本土为数不多的美食之一。
随后,便跟小冯、小张那一群四川人一起看奥本海默了虽然过程挺折磨的,物理的术语本来就不懂,还没有字幕(连英文字母都没有),虽然预习过,但听对话的时候还是不能完全听懂有时候崩溃的是,上面的人物讲了一句幽默的话,周围的外国人都笑了,我因为没听懂没笑出来,所以只能尴尬的跟着笑一笑。
小丑本丑给你们看看预习的资料:
剑桥大学小张要去帮导师给导师的导师拜访,于是咱们就利用啥安排也没有的周日,去剑桥(大学)!!!!在此之前,我还特意写了一封email问了一下在剑桥的Robert,有什么剑桥大学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可以去逛逛。
Dear Ragan,It is so nice to hear from you. I hope your study in Oxford is going well and you enjoy it. I have been so busy to catch up my work as I have many deadlines .
The idea of having a day trip to Cambridge is very interesting. I think coming by train is reasonable unless your school can assist with providing a mini van. There are many places you can visit , I would suggest to
King’s College and King’s College Chapel – A great place to see in Cambridge if you love architecture, to start. At the back you can look at the
mathematical bridge and river Cam as well as punting (if you have time). There are some colleges such as
Trinity college you can see nearby.I love Fitzwilliam museum , you can visit in the afternoon, it is free but you need to book it. So many interesting items / collection there. There is also
botanical garden further south only if you have enough time as it might take you 2 hours to explore.Finding somewhere to eat can be challenging as there are many options , it depends on what you want to eat, something quick or something more substantial. I usually bring my own lunch boxes haha. The last time I went to the
Bills , nice deco , food is ok and not expensive : https://bills-website.co.uk/restaurants/cambridge/
Alternatively, there are many places to eat if you go to Quays side including one small Chinese Canteen.
I can understand you don’t use WhatsApp? It might be easier to chat on the phone but I’m not sure which App you use?
Enjoy your weekend, message me if you need any help.Regards,RobertSent from my iPhoneOn 1 Aug 2023, at 22:49, 梁永杰 [2524303785@qq.com](mailto:2524303785@qq.com) wrote: Dear Robert, 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I a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have some trouble back home due to the strikes, and maybe I am going to face the same problems. I am planning a trip to Cambridge in 6th August with the other 7 friends, and I was hoping you could provide me with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ity.
I am currently in Oxford and I am wondering what the best way to travel to Cambridge is, especially during the strike. Could you please advise me on the available transportation options and the approximate travel time?
Additionally, I would appreciate any recommendations you may have for meals and dining in Cambridge. Are there any local specialties or must-try restaurants that you would suggest?
I am also interested in visit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during my trip. Could you please provide me with information on how to get into the university and any related information that might be helpful?
By the way, could you please recommand me some other things that what can we do in Cambridge(etc views?historical sites?souvenir shops?).
Thank you in advance for your help.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Best regards,Ragan还是要感谢Ray哥,帮咱们订车。
去剑桥大学的当天天气相当好,可能是因为前一天下了一整天的大雨的缘故本来我们今天的安排是,小张一个人拜谒导师²,然后我们先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溜达溜达,然后去Robert给我们推荐的那家餐厅吃个饭,然后看时间可以看看博物馆、看看花园就准备坐车溜回去了。
但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导师²十分热情,穿着开胸的衬衫,提着大肚皮就邀请咱们进院了。
刚进来,他就带我们四处逛那个Chapel(礼堂),然后向我们介绍这个教堂哪一幅画的历史,介绍如何爬上这个礼堂(你没听说,他说下次咱们过去还要带咱们爬到屋顶)...然后他告诉了我们三个小秘密,我们不能够告诉其他人——那自然地,我也不会把这些秘密放到这篇文章里面。
这位老教授是有他的骄傲的,每个人主动向他打完招呼之后,他就会跟我们炫耀,我就是这个学院里面最popular的人他会带我们走上嘎嗞嘎嗞声音的凳子上,告诉我们,这个这么高的桌子的设计就是让你们开会的时候可以吃零食、这个凳子打上去有块小板子就是为了让你们站起来的时候可以把屁股倚在那个小板子上不会这么累。
他也会把我们带进private zone,让我们跟他一起踩草坪(这是教授才有的待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点,第一个他教我们,是当别人问你知道不知道的时候,不要回答No,要回答Not yet第二点是,即便是过了两个星期,我还能把话复述出来:”I am the past,you are the future. Be confident , I am always believing in you!“也许,这也是外国的老师一个很大的特点吧。
听完他的长篇大论后,咱们去了国王学院的饭堂——奥利尔学院是什么垃圾?出品简直碾压奥利尔学院...
虽然说,我吃的东西跟奥利尔学院的差不多——培根、太阳蛋、薯饼,这次还多了烤奶片和一块小蛋糕,但是那个品质好多了,培根肉明显会嫩一些些,炸薯饼会更加外酥内嫩...总结起来就是,我吃了两个星期的奥利尔早餐就是猪食。
(其实我并不是只能吃这么多的,当时我还想那一块牛角包的,但是因为担心吃不完在老教授面前不够得体、有伤风化,于是就少拿了一点点,现在回想起来,是真的后悔)吃过午饭之后,老教授带我们去参观了他的办公室和秘密花园,还有徐志摩的画还有那条河。
我们本来想要合影留念一下的,结果那个该死的不说中文的湾湾拍照技术烂的要死,祝她快点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向咱们学一下怎么拍照之后,我们便不想再打扰教授了,跟他说完之后就离开了,后面还参观了一个Robert所说的那个艺术博物馆,参观了没多久,看了看楼下的纪念品店made in China,就离开了。
于是就到了今天的重头戏:成都府啥也别说了,夹菜,夹菜啊。
这顿饭我愿称之为本次旅途第一名,连这个广东人都能够在众多的红油中活下来不辣 哈 ,嘶~(喝水还行,没有很辣,嘶(再喝一口我没有跟他们说的是,第二天,我在厕所,像被打火机烧种族歧视的老家伙快给我爆金币后面去了H&M买件衣服。
结算的时候,前面有位白人老女人,看到我就用奇怪的眼神瞪着我,大家都这么间隔排,硬是要我离她远一点,后面直接一撇:”Stay back away from me. So rude ...“,得亏她矮,我当没看到听不懂,一言不发,我就站着。
你个种族歧视的老家伙怎么还不爆金币啊...西班牙菜二周目
西班牙菜在令人失望这件事情上从来不会让人失望Presentation 2周目从刚才的时间点到周五,其实也没发生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值得叙述于是聊聊pre:我们组选的选题是对比Machine Lerning和传统的Logic based AI.。
其实这个东西好像也挺难搞的,明明就是解决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嘛思前想后,我决定还是复用一下之前线上学剑桥大学深度强化学习项目的遗产,玩玩那个倒立摆的模型倒立摆在自动控制领域应该是一个比较出名和基础的模型
我是想用传统的控制理论的办法例如PID控制,对比强化学习的控制方法,选了一个最基础的Q-learning基本的任务分工就是我老不要脸复用之前的Q-learning的代码(当然由于openai-gym的更新换代,我debug也debug了一天:有一个函数的返回值从[]变成了([],?)),有工科背景的yy女士来做PID控制。
当然,过程还是比较顺利啊...最后一晚上之前,我把最后pre的重任交给了美女yy女士...虽然这听起来有点贱啊,让女孩子加班加点我知道有的跟我一起参加项目的小伙伴也会觉得不太好...我在这里列举下几点理由:。
yy女士的口语比我要好一些一组只能够讲6分钟,如果又是两个人分别讲的话,思路内容不一样可能会浪费时间——本来用来分工的实验也没什么好讲的...我其实现在是比较在意一个参与感的问题我在参加一年前剑桥大学深度强化学习的项目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在心里抱怨,为什么我的队友在摸鱼,什么东西从我一个人选环境,选算法,看表现,可视化数据都是我一个人来做的?我之后在一个项目里面参与感特别低,因为这个项目组里面有俩大佬,他们把活儿都干完了,然后每次问他们,他们也提不出什么任务可以让我去完成的,导致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很没参与感很气馁。
最后当我自己开始lead一个项目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任务分割会比完成这个任务要难得多——特别是当一个人对这个任务还没有那种高屋建瓴的掌握的时候,很多工作都是一个人探索着完成,在一开始也没办法把一个项目的各种任务定下来。
所以,当我debug完,并且还用chatgpt写了一份PID_control.py的代码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可能踩过界了真的 自己做完自己的把别人的也做了真的是一件会让别人很难受的事情当然,最后的pre也圆满完成了:。
最后的正装Guaduation Ceremony最后就是一个颁证典礼,奥利尔学院的校长亲手给穿着正装的我们颁发毕业证书然后,又是一轮拍拍拍///但这次我就没有social了,social了这么多天就真的累了——我就找认识的人随便拍个照就算了。
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是,整个华工就我一个人来了,这就导致了举着华工旗子的就我一个。他们很贴心给我定制一个很小的旗子,以便我一个人就能拿稳
最后的意大利菜最后一顿饭,我没有参加学院组织的Farewell Dinner,因为有人中午给我通风报信,说那里的东西不好吃(符合我对奥利尔学院饭堂的基本认知),又热又没网,上菜还慢,纯纯坐大牢刚好1204的小伙伴们要一起去吃一顿意大利菜,作为告别宴,于是...。
最后一天我是晚上当地时间晚上22:30的飞机先飞北京再飞广州的,于是我那天上午就要坐学校的大巴车去希思罗机场了,真的很不舍...当然是不舍得在牛津认识的各位小伙伴们(而不是这里的饭堂),1204的晓明哥、卓楠姐、shery和一位睡过了头的都在给我们送行T_T.他们打算在这里多呆几天。
坐了大巴回到机场之后,我一开始闲着无聊拿电脑看一下文档,但是想着想着,来都来了...于是我把行李寄存到机场(花了15英镑),然后准备去Hounslow Centre——一个第二天在机场没有实现的梦我在机场吃午饭的时候(卡布奇诺+牛角包),刚好跟机场上有两位女孩子其中一位对视了一眼。
然后她就过来问我,是不是中国人,她说她们俩准备参加一个剑桥大学的项目,现在想去伦敦周边逛逛,但是自己英文不太ok,问不了路,问我怎么走她们的visa卡跟我的是一样的,那种visa卡不能够直接坐公交,得到地铁站买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到地铁站买公交票)。
但是由于罢工,希思罗机场T4航站楼的地铁站没有开所以出发还得坐地铁去希思罗机场T3航站楼...她们俩本来想去大笨钟的,但是我肯定是不够时间去大笨钟了,我问完路之后,她们俩可能担心之后问路再麻烦,于是就跟我一起坐地铁去T3然后坐公交去Hounslow centre了。
第一天,我也是跟着两位女生(小冯和小张)一起从希思罗T4走到T3.刚好那天坐大巴也下毛毛细雨,冥冥中似乎有一种轮回的感觉...
以上,第一部分叙事部分完成写到后面,我都有点嫌弃自己啰嗦,本来设计上第一部分是不应该有太多议论的环节的,说是夹叙夹议,最终的落点其实还是希望在基础的叙事上,能给出大致的一条主线剧情英国的情况概览(从游客角度)。
安全首先是大家关心的安全问题,确实存在,比国内要严重的安全问题,这其中自然也会包括种族歧视问题周日的自由活动时间,有人去了剑桥,但也有更多的人去了伦敦,看大英博物馆,第二天就突发了大英博物馆的持刀伤人事件:。
除此之外,牛津这个小地方也不太平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附魔攻击的:
还有:
基础设施另外,不得不吐槽一下英国的基础设施:公交20~30mins一班车,坐趟火车(地铁模式的)+巴士就差不多花了25英镑,在便民程度上也没有中国那么好网络巨差无比,奥利尔学院的网络是不是给你踢下线,基本上一进建筑物内就没有移动数据的网络信号,真的谢谢这个项目,给我戒了网瘾。
食物虽然上文吐槽了很多英国的食物,也确实是很难吃现在还是花点时间聊聊我的感受:土豆英国的气候导致了作物极其稀少,大部分都得靠进口,土豆是为数不多可以让他们自己种的东西,于是我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各种意义上:包括土豆条、烤土豆、土豆泥T_T。
肉英国厨子对肉的处理,对比中国的大厨而言,还是极其幼稚的酱汁的做法很单一,而且做出来的味道会比较老;单纯烤/煎的话,肉的腥味会比较重,感觉是没做好预处理;炸的话,还好一些些,毕竟算是传统艺能Fish&Chips;英国菜的大厨对于香料的应用程度没有中国的程度这么高——一个从小到大土生土长广东选手的点评。
老干妈老干妈不用说了,经典的美味,尽管我在中国从来不觉得老干妈好吃。
在英国的老师在这次的项目里面,有三位老师给我上过课,都让我印象深刻我分别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给他们标记为第一位出场老师,第二位出场老师,第三位出场老师第一位出场的嘉宾是咱们AI课的老师,来自波兰(不叫周琦),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他给我们exercise的方式。
他用exercise来让我们用实例掌握刚才上课讲的知识点,但是评讲的过程中,与国内的老师有所不同:他是会根据台下的学生说,来一步一步做,不管这个学生的方法是对还是错,优还是劣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在下面一直说一个错误的答案,他就会在黑板上一步一步跟着这个错误的答案推导,直到推导出一个矛盾的地方,然后告诉你,你是错的。
或者,也可以由其他的学生反驳,然后引起讨论同样的,如果一个学生提出了一种非最优解(比如说存有编码上存在冗余信息),他会根据这个学生说的一步一步最后获得答案了,再提问,是否能够优化....?——即使他本来就知道答案是什么,他有一份solution放在电脑里面。
这很像第三位出场的老师,我感觉他们似乎都采用的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教育方式:在《理想国》中一问一答对话式可以看出,柏拉图“精神接生术”引导学生找寻正确答案问答就是思考,思考的表现便是问答问答作为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是一种常态的交流方式。
而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便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二圣都采用传统的问答方式,或是师问生答,或者生问师答,亦或是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都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方式柏拉图问答目的在于揭示一个真理,问答的过程正是“认知”真理的不断推进。
第三位出场的老师是上文提到过的晓明哥,我上过他两节课,一个是有关博弈论的,一个是有关做case的博弈论那天因为我太困了,所以没进脑,现在过了两周已经回忆不起来了讲讲做case的:他给我们举了三个例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估算一家咖啡厅一天的卖出多少咖啡?估算北京的加油站数量?估算环球影城一天的客流量?回答这些问题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是靠问出来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建模:
所以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脑袋里面想出需要的几个因子然后,他也是像这位第一位出场的老师一样,根据台下三位学生每个人的说法,来去上面一个一个写出来,然后衡量可行性,最后还包括检验量纲似乎这种教育方式,更加入耳说第二位老师并不是说要在教育方式上与他们对比,第二位出场的老师正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那位老教授。
上文我已经把印象最深刻的两点说出来了,他对我们给予了厚望的当他问到,你们当中有没有人有改变世界的目标,我们一群中国学生面面相觑,最后他还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我们应当对自己有信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点,第一个他教我们,是当别人问你知道不知道的时候,不要回答No,要回答Not yet。
第二点是,即便是过了两个星期,我还能把话复述出来:”I am the past,you are the future. Be confident , I am always believing in you!“也许,这也是外国的老师一个很大的特点吧。
为避免招黑,我对上述的老师教育方式,不作优劣之评价,但我本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与仰慕他们,因为我很喜欢上述教育方式和理念,不知道文章的读者如何?如何和Robert绅士地聊天从广州到伦敦的飞机得坐12个半小时,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很talkative的英国大叔Robert。
英国大叔说话还是非常照顾我这种英语菜鸟啊,说话的单词也很简单,语速比较慢我们之间聊了挺多东西啦他说他的家乡在剑桥,给我展示了他自己挖的花园(外国人生活真是巴适的很~),他很详细地告诉了我他是怎么用个铲子很用力很用力地挖地,然后硬生生地挖出了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水池来养鱼,告诉了我跟家人在花园里面喝茶,还给我看了他们的一起在花园家庭聚会的照片。
他的生活方式,相比于咱们国内的社畜来说,实在是健康早上六点钟起床,然后去跑步,跑一个小时回来洗漱和做早餐,八点半到九点开始上班(一周只需要开车去一次剑桥那边上班,其他时间都是远程办公),下午五点钟就准时下班。
我还特意问他有没有OT(加班),他说of course not.还说他知道中国人经常需要加班hhh他的周六常常会去超市买东西,或者去四处走走?(周六应该是他的out day)周日就一直呆在家了,他会自己下厨啦,gardening啦等等。
——好像他们会把自己下厨当成是一种享受,就像是一种DIY活动一样
交流中,最大的感觉,其实词汇不是我的主要问题——反而是如何优雅地回话才是问题比如说,Robert在吃飞机餐前会跟我说“Enjoy you meals.”我回话“Thanks”——但我想想,在中国这个Enjoy your meals怎么说,应该是长辈说的“起筷”的意思吧?你会不会回一句谢谢?不知道会不会有些些尴尬?。
你爹:“起筷”你:“谢谢”当然,我至今也不知道得不得体(我认为没有对不对之说,只有得不得体)中途的时候,他向我分享他的零食,那个是一种比较薄的饼干“Do you want some snacks?”我就Thanks拿了一包,然后吃完就跟他说“It tastes good”.他就问我“One more?”我觉得够了,所以就回答了一句“No thanks,enough”。
说完我就感觉有点不妥,是不是有别的表达呢?这样会不会显得我比较冷漠呢??告别的时候,他跟我说,"I wish you all the best during your project",然后我也说“Thank you.You too”。
不知道是不是我多虑了,也可能是我紧张了,也可能是面对外国人,我们常常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体现在,我们会常常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给对方带来了不适;当对方对我们带来不适时,我们也会自动认为,要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文化差异。
我之前学习的亲密关系课上有这样子说过:在亲密关系里,要经常把对方当成「外国人」亲密关系里有很多隐藏的文化差异,来自我们生活的地区、家庭,和个人经历,导致的不同文化,一点都不比我们跟真正的外国人差别小拿自己的标准看对方,会有很多误会。
你提醒自己,你们是来自不同「国家」,甚至是不同「星球」的伴侣,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和对方发展亲密关系,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吧?也许我们真的能像是对待外国人一样对待身边的人,或许什么关系都会多一些些和谐,少一些些矛盾。
虽然但是,英语口语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啊!!!!!得记一些寒暄的得体回应社交说实话,我并非一个善于社交的人(即使我的社交能力已经比我的舍友强了不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买了一个能够自己立起来的自拍杆,这样能够让我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能够给自己拍照。
前文提到了,第一天,我和川大的两位小伙伴一起从希思罗机场T4航站楼,坐地铁然后走到T3航站楼来跟大部队会合在我们等待shuttle去学院的时候,领队老师说,我们可以尝试等等一点钟的班车,看看是否有机会能提前去到奥利尔学院。
但我们等啊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了四点多钟这段时间一直在干嘛呢,一直在social,也就是聊天与交朋友当天的各位靓仔靓女都很配合我,大家都在极力提供话题,极力延申话题(所以啊,聊天得双方都有意愿聊才能聊下去的),这个挺占用大脑cpu和内存的。
当然了,这也跟我们有着较大的差异有关:广东与四川、北京,理工与文科、艺术,还有一些我并不是很了解的MBTI、星座之类的话题,即使我不是特别了解,也总会有人来引导我,度过一个个我并不是很熟悉的话题说实话,要是让我跟咱们学校同一个学院的人,那肯定聊不了这么多——甚至可能还最后探讨起学习的话题来。
我很庆幸这些天我表现得不错,这可能跟我最近没有研究该死的k8s控制器、数学建模有关不知道学理工的小伙伴们是否有相同的感觉,一旦沉浸下来去阅读一些文档、开始思考问题、开始编码,社交引擎就会变得十分迟钝:你会发现接不下别人的话,会发现产生不了新的话题,会发现自己答非所问,会发现没有人能够get到你的haha Point,甚至可能会因此而逃避去跟人接触。
让我反思总结一下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阶段性胜利的话,我尝试性归纳为以下几点:通过差异、共同点寻找话题多分享信息背后的感受话题的下切与上推提前声明:我不是什么情感导师当我们需要打开话题时,就是咱俩一句话也还没说起来,但是我希望开始一段对话的时候,可以找找差异——差异代表了一种得体的好奇,我不了解,你了解,所以我可以咨询你。
也可以找找共同点,咱俩都即将经历一些什么,这是一个共同的关注点,意味着信息与价值交换比如说,我是广东人,你是广东以北的北方人,那你们一定吃得很不广东吧?也比如说,我报了AI这个项目,你也报了,那你是什么专业的呢,为什么要报呢,我是**专业哦,我报了是因为***。
of course,差异点应该是在大家都处在社交状态的情况下才比较好使不然的话,在广东的路边街头见到一个陌生人:hey,我看你今天穿了一件羽绒服,我穿了一件小背心,所以我特意来问问你,你是不是在蒸桑拿?——还是举个正常一些些的例子,你在下课途中遇到一个法学的课程班放学:hey 你们刚才上课上了啥?这种似乎是一种不太体面的好奇,我说出来读者也会觉得很不自然,尴尬得脚趾抠地。
但是在一些场合而言,就显得十分自然比如大家都在牛津参加这个项目,有人穿一件薄薄的短袖,有人穿了三件衣服:”哎哥们,怎么咱俩所处的季节不太一样啊“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更愿意将其归结为状态——社交状态 or 工作状态,而这两种状态的切换是需要时间的。
社交状态的感觉就像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似乎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工作状态就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事吗?没事找我干嘛?你的口音是港普还是台湾腔关我p事,我仅仅是想要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下班信息是冷的,感受才有温度。
”我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和”我来自华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和”我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这个充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鸟不拉屎的地方“听着就很不一样对吧似乎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我“的感受,或者是大家都认为”我“不那么重要,客体才是重要的。
举个例子:”这个电影太好了,神作!“感受:你很激动,你被唤起了一些强烈的内在体验但我们不习惯直抒胸臆地表达「我,感到很激动」,我们说的是「这个东西,是非常好的」,好是「这部电影」的好,跟「我」的关系没那么大。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去表达下感受,特别是”我觉得“所谓下切与上推,其实这个随便搜搜都是一堆教程,有教两性沟通的,有教职场沟通的此处不再赘述解决沟通问题 | 聊天技巧:上堆、下切、平移法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8038524)。
但此处应该贴上这个公众号的往期精彩..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蔡康永的说话之道Ⅰ&Ⅱ》读书笔记当然,除了聊天之外,社交还包括很多:餐桌礼仪,穿搭,社交自信等等等餐桌礼仪我一直都是会的,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但是我是有权利选择是否使用的,那些啃老亲戚,我又如何会尊重你给你斟茶倒水?另外啊,我发现外省的同学并没有被斟茶之后敲桌子的习惯的...我感觉这些一点点的文化差异,说得出典故来交流,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穿搭方面,真的感谢英国的好天气,我每天都能穿得花枝招展的,并收获了“还挺会穿搭”的好评——即使我的舍友一直吐槽我的穿搭讲真的,要是在该死的广东,我一天天的穿个小背心和运动短裤,哪里有什么穿搭可言真的,在英国这段时间,我收获了我在大学两年里面都没听到过的赞啊。
有人夸我帅,有人夸我会穿搭,也有人夸我不会拍照但是孺子可教(算不算夸啊?),有人夸我纯爱,有人夸我有担当...真的建立了莫大的自信,我也希望回国之后,开始在学校的社交之后,我也能够蜕变吧与社交自信相对的,是社交焦虑——搭话之后会不会被敷衍,搭话之后会不会说两句就没话聊?——这种是属于将自己的不自信投影到臆想的社交场景中了。
因为我最近喝了挺多鸡汤,所以现在也给读者喂一点:可能你看到别人反应不好,就想是不是对自己说的话不感兴趣/觉得自己这个人很boring,或者你也会看到别人草草结束谈话,仓促离去应该多问问自己这是否是由外界其他事情引起的,比如那个人或许身体不适,或许坐得不舒服,或许看到自己不愿见到之人。
仓皇离开的人或许忘记告诉你她开会要迟到了,又或许她压力很大,需要自己静静,总之,没必要自责无视它,继续前行总会碰到与你投契之人,至少会有善于社交,能展开愉快礼貌谈话之人多多向他人表达关怀同情,展开的类似的这样积极交际越多,自信心就会越强。
领悟社会暗示,表达同情心,这些都是与他人有效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对别人的言语感兴趣,努力使别人感到舒服,言论被人倾听有价值多多使用肢体语言加强非言语交流,比如:坐直身子,挺胸扩肩将双手放在桌上,或一只手放在椅背。
强势的肢体动作包括开立的站姿,打开的肩部和手臂与别人交际时有力的握手有助于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微笑以示自己感兴趣且乐在其中进行眼神交流,让对方知道你在倾听交谈过程中60%的时间有眼神交流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舒服,接下来便好好领会眼神交流,记得这可不是盯着别人看。
保持仪态,不要坐立不安或左摇右晃,以免看起来太过紧张一旦你感到更加自信了,便可跳出熟悉圈,去一个全然陌生的场所尽量寻找那些重点不只在会友的场所或活动寻觅感兴趣的小团体或小活动,这样才有更好的机会和少数人交际,却不必感到不堪重负。
比方说,你若喜好攀岩,便可去攀岩馆,与有同喜好的人们交流这样便有固定的开场白,可以谈谈攀岩设施,技巧和过往经历等等说到social,在这次的旅程中,有两位我是特别佩服的一位是川大神仙情侣的男生,上文已经提到过了,另一位就是晓明哥。
晓明哥是1204会议室组局者,也是leader,住在12栋04房间作为组局者,需要的是强大的控场能力我刚过来的时候,一进门因为感觉做了什么错事(原因之后说),一直很拘谨,他走到我后面拍拍我,然后跟我说,“吃点东西先吧,我看你来了这么久一直有点拘谨。
”(天啊 太温柔了)后面,当每个人说了些什么东西,他有时都会说出一些些自己的看法,观点也很成熟(当然这个是颇有经历的人才能做到的 doge.jpg)支撑起控场能力的是他的一双穿透人心的大眼睛,观察得细致入微,能够判断出在场哪一位的什么状态,谁喝醉上头了,谁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等,作出相对应的行动。
另一方面就是,拒绝别人的能力我一直都很缺乏这个能力,引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这个能力的缺失是在2023年大二下学期的一次佛山市学促会团建过程中,当时有位乞讨的老爷爷,走过来咱们露营的地方来乞讨,拿着微信支付的二维码。
然后当时一整圈人都沉默了,经过了一段时间尴尬的沉默之后——一位广州医科大学的女生跟这位老爷爷说:“我们这里都是学生,我们没钱给你,但是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跟你分享一些我们的下午茶”之后,这位老爷爷就坐在了离我们帐篷一段距离的位置,我们的活动也得以继续进行——之后回忆起来,真的觉得这位女生当时十分闪耀,就像是星星一样。
类似的,我在晓明哥身上也看到了这种本领我一开始上1204的时候,是没能找到,于是就问了一下路过的两位同学,然后问问他们是不是也是去那里的(因为我看他们也在找宿舍),结果他们不是,但他们对此表达了极大的兴趣,我也不知道怎么拒绝(即使我知道别人只不过邀请的是我,我在没经过别人同意之前不应该带其他人来),于是就出现了开头尴尬的一幕。
晓明哥又化身我们的超人挺身而出了,回忆下,他说的大意是:“咱们今天人已经挺多的了,你们俩吃点东西,下次再过来一起玩哈”最后一天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一些些小小的善意的谎言,此处不再对那天的情况作过多的赘述了。
虽然但是,说了这么多与social相关,尽管我被测出的mbti是ENTJ-T,但我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家刻板印象里面的E人,因为在我的世界里,社交是会消耗能量的所以每次经历了一大波社交风暴之后,我都要在宿舍一个人独自的喘息,以期能够尽快缓过来,尽快投入到新一波社交/工作中。
情感本人上了大学两年,恋商自觉远比不上新认识的小伙伴高中时候的水平我咨询过很多小伙伴情感问题,从追求到稳定关系都问过我也分享过我的一些情感经历给他们听我问过坤叔,怎么追求,又怎么相处他告诉了我他的情感经历。
他说:“苦恋几多次 悉心栽种全力灌注 所得竟不如 别个后辈收成时”导演也分享过他的故事,是机器人C3PO的故事他是:“情迷不意乱 共坐太空船 你飞多远陪伴多远” “用尽我的所有力气照料你 珍惜你 如珠如宝 每日效劳 望到 却得不到”。
我也分享了我的经历,是恋无可恋的故事我说:“共你亲到无可亲密后 便知友谊万岁是尽头 别似亲人那么怀抱我 也别勉强共老 朋友手拖手”小冯也曾经历过“情迷不意乱 共坐太空船“的时刻,但她最终等到了她的夏日倾情,衷心祝福她不会走我的老路。
”I love you 你会否听见吗 你会否也像我 秒秒等待遥远仲夏“袁姐是红楼梦这场话剧里的演员,总有有心人用拙劣的演技想把这场话剧演下去”如果真的太好 连错过了都好 不想证实有没有过钦慕 是无力 或有心 像谜像戏 谁有似我演得更好?“。
另外的几位女生比较相似,即使都是单身贵族,但往往都是处于被追求者的地位上,她们总是理解不了男生的作为追求者的难处和尴尬之处,有吐槽北京男孩的,有吐槽山东男孩的,有困于黏人对象的苦恼,有痛到哭不出来的麻木,也有快刀斩乱麻的果敢。
但是,她们给我的是一种现代女性的独立与洒脱,我也终于得以从女生的视角,看到她们是如何以成熟的视角看待恋爱或即将开始一段恋爱的男生”你我情如路半经过,深知道再爱痛苦必多愿你可轻轻松松放低我,剩了些开心的追忆送走我,皆因了解之后认清楚“。
也有个人啊,不说名字,给你点首晓明哥,不说了:含糊地表达了很多的故事,当然为了保护隐私我不会在这里post出来但是在情感领域,我是真的学到了好多未来启迪最大的还是晓明哥,现在在我心中已经是偶像级别的人物了。
在来之前,我是有读博搞学术的想法的,但是看到了成熟如晓明哥,我顿时就已经准备放弃读博的想法了——困在象牙塔太久,思想会变得幼稚晓明哥在各大公司工作过,觉得有需要,于是去了北大读了一个软件工程二专业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他宁愿花自己两年的
时间去读一个二专业,而不是花两年半的时间读一个硕士谈话中才得知,其实这是跟自己的工作有关,是为了降低未来的学习成本才选择去读一个二专业没有去随波逐流卷一个自己并不需要的学历,而是按需学习,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件事情,本身就很酷。
所以,未来可能还是会需要想办法进厂实习体验下,获得一下在社会摸爬滚打的体验卡,不要随波逐流保研出国卷学历,说不定,最后,我又会成为几年之后,下一个梁永杰的偶像写到最后我其实挺不舍的,无论是1204一起喝酒吹水睡觉的小伙伴们,还是一起去剑桥听。
导师²吹水吃成都府的小伙伴们,一起等车的,一起去参加活动的,或是一起上课的,一起做pre的,一起游牛津的,还是最后一天才认识的两位女生,所以一个人在飞机上坐着的时候是有点小小的孤单但,人生所有的灿烂与辉煌,最终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全剧终btw 为了让气氛不那么伤感,我决定插播一段代码:from PIL import Imageimport osdefconvert_png_to_jpg():for file in os.listdir(
.):if file.endswith(.png): img = Image.open(file) rgb_img = img.convert(RGB) rgb_img.save(file.replace(
.png, .jpg), quality=95)convert_png_to_jpg()这段代码能够有效地将当前目录下的png文件转换为jpg文件从而满足微信公众号对照片大小不超过10Mb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