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4位帅气男配,个个没有名气,但颜值演技吊打流量男星
117 2025-05-25
前几天微博都在转发一个讨论,“女生哪个行为特别掉价“,先不说这个讨论本身有没有必要,看大家反应特别激烈的就是:特别讨厌学人精女孩。
什么是学人精?百度搜索出来,有解释说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用什么干什么觉得好就跟风学。
比如跟别人买一样的衣服,用一样的口红,还学别人口气说话,放到现在,互联网学人精还会把别人的微博原封不动搬到自己朋友圈。
别人有的她也要,又爱攀比又爱模仿,甚至有很多越界和过线的行为,反正还挺让人心里不舒服的。
朋友小陈就碰到过这种事儿,那会儿班里有个女孩主动接近她,身边的其他朋友暗戳戳提醒过,说这个女生挺奇怪的,老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还是别走太近了。
女孩表达友谊无非是买一样的手链或者小挂件儿,这倒是没什么,可凡是小陈穿了什么新衣服,买了什么新玩意儿,她都要问个仔仔细细。
那时候淘宝还没有呢,打听完买东西的地方,隔天自己就会穿上一模一样的衣服。毕业后俩人又都到了北京,她执意要跟小陈住在一起,就在芍药居那边合租了一间两室的房子。
住一起后更严重了,小陈60%的衣物都出现在她的朋友圈,直到有一次,俩人共同的朋友发过来她的朋友圈截图,说这不是你那件吊带睡裙吗?
原来趁小陈不在家的时候,女生溜进房间,穿上了睡裙摆拍,还特意设了朋友圈屏蔽小陈。
不止是偷穿衣服,小陈恋爱那会儿,在微博发过不少甜甜的话,记录自己跟男友相处的细节之类,却发现这个女生把小陈微博的内容,都发到了自己的微博小号,别人发生的事情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阿飘有个不怎么联系的同学,经常不打招呼拿她的图发,去台湾拍的民俗,去日本拍的居酒屋,就这么明目张胆拿去发到自己朋友圈,阿飘又气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后来主动回复了她以后,得到的回答却是,就觉得你拍的挺好看用用怎么了?
小陈的学人精朋友被质疑时也说过差不多的话,我的衣服都在朋友圈出现过了,穿穿你的怎么了?
模仿终究是模仿,总觉得别人的什么都好,自己打扮不出那么好看的样子,挑选不到有品味的东西,朋友圈文案都要憋上半个小时,窃取别人审美和思考的成果,终究不会对自己有所提高。
想起《奶酪陷阱》里也有个这样的女孩,起初戴着黑框眼镜扎着马尾辫,怯怯地偷看女主,但女主忙着搞对象根本没怎么注意这位普通的同班同学。
结果再开学就看到座位前排有个跟女主一模一样的女孩,金黄色的羊毛卷,黄色系的宽松外套,跟自己很像的那种感觉真的挥之不去。
女主包上的挂件被她捡到,明明看到东西在她手里,但她居然就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捡的。
谎话连着谎话,等到被戳穿的那刻,两个穿着相似衣服的女孩扭打在一起,复制女孩大哭。
“你什么都有了,你那么好看,学习又好,还有有钱优秀的男朋友护着你,可我有什么?为什么连跟你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
学人不是图一时好玩,学人的习惯是潜在心理诱导的结果,多数都有点边缘型人格,自卑因素下引发嫉妒甚至是偏执,久而久之会出现可怕的后果。
亲密关系里的模仿者,会穿一样的衣服,用一样的东西,你刚说完某种食物还不错,转头她就能立刻爱上,连说话的语气都越来越相似,你对很多事情的感悟和看法也都会被理所当然地拿走。
想起之前关注的博主,在微博挂了一个自己的模仿者后就清空了微博,那条内容我已经找不到了,大致是说,在关注她的几万人里,有一个女孩100%照搬她微博出现过的内容。
把人家每张照片里出现的餐具食物和小摆件都买了一模一样的,摆放的位置相同,甚至连ipad播放哪个视频播到了多少分钟都一样。
仔细想想这得是个什么工作量,想到有个人成天拿放大镜研究自己的生活,一键生活同款,博主本身是热衷分享内容的工作,但想到这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完全复刻实在是有点可怕。
沉浸在别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就会丧失自己的特色。靠模仿别人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虚构的世界早晚也是要崩掉的。
攀比嫉妒偏执会滋长非理性的行为,真正的好姐妹当然会有东西是一式两份,但那是建立在两个人彼此真诚以待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擅自去模仿。
网络像张铺天盖地的网,外形穿搭生活态度和意见看法都挂在上面,你可以拿,为自己所用,可以有同款,这都很正常,但千万千万,别活成了同款。
头图/ 阿仁Aaren
插图 / 《亲密姐妹》
「今晚22:22的报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