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事件打人男子所穿品牌BOY遭网暴,如何理性抵制暴力?

147小编 60 2025-02-01

观看先于语言,哪怕是人类的幼童,都是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

我们通过观看,来确定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我们所处环境的位置。然后,我们用语言来解释这个世界

但是,我们见到的,和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关系非常难被澄清。

观看,是引发人类美感体验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

这个“美感”不是美丑,而是我们生理感官带来的心理感受和反应。

比如,有人相信“地狱“,他们的地狱概念,可能就与带来痛灼、恐惧的感观与视觉景象相联系。

因此,对于一些朴素的规律,一身穿搭(标签)容易被人民群众广泛定义各种概念,也让“社会人”们嗅到同类的气味。

首先,是用logo带来震慑,用无声的语言来激发观看者的各种感受体验。

比如在1500-1900年间,有一种油画作品,并不算是艺术创作,而是为了满足收藏者(观看者)的利益而占有物品的强烈愿望,这类油画就是一个呈现自己阶层、身份的logo符号:

四年前,扬长而去的昆山龙哥,他的一身logo收藏,是各种水产品:带鱼、花蛤、扇贝……

因此,logo有风险,龙哥常年在潮湿的环境中得了腱鞘炎,最终被反杀。

另一些“社会人”为了向弱者证明自己的强大,他们决定买一些符号logo,当然是越大越好:

因此, boy london作为符合他们美学理念的设计,躺枪了。

当然,然后,还有发型。

传说劳改人员头发都剃得很短,保留这个发型代表着曾经进去接受过教育,有经历,或者刚放出来,不好惹;打架斗殴时被人薅住头发,增加战斗力。

当然,也有可能,比如程序员为了掩饰日益脱发的问题……

毕竟很多知乎劳动人民的深夜陪睡员:郭老师,也留着图鉴里的发型、不上钟的没穿大褂的时候也穿大logo:

(郭老师一脸无辜)

大logo,紧身白短裤、不穿袜子的豆豆鞋、大金链子小手表、大念珠子小手包,这些东西放在一起看起来很混乱没什么逻辑,实际上大有心机。

体制内坐班族不能穿短裤,体力劳动者不会穿白色,奔波跑业务的人不会穿豆豆鞋,看上级脸色的打工人不戴那么多的首饰……

因此,有一个词叫作“氛围感美女”,虽然这身打扮是从头到脚,把外表的每一个劣势都发挥到油腻的极致,但是他们追求的不是美,而是一种粗暴的符号与氛围美感:

他们过着优越于劳动阶层的生活方式,虽然不知道他们具体是干啥的,但是可以尽情想象他们游走在法律之外的各种勾当……

当然了,我们坚定地反对网络暴力,一件单品,服饰就给人贴标签实在是愚蠢的,与他们类似的暴力行为,例如:

窦唯老师年轻时也戴过Boy的潮流帽子,可是摇滚精神与真正的热血,绝对不能与暴力挂钩。

追求说、学、逗、唱的郭德纲老师,墨镜、发型和豹纹衬衣……有些一言难尽。

区别就在于,没有创造力又不肯劳动的人,依靠符号震慑,依靠暴力霸凌弱小的人……与他们搭配和谐的是一副银手铐,还有一次又一次被动的文化学习与劳动改造。

上一篇: 布块别扔了,把边缘剪成条系起来,做出的作品你会给满分!附教程
下一篇: 穿搭或许决定人品,唐山打人者与明星竟撞衫,品味难道是一致?
最新文章